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8.4.1平面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37061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8.4.1平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8.4.1平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8.4.1平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8.4.1平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8.4.1平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8.4.1平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8.4.1平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4.1 平面教学设计课题平面单元第八单元学科数学年级高二教 材分 析本节内容是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时,由生活中实际物体引出平面概念, 进而引出本节要学的内容。教 学 1.数学抽象:通过将实际物体抽象成平面。目 标与 核心 素养重点难点2.逻辑推理:通过例题和练习逐步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实际的。3.数学建模:本节重点是数学中的形在讲解时注重培养学生立体感及逻辑推理能力 ,有利于 数学建模中推理能力。4.空间想象:本节重点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平面概念、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公理及推论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学生活动学 生 思 考

2、 问题 , 引 出 本 节新课内容。设计意图把已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并引出本节新课讲授新课 1. 平面概念平静的海面平整的纸张桌面、黑板面2.几何特征无限延展( 没有边界)不计大小( 无所谓面积)不计厚薄( 没有质量)练习一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正确与否:1、一个平面长 4 米,宽 2 米; ( )2、平面有边界; ( )3、一个平面的面积是 25cm; ( )4、菱形的面积是 4 cm; ( )5、一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 )给 出 平 面 概念 , 并总结其 特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内容。段炼学生总结能 力加深学生对平面的概念理解3. 平面的画法:(1)水平放置的平面:(2)

3、垂直放置的平面:通常把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 45。我们常用希腊文字、等表示平面。如平面,平面等。并将它们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 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内;也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 或者相对的两个顶 点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 1 也可以表示为平面 ABCD,平面 AC 或平面 BD。4.思考 1:我们知道 , 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 那么几点可以 确定一个平面?小组讨论思考一并给出相应结论段炼学生总结能力及团队协作能 力基本事实一: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确定平面依据)直线上有无数个点,平面内有无数个点。直线、平面都可以看成点的

4、集合。点 A 在直线 l 上,记作 Al;点 B 在直线 l 外,记作 Bl;点 A 在平面内,记作 A ,点 P 在平面外,记作 P。5.练习二:把下列语句用集合符号表示,并画出直观图.(1) 点 A 在平面 内,点 B 不在平面 内, 点 A,B 都 在直线 a 上;独立完成练习 二检查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及记 忆6.思考二:如果直线 l 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P,直线l 是否在平面内?如果直线 l 与平面有两个公共 点呢?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有这样的经验 :如果一根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在桌面上 , 那么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而一个点是不可以确定的。 基本事实 2: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

5、个点在一个平面内 , 那么这条直线就在这个平面内( 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 , 平面可以看成是直线的集合 , 如果直线 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内,记作 l ;否学生小组讨论思考二问题段炼学生思考能 力则,就说直线 l 不在平面内,记作基本事实二也可以用符号表示为l .Al,Bl,且 A,B则l 练习三:把下列语句用集合符号表示 , 并画出直观图 .平面与平面相交于直线 m,直线 a 在平面内且平行于 直线 m.7.思考三:把三角尺的一个角立在课桌面上面 ,三角尺所在平面与课桌面所在平面是否只相交与一点 B?为什么?想象三角尺所在的无限延展的平面 ,用它去穿越课桌面。可以想象,两

6、个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教室里相邻的墙面处有一个公共点 , 这两个墙面相交于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由此我们得到又一个基本事实。 基本事实三: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 那么有且只 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基本事实三用符号表示P 。且 P则=l,且 P l补充:在画两个平面相交时 , 如果其中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挡住 , 通常把被挡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 这样可使画出的图形立体感更强一些 , 如 图。8.练习四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经过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C.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D.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9.利用基本事实一和二再

7、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新知掌握情可得到下面三个推论。推轮一: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 , 有且只有一个 平面。推论二: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三: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练习四况进行检查三个推论用来确定一个平面推论一证明:如图,设点 A 是直线 l 外一点,在直线 a 上任取两点B、C,则由基本事实一,经过 A、B、C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再由基本事实二。直线 l 也在平面内,因此平面经过直线 l 和点 A。即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 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10. 线共面问题已知直线 bc,且直线 a 与 b,c 都相交,求证:直线 a,b,c 共面证明

8、bc,不妨设 b,c 共面于平面,设 abA,a cB, A a,B a,A b,Bc, 又 b , A ,同理 B,即 a ,三线共面11. 点共线问题:如图,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都不在平面内,它的学生独立思考段炼学生独立解BP CQ三边 AB,BC,AC 延长后分别交平面于点 P,Q,R. 求证:P,Q,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线面问题决问题能力证明:由已知 AB 的延长线交平面于点 P,根据基本事实 3,平面 ABC 与平面必相交于一条直线,设为 l.P 直线 AB,P 平面 ABC.又 ABP,P 平面,P 是平面 ABC 与平面的公共点平面 ABCl,Pl.同理,Ql,Rl. P,Q

9、,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 l 上点共线问题就是证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主要依据是基本事实 3.此类问题的证明 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首先找出两个平面 , 然后证明这些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 ,根据基本事实 3 知这些点都在这两 个平面的交线上;(2) 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然后证明其他点也 在这条直线上12.线共点问题:如图,在三棱柱ABC - A B C1 1 1中 ,B P = 2PA 1 11,C Q = 2QA 1 11. 求 证 : 直 线AA1, , 相交于一点1 1 证明:如图,连接 PQ.由B P = 2 PA1 1,C Q = 2QA 1 1,得PQ

10、 / /B C1 1PQ = B C BC / / B C ,且 3 .又 1 1,PQ/BC,且,四边形 BCQP 为梯形,直线 BP,CQ 相交,设交 点为 R,则 RBP,RCQ.13 证明三线共点的思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这个点 , 把问题归结为证明 点在直线上的问题14.一、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书桌面是平面(2)平面与平面相交,他们只有有限个公共点(3) 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共线的公共点 , 那么这两 个平面重合二、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C 圆心和圆上的两点可确定一个平面D 梯形可确定一个平面三、如图 ,AB/CD,AB =B,CD =D,AC =A。求证:B、E、D 三点共线限时训练通过练习逐步培 养学生将理论应 用实际的。课堂小结学生对本节内学生对于新知建1、三个基本事实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 , 那么这条 直线就在这个平面内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 那么有且只 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2、三个推论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容进行总结。立系统结构。板书目标1、三个基本事实 2、三个推论精讲1、三个基本事实 2、三个推论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