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8)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367667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1位置与分布: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3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3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

2、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3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3、2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四、教学策略以关于江南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 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讲授新

4、课】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标注海洋和河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2查找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查找山脉: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3识图填图:在相应的空格里,填上各地理事物的名称,检测读图效果。三、分析、探究、找差异: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和内部地形差异,探究南方地

5、区内部地形差异。读南方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对比高度表说出颜色如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个色区?估计各自的海拔大致是多少?各区域叫什么名称?结合我国地形知识,描述各区域的地形特点,将结果填到表中。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设计意图:学会读图,能够从图中提炼地理信息;学会比较,通过收集各地形区的资料,总结各地形区的特征。四、分析资料说联系(一)探究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查找北纬30线和北回归线,并标注出来,分析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及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区。通过本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到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通过气温和

6、降水分布图,分析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特点。预设答案: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少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综上所述,南方地区位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复习中国气候知识,提高阅读地图、总结规律的能力,进而获得新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二)分析地形、气候、土壤之间的关系1提供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差别;在寒潮影响范围图上,找出云南和广州的

7、大致位置,看看哪个地区最易受到寒潮影响。结合地形图和动画,分析两组同纬度的地区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预设答案: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或减弱作用,冬季相对较为温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则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能长驱南下,冬季相对于四川盆地较为寒冷。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寒潮。广州北面南岭山地的海拔较低且间断,对冬季来自北方的寒潮削弱作用较小,因而广州也能受到寒潮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环节难度较大,借助动画予以降低,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归纳,同时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提高小组合作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2小组收集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

8、高原、东南丘陵各地的土壤与农业的资料,分组展示,归纳南方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预设答案: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往往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五、联系生活话农业(一)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南方地区有着优越的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这对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分组讨论: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预设答案: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足、降水多、地势低平,适宜发展水田种植业,可因地制宜大面积种植喜湿热环境的水稻。(二)物产富

9、足的采摘园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农产品呢?我们一起走进采摘园,到各个园区(省区)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和水果。结合图例查找南方地区的物产: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水果的种类有哪些?各自分布在哪些省区?采摘归来话收获: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何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何处?预设答案:即时练:学以致用,链接生活【课后小结】回忆本节课涉及的地理事物名称,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课后思考】技能升级,知识拓展1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2走进生活,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七、课后反思本节的教学设计应以认识南方地区及其内部各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为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中,应抓住该区“湿热”的气候和特殊的“红土地”两大自然要素,认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比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作农业的差异,明确区域内部差异,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学习中应学会分析区域内部的自然差异,掌握认识区域差异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