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概念的基本方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37638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释概念的基本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释概念的基本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释概念的基本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释概念的基本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释概念的基本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解释概念的基本方法=界定概念=下定义(语文定义、学科定义):例子:新闻真实是指不仅某个具体事实符合实际,而且要反映全面事实 的真相。1、揭示概念的内涵,概念对象的特征和本质,挖掘对象最深刻含义。概念内涵 的词语是、是指、表现为、是由于而产生的(形成的、出现的、造成 的、构成了)、这种2、揭示概念的外延,概念对象的范围、总和,划分或包括要全面、准确。不能 以偏盖全或范围过大,概念外延的词语是、是指、表现为、分为、包括、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或发现的、对公众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陈述。(54) 现代新闻价值是指受众在接受新闻活动中满足其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包括 有用

2、、有益、有效三个要素。(199)3、简洁、精辟、炼达,十几个字,最好不超过 50 个字。二、语文词典与百科辞典的区别:1、解释词语:说明字面意义新闻:报纸和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 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现代汉语词典1267页,1979)三、阐释概念的基本方法=详细叙述概念的内容:1. 界定概念;2. 简要叙述概念的全面内容;3.一般应有 200250 字左右。4. 内在意义,指出事物间的本质差别。案例:原始新闻:主要指氏族社会中利用自然介质、在狭小地域内传播的新闻,是 原始生产力状态下的初级信息传播方式。原始新闻包括手语新闻、口语新闻、实 物新闻、声光新闻和图画新闻。古人类在相互

3、交流中渐渐增长了智慧,知道用技巧性的方法获取食物,开始 征服自然。原始人每一次劳动都把自己的发现和意见告诉他人,出现了最早的新 闻传播。语言不断丰富,劳动范围逐渐扩大,人们认识的东西日益增多,传播新 闻也越来越频繁。共同劳动是新闻起源的社会动力,而新闻传播又是社会形成的 重要黏合剂。语言为传播原始新闻提供了思想媒介,这种人类最早的意媒,构成 信息传播的符号。共同劳动不仅为先民提供了新闻传播的思维对象,而且建立了 新闻传播的主客体关系,创造了传播和受传的供需者。在远古时代,赤手空拳的先民一次次面对死亡的逼近,借助同伴转危为安 的呼叫,摆脱了灭顶之灾。这种情形重复了无数次,在心里萌动着本能的体验,

4、 每个人把这种体验转化为知晓欲和呼告欲,产生了认识世界的冲动。在原始社会, 知晓欲和呼告欲是人类生存意志的体现,这一动力和劳动比起来,可归结为新闻 媒介产生的直接原因,也是人类意识积累的开始。原始新闻传播的空间由于氏族社会的形成,达到了信息交流的极限。较早出 现的原始群称为“游群”,通常有男女 2045人左右。人们为了生存而群居,原 始的社会组织开始形成,相互传播消息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游群”之内。大约在 300 万至 350 万年以前,原始人的群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了大规模的扩展,逐 渐出现了初级社会组织。距今15000 年左右,不同血缘关系的部落结成公社,逐 渐孕育出氏族制度,群体的最高人数

5、为四、五百人,每天活动的范围约为方圆几 公里的空间,用口语、手势或其他原始性媒介传播信息仍可畅通无阻。原始新闻媒介可分为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人身载体以人的肢体或器官为介 质,新闻传播停留在体媒阶段。手势语是一套有意义(“语义”)的手势符号,形 成一个无声的意媒系统,手与臂是介质,与手势构成人身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 到能够达到交流的程度,出现原始的口头新闻,有声语言和人的发音器官构成口 语新闻媒介,一直延续到今天。以实物作为意媒和介质,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 闻媒介,这是以身外之物作为传播介质,称作身外新闻载体。这种媒介延伸了人 的感官,新闻报道向跨越感官迈出了第一步。结绳记事、贝壳传信、鼠箭宣战

6、, 都是实物新闻媒介的经典例子。原始新闻的身外载体还有声光媒介和图示媒介。当代新闻学原理115页。四、理论演绎的方法与案例1. 提出一个论点:有创新、有深度、打破常规;2. 围绕论点进行论证,论证就是推理的过程;3. 论证需要提供充分的论据:A. 作者自我说理,条件、前提、因果、推断;B. 引用权威者的话印证;C. 例证分析、案例分析提供证据,具体事例或数据;D. 定性分析:由现象揭示本质、由此及彼、剥去假相抓取真相;E. 定量分析:全面调查、数据统计,数理分析;F. 从综合到结论:从多方面分析得出结论。4. 推理需要条理清晰,步步深入。案例新闻粒子的延伸新闻粒子是指人们未知的、构成新闻最小的

7、单一事实。一个新闻信息是一个 客观存在的,由时间、空间与人物活动组成的不能再分解的独立事实。一条消息 可能由一个粒子组成,也可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组成,分为中心粒子与其 他辅助粒子,而每个粒子又是由信息素构成的。新闻中心粒子延伸是新闻题材扩充的过程,对同一个事件,由于中心粒子的 延伸程度不同,延伸角度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新闻类别和不同的新闻报道角度。比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5日上午 9时在酒泉卫星基地发射 升空。”这个中心粒子是由以下信息素构成的“神舟”5 号载人飞船、10 月 15 日上午 9 时、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新浪网站将这条简讯做成了新 闻专题。以下是其中几篇的标

8、题:“神舟”5 号啥样?圆柱形头部 内装潢是暖 色调,“神舟”5 号宇航员将在太空同家人和领导人通话,气象决定发 射窗口:上午 9 时升空 次日 6 时落地,“神舟”5 号实际在内蒙古发射, 评中国将发射飞船:亚洲国家媲美西方强国壮举。各专题中的报道对中心 粒子的信息素的延伸程度不同,产生了简讯、现场报道、深度报道、评论等新闻 形式;对中心粒子延伸的角度不同,又产生了科技说明、人物专访(航天科学家、 宇航员)、航天史探源、国人关注、国际反响等不同新闻视角。根据系统论和结构主义原理,信息可以无限开掘、无限延伸。新闻产生于对 任何一种有价值的自然或社会事件的选择,新闻形式决定于对事实中心粒子的扩

9、展程度,新闻视角来自于对中心粒子的扩展角度。因此说,中心粒子的扩展和延 伸(怎么延伸、延伸到什么程度、从什么角度延伸)是新闻写作的关键环节。浅说新闻粒子的功利(词语的准确和句子的完整)在引入了粒子这一概念之后,我们认同新闻粒子是人们未知的、构成新闻最 小的单一事实,即每个粒子都是消息内部最小的事实,这种粒子结构对新闻可以 在微观上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这样,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新闻的传播也就是这些 粒子一个个单一事实的传播总和。因此我们研究新闻传播效果,可以从对新 闻粒子的质量分析入手。不论是远古的泥板、岩画,还是近代的视频、短信,我们借助于符号和工具 最终要实现的是事实以及附着于事实之上的意义的传

10、递和交流。作为载体的新闻 信息,只有充分反映了客观的事实,才能实现传播的价值传递。反映客观事实的 准确度、清晰度、快速度、可信度、形象度和功利度等几个维度是评估新闻粒子 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本文仅就粒子功利度的含义做一点探索。功利这个多义词在这里指称的是价值、利益或者说效用,新闻粒子功利度即 一条消息的粒子属性带给人的有用性。它是一种关系范畴,具有相对性。一件事 物或是一种现象,如果没有任何人对它表现出一点点兴趣或关心,那么它只是一 个自在之物,不具备像马克思所说的“物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也就 无从实现价值,体现功利。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在传播者头脑中的反映,并通过意媒向受传者发布的物 化信息。新闻传播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信息传递过程,“传播必须致 效”,是一切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因此,新闻粒子有功利,其实现的程度是影 响传播效果好坏的最根本的因素。新闻粒子功利度有如下几个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