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 读后感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37894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世家 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孔子世家 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孔子世家 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世家 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世家 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说起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读史记孔子世家。但毕竟是大学生了,此时读书少了 以前的学习看故事的情节,多了些边读边想的境界,但因为文学天赋不高吧,我就浅谈一下 我个人的小想法。孔子(公元前 551-前 479)到今天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仍有很神圣的地位。 但世界上有没有圣人,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人无完人。但是人类需要神圣,需要一种信仰 去引领我们的人生,所以,圣人大都是造出来的。究其原因,可能是人类自我感觉渺小,但 本身人类思维已经足够灵活发达,需要而且有能力制造强大的伪装来自我安慰。起初是一种 心理安慰,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一信仰,在人们的心里与血液里流淌。在我看来,孔子就是 这样一

2、个神圣的存在,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里,熠熠生辉,指导者我们的人生方向。 但是在司马迁笔下的孔子,还没有被完全的神圣化。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中国写通史的开山鼻祖,关键是其自成一家,而为后代一直效 仿。众所周知,史记的体例分类是按照本纪、世家、列传、年表等,都是按照一定的规 矩将人物分到各个项目里,也表示了作者对某某些历史人物的褒贬。最耐人寻味的要数载诸 侯王“世家”类,司马迁列入了孔子世家和陈涉世家两篇,陈胜作为农民起义领袖 成王,这无可厚非,但是司马迁却把连列传都勉强的孔子排入世家之列,我们便看出了 孔子在当时以及今后的两千年来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读孔子世家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的出色历

3、史眼光和明锐,同时很庆幸看到他写的这 篇孔子传记,完全是从对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描写,和以后上千年的鼓噪和神化的连篇累牍 相比,司马迁笔下是一个最接近真实的孔子。司马迁和孔子年代并不久远,大约三百年,而 且他亲自去孔子故里进行了实地考察,也没受后来孔子神圣化的污染,这文章中,司马迁连 论语都没提及,他最后的评语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 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 ”司马迁的平和心态与后人提起孔子非圣既尊,非贼既犬的复 杂心态相距何远。司马迁之后,为一偶像化孔子,和耶稣相近,司马迁笔下为真实孔子,我 们不妨当久远的朋友相识。从孔子本身出发,不考虑他的伟大的儒家学说,从他的个

4、人行为 来说,来谈谈他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孔子的音乐才能常因为推崇其思想而被忽视,他年轻就会多种乐器,吹笛子,吹笙, 击磬,弹琴,他不但懂得声乐韵律,还会作词谱曲。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觉得人家唱 得好,他一定请人家再唱一遍,自已认真的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史载“子无一日不歌”, “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甚至在游学中, “孔子游于匡,匡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 在陈国路上, “陈蔡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可见其喜爱音乐的程度了。孔子世家所说的“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5、。 礼乐不分家, 真实的孔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的音乐家。孔子对音乐的痴迷和对音乐的透彻理解让我们敬 佩。孔子世家里记载了一段孔子学弹琴的生动故事,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 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 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 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 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 文王操也。孔子世家记载的第二个孔子学音乐的故事家喻户晓:孔子适齐,为高

6、昭子家 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这里有个误解,人们常 理解第一层,孔子听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殊不知,韶乐是个大型歌舞,作为礼仪, 用于祭典,还用于迎宾、宴乐等等。屈原离骚里也提到“奏九歌而舞韶兮,聊暇日以偷 乐”。而孔子不知肉味,还包括了第二层的三个月刻苦“学之”。 孔子音乐造诣非常之高,他 削诗三千余篇为三百五篇,并且为每一篇谱曲使之能歌唱,而且曲调都非常之高雅,符 合周朝的朝庙之音。而且他还能总结创作演奏音乐的主要规律是:开始的时候往往很平和, 接着演奏下去就越发的圆润纯美、历历清晰。络绎不绝,这样一直到完。用孔子总结的音乐 规律来欣赏现在诸多流行音乐,

7、乃至民歌,很多也还符合这个规律,可以说此规律即使百世 而不能易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赋人人不同,但我们能从孔子身 上学到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孔子的不知肉味、三个月的刻苦“学之”才是我们要认真 去学习的。在任何历史时期,不努力都是得不到成功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新 一代的学生更要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肯钻研的干劲,才能在我们的人生画板上留下绚丽光 辉的一笔。 当然,人无完人,从孔子世家里我也看到了孔子失败的一面,这样说,并不是贬低孔子, 而是在那个历史环境下,谁都无法避免。在实践恢复周礼的行动中,孔子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孔子世家记述的很详细。他希图利用周朝

8、的礼仪制度,解决春秋的乱世,只能是一种空 洞的理想,和各怀野心和私利的诸侯,说礼谈教,当然对牛弹琴。如果是太平世界,礼教或 尚可一补盛世,这也正是后朝帝王尊孔的原因。孔子生不逢时,只能到处碰壁。世家载, 孔子去齐国说教,当时著名的大臣晏婴就评论说:“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闲。今孔子盛容饰, 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齐王遂不理睬孔子。孔子去卫国,世家载: “灵公问兵陈。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 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孔子带着弟子长期周游列国,终未获用,可见他的礼仪 救亡路线不合时宜。而从历史发展看,春秋乱战过后变成战国七雄争霸的烽

9、烟,最后由秦始 皇到达暴力统一的巅峰,孔子的克己复礼何其可笑。世家记录了孔子对自己的理念在当 时的失败的感慨,当时孔子一众被困郊野,“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 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 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 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孔子一生困顿不遇,无法按照自己的设想建设一个理想中的人间天堂,是跟但是的社会 背景以及孔子个人的性格都有原因的。一、孔子是有惊天的才华的,但是孔子是个理想主义 者,无法降志辱身迎合统治者而获得施展自己抱负的权力。说实在话,孔子不是搞政治

10、的材 料。搞政治的人,要脸厚心黑,可以忍受暂时的侮辱而获取权力,这一点,孔子做不到。在 鲁国,孔子因为桓子接受了齐国女乐,又不致膰俎于大夫,遂出周游列国。受不了委屈和侮 辱。二、孔子似乎颇为胆小,在齐国,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就回鲁国了;卫国,卫灵公听 谮,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威胁孔子,孔夫子就溜了,适陈曹郑等小国之间,在陈国三年,陈 国遭晋楚相续侵犯,孔子就说:“归于归于!”由此看来,孔子胆子似乎不大,搞政治的人, 为了权力,不怕天打雷劈不怕祸及三族,顾惜此身,如何成事?三、还是孔子出身问题。孔 子出身寒微,没有半寸封地,无凭无籍。如果孔子有个好出身,有一块祖上封地,说不定他 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在

11、封地上实践,竟能建设出一片人间乐土呢。四、或许如流行的看法,在 春秋战国那种相互征伐相互吞并的年代,根本不需要孔子的思想。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也许是成功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他是个失败者,从历史发展看, 春秋的诸侯无论从自身利益和野心都没有服膺孔子的思想,而后出现战国七雄争霸,秦始皇 一统天下,孔子的克己复礼成为笑柄。但是在相对比较太平的朝代,孔子的儒教逐渐被尊崇, 他推行的仁义道德,在后世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但是从文字到实践也是一把双刃剑。鲁迅 曾在狂人日记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 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

12、两个字 是“吃人”!正是对中华文明阴暗一面的批判。即使孔子本人的经历里,也曾流露出从“仁义” 到“吃人”的转变。统治者需要孔子,需要他的仁义道德儒教,不过是在孔子名下的综合文明, 孔子只是成为一个宗教的代名词,和孔子真人谬之千里,今天更不需要把论语当经读, 应当本书看,也不要把孔子当圣,当个人。司马迁笔下的孔子是个可爱的人,他在孔子死后三百年亲临他的故里,在曲阜,看到了 孔子的宗庙厅堂、用过的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仍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他流连忘返 以至不愿离去。司马迁感叹: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 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这么多人尊崇。当然司马迁没有想到,二千年后,孔 庙前更加热闹。孔子自己更不会想到,他在临死前悲哀地唱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 萎乎!边唱边哭。他告诉来看他的弟子“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於东阶,周人於 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孔子做着回到祖先的梦凄凉离 去,让孔子安息吧,其道远矣。PS:孔子35岁在齐国的时候,听到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跟襄子学琴,竟 然能于琴音当中准确地捕捉到此曲的作者是周文王,而且竟然在音乐里面看到了周文王的模 样是“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汪洋,如王四国”。无怪乎师襄子佩服得避席再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