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践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37558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实践中存在的几个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效课堂实践中存在的几个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实践中存在的几个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实践中存在的几个误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实践中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丁 绍 华我校高效课堂实施两年以来,课堂变活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自己的实践和看了不少高效课堂示范观摩后反思发现,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几个误区:一、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却不是一件易事。有些教师误认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就可以了,如强调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看”;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

2、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喜欢那一段就读那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愿怎样读就怎样读),学习伙伴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盲目地追求“活”。课堂放开了,热热闹闹;学生活跃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还有许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师面对学生的争论无所适从,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给予的评价一律都是“好”。从表面上,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获得了自主的权利,但它太过随意性的的弊病,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更别说完成学习任务了。由此看来,改革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把高效课堂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教师放开

3、手脚,让学生自己学习。 二、分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现在的高效课堂,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大部分都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一发,让学生当练习做,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过一会儿学生起来回答、板书问题的答案,继而进行点评。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既没有分工,也没有协作,有的学生不思考,甚至在谈论课外的事情。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反复如此,直到下课。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从教学的实质和效果来看,师生交流不充分,教师选择的许多教学内容显得不恰当,学生互助协作不到位,思维开发不足,讨论时间分配不合理,多数问题讨论不透彻,最终的结果导致讨论流于形式。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是我

4、们的教师没能掌握合作学习的精髓和要领。把合作学习简单理解为小组讨论。许多教师知道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但却不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对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普遍感到困惑,如,合作学习更适宜在小班化下进行,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如何使学生的讨论更有效率?在小组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来调控学生的讨论? 三、热闹就达到了高效的目的高效课堂的口号之一是“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所以“活”是评价高效的一个标准。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课堂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一是无效。课堂上学生一会忙活这,一会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

5、之为“活动”。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没有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思考,学生很难将注意力倾注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去细心品味,去涵咏吟唱,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二是无序,课堂上气氛是热闹的,学生是兴奋的,但动手与动脑相脱节,话题与主旨相分离,课堂效率也就没多少。尤其一些公开课更是热闹非凡,以致患上“活动过头”、“营养过剩”的富贵病。课堂上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密集”,很大程度上是将活动表演给听课教师看。这样,学生不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成为教师包装课堂达成功利目的的“道具”,学生不再是高效课堂受益者,而成为“泡沫教学”的受害者。四、没有表扬和掌声的课堂就不高效新课程标准其中一个要求是激励

6、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口头表扬和学生的掌声似乎成了“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存在着滥用现象。一是过多廉价的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教师都说“很好”“你真棒”“真聪明”,好声贯穿课堂始终。有时学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给予表扬,不论对错,一概给予满足,使那些确实突出的学生却在教师一视同仁的评价声中失去了应有的肯定和激励。二是教师向学生要掌声,学生表现确实精彩,自然会赢得一片掌声,这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肯定,但教师为了使课堂“精彩”,就“命令”学生给掌声,甚至一阵接着一阵,似乎没有掌声的课堂就不是高效课堂,而这样做多了就沦为形式,表扬和掌声都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正如我们抱怨鸡蛋的味道不好,却生不出好味道的鸡蛋一样,当旁观者容易,看得分明,真正自己实践起来绝非易事,至少有一半的因素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半就是教师首先在思想上正确理解和认识新课改的科学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精心设计课堂,提高掌控能力,既有预设又有灵活性,放得开又收得拢,学生觉得轻松又学有收获,我想这就是高效课堂初始阶段追求的理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