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36835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积累文言实词“信,师,属,故,间,加”和文言虚词“以,之”。 情感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积累文言实词“信,师,属,故,间,加”和文言虚词“以,之”。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

2、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二、资料助读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2关于历史散

3、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3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

4、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4毛泽东

5、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的评价春秋时期,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重点字音:曹刿( )又何间( )焉肉食者鄙( )弗( )敢加也小惠未遍( )小信未孚(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下视其辙( )登轼( )而望彼竭( )我盈( )望其旗靡( )夫( )战 牺牲玉帛 ( )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3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

6、待讨论交流时解决。解释斜体字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7、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朗读课文学生口译全文,师生探究。完成反馈练习1解释划横线的词:弗敢专也( ) 又何间焉( )小信未孚( ) 忠之属也( )彼竭我盈( ) 神弗福也( )齐人三鼓( ) 遂逐齐师( )2解释下列词语,说说与它们现在的常用义有什么不同,并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积累文言词语(一)古今异义牺牲猪牛羊等祭祀物品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狱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可以可以凭借

8、表示允许鄙鄙陋,目光短浅品质恶劣(二)实词信:实情;真诚,诚实;信用;相信;间:参与;夹杂;量词;中间加:虚报;好处;故:原因;所以;旧的,原来的;故意;师:老师;军队;学习;属:类;叮嘱(三)虚词以:a. 介词 “用,拿,把,凭,因为”b. 连词“来,用来,以致于” c. 动词 ,认为之:a. 代词 b. 助词“的” c. 动词,到、往 d. 助词,不译 e宾语前置的标志f凑足音节反馈练习信必以信小信未孚与朋友交而不信呼欲信大义于天下间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加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故楚王问其故故曰吴广故数言欲亡故人具鸡黍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齐师伐我属属予作文以记

9、之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以塞忠谏之路也 必以信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必以分人之属予作文以记之公将鼓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寡助之至公输子之意朗读课文布置作业完成学练案题目总结曹刿的战略思想第二课时 复习 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教师提示:该同学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情节,试以事件发展过程为序概括情节,如何? 学生明确:庄公迎战一备战一胜战一曹刿论战。 、研习课文,背诵课文 (一) 师生共同研习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选一学生翻译第一段,其余

10、同学评点,指出错误、不足。 多媒体显示:4内容梳理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他为什么要“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曹刿的态度怎样? 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之属也。可以一战。(官僚贵族;天地神灵;否定 广大人民肯定。) 提问: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

11、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背诵课文。 (二)研渎课文第二段。 (1)选一学生翻译第二段,其余同学评点。 (2)提问: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三)研读课文第三段。 (1)选一学生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评点。 (2)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

12、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3)学生齐读第三段,背诵。学生总结:结构层次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 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 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 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详略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中心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主要的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品

13、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亡,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分析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1.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详写曹刿用谋,略写战争过程、鲁庄公问计。2.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课堂练习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 ,说明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背诵重点句子曹刿请见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