奖赏惩罚案例.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381035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奖赏惩罚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奖赏惩罚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奖赏惩罚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奖赏惩罚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奖赏惩罚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奖赏惩罚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奖赏惩罚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心设计的“奖赏” -奖赏机制型德育教育案例 福州外国语学校 陈念研高三(3)班是文科班,全班共32人,女生28人,男生4人,班级学生对学习有较强的畏难情绪,高三初期需要一个契机对班级士气进行鼓舞。2009年校田径运动会结束了,我班学生取得了意外的优异成绩:4100米接力男生第三名,女生第二名,女子三级跳远第一名,女子 800米和200米获得了第二名,男子跳远第二名。其中,林*同学还破了学校记录。正是同学的奋力拼搏和努力下,班集体最终获得了高三年级团体冠军。如何向这些运动会的优胜者,班级的“有功之臣”表示祝贺并给予奖励,并利用这一天赐良机对班级学生鼓舞士气,一改高三(3)班颓废的形象呢?为这一

2、问题,我颇费了一番脑筋:金钱的奖励?那太俗,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给每人发一份纪念品?又太传统,缺乏新意。班会课上口头表扬?太枯燥了,效果也不明显能不能让这些可爱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奖励呢,体验他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被表扬,被重视呢?能不能借助对他们的激励来触动其他同学,从而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呢?在经历了一番认真细致的思考后,我召集了主要的班干部,和他们进行了磋商,最后大家一起作了周密的安排。当周班会课,当运动会中得奖的几名名同学领好奖品走进教室的时候,班长立即响亮地喊道:“起立!”三十二同学同时站起,“为我们的英雄鼓掌!”随着班长的一声号令,掌声热烈地响起。几名同学一时愣住了,不知所措地站在教室

3、门口,看得出他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就在他们对这突如其来的惊喜不知所措的时候,班长洪亮的声音再次响起:“请我们的英雄走上讲台,接受我们最热烈的祝贺!”当几名同学走上讲台后,班级同学纷纷表示祝贺,并谈了自己的感想。六名同学激动地注视着台下的同学,认真地听着自己同学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祝福感言,眼睛里闪闪发光。班级学习委员黄*不无深情地说:“我们从几位选手的身上学到了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品质。这次运动会我是真的为你们写了宣传稿,绝对原创!”班长林*说:“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告诉我们:持之以恒就是胜利,只要坚持就能达到胜利的彼岸,请同学们继续这股士气,我们3班一定能做到更好,一定要让别人刮目相看。”“学

4、困生”郑*说:“我班选手的成功启示我:比赛场上勇者胜!文化课上恒者强!我以他们为荣,向他们学习,我们以新姿态迎接新挑战,运动场上我们能赢,学习的战场上我们也绝不言败。”语文课代表郑*说:“看万米跑道,我自逍遥;数风流人物,还看我班。祝愿明年高考,我班再创辉煌。”掌声此起彼伏,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不同的话语,表达共同的心声:祝贺成功,热爱集体,团结奋斗,再创佳绩。看着那六名选手激动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已收获了最珍贵的礼物。望着同学们一张张激动的脸,感受着那高涨的热情,我知道我已上完了一堂最成功的班会课。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班同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学习激情,不仅如此,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也特别强烈,

5、正如其中一位同学所说:“那一次班会,我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我感觉到班级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我为自己能在这个班级生活和学习感到高兴,感到骄傲。我觉得我们是能够创造奇迹的一群人。”要讲究奖赏机制的艺术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精神感受往往比物质需求更重要。在对学生的激励中,简单的物质奖励并不见得十分有效,但很多时候,一个眼神、一片掌声比物质更实惠,比金钱更珍贵,它能使学生深深地感到被关爱,被认可,被尊重。(一)惩罚不需要语言 案例: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就巧妙地处理过这样一件事。考完试之后,一个孩子拿着自己的试卷要求陶先生将“99”改成“100”。陶先生仔细看了一遍试卷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将“

6、99”改成“100”,只不过随手在一个字上点了一个小红点。许多年过去了,那个孩子还时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总爱说一句话,那个小红点点到了我的心里去,它教会我怎样诚实做人。原来陶先生点点的那个字是被那个孩子改过的。解析:面对孩子错误行为时,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这个眼神、这个动作既包含着对孩子错误行为的责备、制止,更包含着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二)表扬也是一种最好的惩罚方法 案例:在非洲一个土著部落,当族中一个人犯了错误时,这个人就要站到村子中央。族人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按长幼次序站好,把犯错误的人围在中央。惩罚不是辱骂与拷打,而是每个人都来说一说这个人的优点或

7、长处,而且所说内容不准重复别人。 解析:表扬在帮助犯错误的人坚定“自己还是一个好人、为社会接受的人”认识的同时,更加深自己对错误的认识,更有利于其悔改。(三)不问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案例: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一次报告会上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女儿上初中时,每天早晨起不来,以至于他和他的夫人每天总要三番五次地喊。这一天,他决定改变策略。他买了一个小闹钟给他的女儿,并且告诉她,从第二天起不在喊她起床,迟到及由其引起的一切后果自己负责。果然,第二天女儿在闹钟的提醒下早早地起了床。 解析:生活中,有些常规的事、习惯的事,做父母或老师往往包办太多。其实,太多的事,我们可以不问。让孩子认识到那是自己的事情

8、,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增强责任心。(四)顺应让“错”成为一种教育资源 案例: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小学生约翰.詹姆士.迈克劳德的作品。迈克劳德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杀了一只狗,这只狗恰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决定给迈克劳德以处罚,罚他画两幅图。这就是博物馆收藏的。迈克劳德后来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学家,得益于校长对他小时侯好奇心的保护和引导。迈克劳德和医学家班廷一起发明了治疗当时的不治之症糖尿病的新疗法,这就是胰岛素治疗法。他们因此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奖。 解析: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首要的是冷静下来,分析孩子错误行为的心理及动机。是不是“好心办坏事”抑或是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应孩子的行为及心理,让事件发展下去。不过这样的发展是在老师引导下向好的方面、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方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