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析整理.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379099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分析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空间分析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空间分析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空间分析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空间分析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间分析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分析整理.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 GIS定义: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陈述彭,1999GIS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同时GIS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邬伦,20012. 空间数据: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的数据,包括数字、文字、图像等形式。 空间数据记录地理空间对象的位置、空间关系、几何特征和时间特征。位置特征和拓扑特征是空间数据特有的特征。3.

2、空间数据的尺度(名义、间隔、有序、比率)1) 名义尺度:描述事物名义上的差异,往往是质的差异。如人可以按民族分为汉、回、藏等。名义尺度不能排序,也不分等级,只区分事物的异同。2) 有序尺度:表示事物的等级和次序概念,比名义尺度稍具“量”的色彩。如社会经济条件可分为好、中、差。可以反映事物的异同,但可以对数据进行排序,次序具有反对称性和传递性3) 间隔尺度:可以定量的描述事物间差异的大小。可以表示事物的异同,也可以排序、分等级等等。4) 比率尺度:可以明确描述事物间的比率关系。具有间隔尺度描述事物的差异的一切能力,是间隔尺度的一种特殊情况。4. 空间数据的特征抽样性:空间物体以连续的模拟方式存在

3、于地理空间,为了能以数字的方式对其进行描述,必须将其离散化,即以有限的抽样数据表述无限的连续物体。概括性:地图数据处理的一种手段,对地理物体的化简和综合。空间性:指空间物体的位置、形态及由此产生的系列特性。时态性: 空间事物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多态性:1)同样地物不同情况下的形态差异如河流单、双线表示。2) 不同地物占据同样的空间位置,如社会经济数据与自然环境数据在空间位置上的重叠,长江与省界、县界相重叠。不确定性: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人类认识的模糊性、数据模型的抽样性、测量的不精确性。5. 空间数据的采集方式:属性数据可以采用键盘输入的方法;图形数据的采集就是图形的数字化过程,可以采用扫描数字

4、化与手扶跟踪数字化两种方法。6. 矢量数据模型: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将抽象的点、线、面等地理实体较为精确地表达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存储和处理的格式(i)点要素的表达:用一对坐标对(X,Y)表示;(ii)线要素的表达:用一串有序坐标对(X1,Y1),(Xn,Yn)表示;iii)面要素的表达:由一串或几串有序的且首尾坐标相同的坐标对(X1,Y1), ,(Xn,Yn)及面标识表示。7. 空间分析:(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目的是了解空间事物,从而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郭仁忠)(2)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空间布局的地理数据分析技术。(Robert Haining)

5、8. 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关于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是用于描述数据定义、来源、精度等内容的数据9. 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可以分为时间属性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时间属性是指地理实体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专题属性是指地理实体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如河流的名称、河道宽度、河水的深度、运输量等。 第二章1. 空间分布:是从总体的和全局的角度来描述空间变量和空间物体的特征(空间组合、排列以及相互关系)。2. 空间分布的研究内容:空间分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分布对象和分布区域。分布对象是指所研究的空间物体和对象;分布区域是指分布对象所占据的空间域和定义域。3. 分布密度:指单位分布区域内的分布对

6、象的数量,是两个比率尺度数据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分布对象的度量值/分布区域的度量值4. 分布区域:是指分布对象所占据的空间域和定义域。5. 分布对象的度量方式:对分布对象发生频数的计算、对分布对象几何度量的计算(对点状要素以频数计、对线状要素以长度计、对面积要素以面积计)、对分布对象的某种属性的计算。6. 算术平均值7. 中位中心8. 中位中心的确定(中位中心到所有点Pi的距离之和最小。):(1)近似方法确定中位中心(Xm,Ym):在12个离散点中设置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L1和L2,使得它们都均分12个点位(每侧6个),则L1和L2的交点就是(Xm,Ym)的近似值。这样可以得到若干不同的交点,最

7、后求这些交点的算术平均中心作为(Xm,Ym)的近似值。(2)分布区格网化,将每个格网点作为(Xm,Ym)的候选点进行计算,从中进行选取。9. 分布轴线:离散点群在空间的分布趋势(走向)通过分布轴线来计算。对于离散点群,可以拟合一条直线L:点群相对于L的距离反映了离散点群在点群走向上的离散程度,而L的走向则描述了点群的总体走向。10. 离散度:离散度研究的是面状区域上离散点的分布情况,是对分布中心和分布轴线的补充。不同的离散度反映了不同的分布特性。11. 系统聚类:首先假定n个点自成一类,再逐步合并,在聚类过程中,分类逐步减少,直至聚至一个适当的分类数目。12. 判别聚类:先确定若干聚类中心,然

8、后逐点比较以确定离散点的归属。13. 极值距离:第三章:1. 矢量线长度计算:2. 华罗庚直线外推法:(两次测量)对地图上曲线以两脚规按不同的脚距(d1和d2,假设d1d2)分别量测曲线,相应地将得到曲线长度L1和L2。 由于d1d2,故L2L1,且L2更接近于曲线长度真值。在x,y直角坐标系中,作平行于x轴地直线段,长度分别为L1和L2,过两线段顶点作一直线相交x轴于x,则有: X的值就是直线外推法计算所得的曲线长度,它是基于两次量测的结果。 3. 伏尔科夫曲线外推法:(多次测量)基于抛物线的曲线外推法,由n个两脚规距di与n个长度量测值Li所构成的曲线是一条抛物线: 。L0是曲线实际长度,

9、L为量测值,d为量测脚距,为系数。据上式用二次量测值即可求出L0,即4. 曲率:曲线切线方向角相对于弧长的转动率,是描述曲线的局部弯曲特征。L弯曲度S=L/l5. 弯曲度:是曲线长度与曲线两端点定义的线段长度之比值,描述曲线整体弯曲特征:弯曲程度及曲线的迂回特性。弯曲度的大小可以衡量交通的便利性。6. 面的一维测度(长轴,短轴,大地长度,大地距离)面状物体A为一平面连通闭集,在A上可定义一维测度:长轴LA,短轴WA和大地长度GA。1) 长轴LA:设A的重心为C,A中直线距离最远的两点间连线记为LA,沿LA垂直方向平移LA至C得LA。2) 短轴WA:以LA为长边方向作A的外接矩形,WA为过C点并

10、垂直于LA且长度等于矩形短边的直线段。 3) 大地距离Gd和大地长度GA:设X1,X2为A中任意相异两点,其间的大地距离为包含于A中的两点间通道的最短者,GA为A中任意点对间大地距离的最长者。在大多数情况下,LA和WA可以描述A的空间延展特性和走向。大地长度和距离反映了A中实地距离。7. 最小凸包:对简单的多边形P,Pc是包含P的最小凸多边形。多边形的最小凸包与该多边形的顶点集合的最小凸包是一致的。8. 硬币算法:(1)找出点集中的极限点,不失一般性,以y值最小的点为极限点,记作P0(2)以P0为原点,将其余n1个点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得到序列P0,PnP0。(3)在P0,P1,P2上分别设置一

11、枚硬币,标记为“后”、“中”、“前”,则这三枚硬币构成一个“右拐”,即“前”位于从“后”到“中”方向上的右侧。(4)执行循环:如果“前”、“中”、“后”构成“右拐”或者三点共线,则:将“后”挪到序列中“前”的下一点,重新标记硬币:“后”记为“前”, “前”记为“中”, “中”记为“后”; 否则(3枚硬币构成“左拐”)将“中”挪到“后的后一点(序列中的前一点)将“中”原先所在的点从序列中删除重新标记硬币:“中”记为“后”,后记为中;循环结束条件:“前”到达P并且3枚硬币构成“右拐”依次连接序列中剩余的点,这些点依次相连则构成点集的凸包。9. 最小外接圆条件:具有两个以上交点,且这些交点分布于任一

12、直径两侧。第四章:1. 空间关系:一般是指由空间实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几何特征引起的一种关系,如空间距离关系、空间拓扑关系、空间方向关系、空间相似关系等。2. 欧氏距离:在2维平面上,任意两点A (x1,y1)和B (x2,y2)之间的欧氏距离定义如下: 3. 曼哈顿距离:在2维平面上,任意两点A (x1, y1)和B (x2, y2)之间的曼哈顿距离为: 4. 棋盘距离:在2维平面上,任意两点A (x1,y1)和B (x2,y2)之间的棋盘距离为:5. 时间距离:在2维平面上,任意两点A (x1,y1)和B (x2,y2)之间在x或者y方向的距离: 或者 6. 球面距离:球面上两点A和B之

13、间的距离是指经过这两个点的大圆的弧长,是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设球半径为R,点A和B的球面坐标分别为(j1, l1)和(j2, l2),则这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为: 7. 点与线的距离:点与线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点与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则点P与线L之间的距离可以定义为:8. 点与面的距离(1)中心距离 中心距离是以点P与面A中的某一个特定点P0(几何中心或者重心)之间的距离作为点与面之间的距离,可以直接用点与点之间距离公式计算。(2)最小距离 最小距离是指点P与面A中所有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最小距离一般是点P与面A的边界上某一点之间的距离,因此求点与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求点与线之间距离的方

14、法相同。(3)最大距离 最大距离是指点P与面A中所有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设P到A的各个顶点P1,P2,Pn的距离分别为d1,d2,dn,则点与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9. 面与面的距离:类似于点与面之间的距离,两个面A1与A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分为三种: (1) 中心距离 ;(2)最小距离;(3) 最大距离 10. 定性距离:将距离分为三个等级近(close)、适中(medium)、远(far);分为四个等级很近(very close)、近(close)、远(far)、很远;五个等级很近(very close)、近(close)、相当(commensurate)、远(far)、很远,等等。11. 方

15、向关系:是描述两个空间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一种度量,表示实体在地理空间中的某种顺序,如左右、东南西北等。12. 定量方向关系:定量描述的方向常以方位角来表示。在空间分析中,方位的计算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算方向,并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的。如图,点B相对于A的方位角为a,而A相对于B的方位角为b,二者的关系为: 13. 球面上的方位角定义:过A、B两点的大圆平面与过A点的子午圈平面之间的夹角,这是因为球面上的正北方向是由经线方向表示的。 如果已知A、B两点的地理坐标为(jA,lA)和(jB,lB),则B相对于A的方位角为: A相对于B的方位角为:14. 平面方位角定义:在空间分析中,方位的计算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算方向,并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的。15. 主方向模型:在平面上按照四方向描述把平面空间方向分为北(N)、东(E)、南(S)、西(W);八方向描述把空间分为北(N)、东北(NE)、东(E)、东南(SE)、南(S)、西南(SW)、西(W)、西北(NW);还可以细分为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