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阅读材料.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375873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次阅读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次阅读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次阅读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次阅读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次阅读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次阅读材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双金在金陵汇文学校演讲稿全国知名教师的博客地址http:/ 上午开了个会,听了江老师的课。先来谈谈三个主题词。“儿童”、“母语”和“文化”,这三个主题词,是想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是不是?“儿童”、“母语”和“文化”,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想,是不是解决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是什么。如果我们通过这个论坛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是什么。我觉得这个论坛是有意义的和价值的。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儿童都有文化了,都是文化人了。我觉得这个话题,就是要解决问题,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是什么?我对母语的几点认识,母语像什么呢?像母亲的怀抱,温暖、温情。母语像什么呢?母语像母亲的乳汁。母乳是什

2、么?是人体的精华,最精华的东西给孩子。孩子成长吃什么呢?可以吃母乳,可以吃稀饭汤,可以吃我们买的奶粉,可以喝牛奶,所有的食品、食物当中,对儿童最好的是什么?“母乳”,母亲的乳汁。我们的母语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如果那是物质的,我们的母语,就是儿童的精神乳汁。所以我认为,我们儿童的母语应该是提取最精华的东西给儿童。 我最近在考虑,我们语文教学的使命是什么?我把它概括为三点:第一,是传承经典文化。要把最经典的,传承给我们儿童,让儿童在最经典的文化当中浸染。当然这个经典,有传统的经典,有现代的经典,也有当下的经典。但一定是要把最好最好的给我们的儿童。那我提出这个话题,我们就思考了,我们现在给予儿童的是

3、最好的吗?我们的教材是最好的吗?我们的课外阅读是最好的吗?我们教师的语言是最好的吗?我们的学校的文化、语言环境是最好的吗?我们一定要选择最好的给我们的儿童。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不能用“阜阳”的奶粉哦,喂养出许多的“大头娃娃”。我们现在有许多“大头娃娃”,无形的精神“大头娃娃”有很多。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给她最好的母亲的乳汁。我们要选择什么? 第二个,我们要在课堂上用什么样的方式,启迪我们的儿童,教育我们的儿童。我40岁之前,信奉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学,叶圣陶是批评陶渊明的,批评他粗狂,不求甚解。提出要潜心会文,潜心会文本,叶圣陶的主张有“求甚解”。因为中国的语文教育啊,他的主导思想是绕不开叶圣

4、陶的,叶圣陶在现代语文中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啊,我40岁之前受叶老的影响很大,我以前写了很多的文章,一定要求甚解,求甚解,求甚解。(成所问,40岁以后呢?)我40以后是受陶渊明的影响(众笑),不求甚解了。我觉得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为什么我的思想逐步倾向、认同于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呢?开始关注我们的关键词“儿童”,因为他是儿童。儿童是什么?刚才周益民讲的,“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成所说,“儿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这是一个方面,哲学总是辩证的,还有一个方面,儿童是一张白纸。 儿童是懵懵懂懂,儿童是一片混沌。就想到庄子的“混沌”之死,混沌就是“模糊”。(讲述故事)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叫

5、浑沌。倏与忽经常相约到浑沌所居的中央之地去游玩,浑沌对他们俩招待得很周到。倏与忽私下商量,要报答浑沌的盛情。倏说:别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食息,偏偏这么好的人却没有。忽说:我们为他开开窍吧。于是他们俩每天为浑沌凿开一窍,花了七天凿出七窍,结果第七天,七窍出,混沌死。(成所补充,很有文化。众发出开心的笑声。)七窍是什么?是报答他,想求甚解,想让他有人的样子,有七窍,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事与愿违。儿童是什么?儿童是一片混沌,儿童是懵懵懂懂,儿童处在一个懵懂期,他的智力开放,以十二、三岁作为一个标界。十二、三岁之前的儿童,他是混沌的,他是朦胧的。十二、三岁后,他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以后,就逐步清晰,

6、他的抽象思维就发达了,理性思维就建构起来了。那么在这个懵懂期,在这个混沌期,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期,我们还一味地去求甚解,是违背人的心智发展规律的,所以,我认为,在他的混沌期,更多的要注重什么呢?重诵读,重背诵,重积累,重大量的语言实践,重大量的课外阅读,博览、熟读、晨诵,这是儿童,儿童时期母语教育的规律。到了初中之后呢,初中之后,要重理解,重理性,重深度,重道理。所以,我40岁之后,逐步倾向于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当然,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他是更高境界的。他读书,到了不求甚解,他是欣然一笑,我们儿童,是浅层次的。但是今天的不求甚解,是为了明天的“求甚解”,是为了后天的再“不求甚解”。所以,基于这个理

7、念,我们的对话教学,对到什么程度,对话对到什么程度,对到你教师的高度和深度?还是对到儿童跳一跳够到的高度、深度?我认为,对话的深度和高度一定是基于儿童的跳一跳的高度和深度,而不是我老师跳一跳能够够到的深度,是我理解的多深,站的多高,看的多远,那不是基于儿童的,那是基于教师的才华的展示。我想是作秀,所以我讲的第二点。 第三点,不能多了,多了就矛盾多了,(开玩笑)成所就一直在批判我啦。(成所笑说,“怕你忘了。”)第三点,讲江和平的课,因为开会。我就听了很感动,非常感动,这篇课文一个关键词和关键点:“自由”。“自由”,我一边听课,就一边在旁边注了,“自由”有什么好处呢?自由,人为什么要自由呢?我们讲

8、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比爱情和生命更重要,不自由,生不如死。 自由是什么呢?自由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自由了,他就率性了,他的精神枝干能长多远,就长多远。思维的触角能伸多远,就伸多远。精神的触角和思维的触角不断生长的时候,你“啪啪啪”就把她打下去了,这一打,她就缩进去了,就像“阿凡达”里的花一样,一点,她就缩进去了。打个比方,人的思维触角和精神触角,你不能碰她。你一碰她,她就缩下去了,她自由地长啊,自由地生长,自由能给人的身心,能给人的智慧以无限的生长空间,所以要给儿童自由啊!自由太重要了,我在课堂上,我一边听,一边在想,我们的城市孩子自由吗?我们给孩

9、子这个自由吗?范老师你说呢?(范老师,“如果自由,江老师的课能上下去吗?这个时候,让学生自由,把那么好的情境给弄坏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即使要问,你只能到课下去问。”众笑。)说的好,为什么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最好的呢?最美的,最伟大的,最可爱的呢?这是我听课的奇想,不是江老师的课上的不好,要上的话,可能远远不如江老师,我就想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所有的东西在作者的眼中,在萧红的眼中,都是美好的,都是最可爱的呢?因为她的心灵是最自由的、最美好的、最可爱的。 当一个人的心灵是最自由的、最美好的、最可爱的时候,一切景物,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所以,所有的外在的东西都是由你内心的心灵决定的,是由你的心灵决定的。所以,就像苏东坡跟法师说的,你在我心中像是一尊佛,心中有愤,眼中便有愤,心中是佛,眼中都是佛,让我们每个教师心中都装满“佛”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