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372721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6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doc(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报送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函科技部政体司:按照科技部统一部署,我省组织部分专家起草了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经专家论证、修改和领导审阅,现将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呈上,请审阅。附件: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吉林省科技厅三月二十六日吉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剧烈。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动力和决定因素,建设国家创新系统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本区域的公司、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政

2、府部门为核心,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吉林省力争站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跟随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步伐,构造有助于高度集聚创新资源,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科技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在剧烈的竞争中,抢占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制高点。通过与国家创新系统及其他区域的广泛联系, 动员本地区创新资源、吸引外部创新资源参与本地区的发展和创新,实现科技、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一、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一)良好的科教资源,初具规模的知识创新体系吉林省拥有良好的科教资源,4个中科院所属、14个国务院部属和53个省属共71个研究与开发机构,2所部属和39所省属共41所高等

3、院校,8个国家的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中心,31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站,5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或基地),构成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在光电子、应用化学、汽车、石化、生物制品和农业等领域有比较优势。48个县以上所属的独立科研机构和3000多个新兴起的民营科技机构,形成了区域科技创新、推广的基础力量,在技术吸取技术创新,技术承接、应用和推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5万人,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才占有量居全国前列,具有相对良好的人才基础。初步形成了具有相称规模、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创新与应用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二)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正在形成的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吉林省曾是

4、我国重要的汽车和石油化学工业基地,也是举足轻重的粮食生产基地。改革开放20数年来,产业、资源和科技优势得到运用,汽车制造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首位,石化工业走出逆境,在调整中推动;绿色农业成为特色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新优势;依靠高新技术,中医药和生物制药、光电子和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为支柱,以医药、光电子和新材料工业为优势,以农业为基础的新的产业格局。90年代,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建设的步伐加快,到2023年,全省大中型公司建立了250个技术开发机构,从事公司技术开发34087人。一汽集团等10户公司建立了国家级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通化钢铁集团

5、公司等88户公司建立了省级公司技术中心。通过产学研结合、智力引进和自主开发结合,公司技术开发能力、高新技术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经费投入加大,初步形成了公司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三)积极的建设步伐,独特的公司开发和成长环境通过10数年的集聚和发展,我省各类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2个省级开发区。以长春吉林经济带为核心,分布在全省四个市(州)、18个县(市、区),成为我省经济、科技发展的新的增长极。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五大科技和产业领域为重要内容的国家级科技园区,202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已达成41

6、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成205亿元,占总值的50%。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在“长吉经济带”上与长春高新区遥相呼应,是以石油化工、软件工程、生物基因工程的纳米材料等四大科技和产业领域为重要内容的国家级科技园区,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2023年末,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10亿元,占总产值的61%。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产业领域更宽的国家级产业园区,现已建立起生物医药园和光电子园等专业园区,形成了相关高新技术和产业向本区迅速集聚的良好势头,202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145亿元,是总产值的38%。延吉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处吉林东部

7、长白地区,是以中医药和长白山生态食品研究、开发为重要内容的省级科技园区,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亿元,是总产值的76% 。公主岭农业科技园位于吉林省中部农业区,以充足发挥东北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作用,提高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粮食产区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重要内容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也是粮食主产区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示范区,是迎接农业新技术革命的先导区。通过人才、资金、科技和产业的高度集聚,园区将成为具有东北粮食主产区典型代表性、国际先进水平的

8、农业科技和产业中心,以及现代化的农业信息中心;成为科技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生态效益型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成为经济上高效、技术上先进、环境上可连续的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高水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化医药城位于吉林省东北部长白山区,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北方地道药材生产基地,高水平的医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国际化的医药物流服务中心为发展目的。经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基地。目前有通化东宝等8户通过GMP改造和认证的医药公司,开发“基因工程胰岛素、“碟脉灵”等一批高新技术医药产品。园区依托得天独厚的长白山地道的药材资源,独具优势的地道中药材人工栽培和养殖技术,通过培养名

9、牌产品、名牌公司、知名公司家,建设医药名城。计划在未来2023,提高医药产业的规模、水平和创新能力,构筑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四)积极的建设步伐,快速成长的社会服务体系科技中介和服务体系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吉林省从1989年成立“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开始起步,逐渐加快了技术中介机构的建设步伐。现已建立起38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2个常设技术市场和14个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形成了以技术市场为主体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在我省的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吉林技术市场年技术交易额达成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03%。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中有40

10、3项成果进入了技术市场;交易金额达1.02亿元。科技孵化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形成新型产业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截止2023年末,全省累计孵化科技公司1300多家,其中吉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在孵公司分别达成306户和409户,在国内居于前列, 迄今从孵化器毕业的公司有200家。实行开发了“新视觉导航车辆”、“有机发光显示器”和“人体干细胞产品”等2023多个高新技术项目。目前,我省正进一步加强对中介资源的统筹规划,构建服务平台,提高中介能力,使之向综合性网络化方向发展。(五)不断改善的政策环境,顺利推动的科技体制改革在政策环境建设方面,吉林省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高

11、新技术产业若干政策规定、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吉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及关于进一步鼓励公司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规定等发展政策,逐步完善省重点科技计划支撑体系,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主体多元化和投融资多渠道体制的建立。在强化制度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府的职能正在逐渐从直接干预型向间接调控型转变,逐步退出对创新活动的直接介入和直接组织,转为建立以政策引导、激励和监督为重要内容的创新机制。通过完善财政、金融、知识产权和人才政策,建立高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激励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哺育创新中介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建立科学的创新监督考核目的体系

12、,推动各级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中发挥管理与协调功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从推行科研拨款制度改革、实行科研机构承包经营责任制,创建科研先导型公司到以多种形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开发型科研机构按技工贸一体化模式进入公司或整建制转变为公司;或创办经济实体,走产学研三结合道路,与高校公司共建研究中心等;农业科研机构则走上了科研、开发、经营一体化的轨道。改革使科研机构增强了活力,也增强了整体实力。公司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有243户大中公司建立了研究开发机构,并逐步拓宽研发机构的功能,使之向公司技术中心转变和提高。一些公司加强了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创新

13、能力。“九五”以来,以公司技术中心为依托,累计开发省级新产品1200多种,新产品实现产值228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成16.7%。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体系,现已拥有3个国家级、15个省级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和12个星火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建立了5500多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协作组织,有21个县(市)进入了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六)尚显局限性的创新能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按照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23年吉林省的技术创新综合力在31个省(市、区)中处在第10位,但是2023年却下降到第18位,成为全国技术创新综合力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位次的巨大起伏反映了我省技术创新能力

14、的不稳定性和整体创新能力的相对局限性。1、知识创新能力未充足发挥,区域创新能力局限性。吉林省虽然具有良好的知识创新基础条件,但其知识发明能力却从第4位下降到10位,科研论文从第3位下降到第24位。因素之一在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改革进程参差不齐,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滞后,传统的分派制度仍占主导地位, 没有真正形成充足调动科研人员知识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机制;二是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没有摆脱单位所有,封闭管理的传统模式,实验室的开放度非常低,没有起到对项目、对人才的集聚作用在知识创新中的核心带动作用。2、公司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远未确立,区域创新的拉力局限性。吉林省的公司,特别是工业公司,传统工业比

15、重大,国有经济成分比重大,而现实竞争力较弱,因而改革的难度也较大,特别是对技术创新的敏感度和积极限度不够。具体表现为:大中型公司拥有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的比例偏低(22.3%)、技术改造投入偏低(24.8亿元)、制造生产能力改善限度小、技术合作限度低,技术市场协议成交额也呈下降趋势。根据中国区域的能力报告的评价,我省上述指标在国内各省(省、区)中居于下游。因此加快公司科研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强公司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的建设,加大公司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真对的立公司在技术创新中的立体地位,将是极其重要的任务。3、区域创新的宏观支持力度不够,对创新资源调动的能力局限性。在科技创新的宏观支持力度方面

16、,吉林省对人才数量的投入增长了17.8%,对研发资金的投入增长了27.3%,对教育的投入增长了8.3%。但这三个指标居于全国第25位、26位和28位,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在人才、资金和教育投入上较大的相对差距反映了宏观观念和运作力度上的差距。同时整体创新环境改善进程相对缓慢,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公司技术开发和金融环境发展跟不上技术创新规定的步伐,对创新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吸取力和稳定能力比较弱,导致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有潜力的创新型人才及创新项目的长期短缺和外流。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比较分析认清自身的差距,不是用渐进的姿态,而是用跨越的姿态,筹划创新体系,改善和提高创新的整体环境,加速创新体系建设。二、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的(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定位区域创新体系是与国家创新体系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