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36735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1 知识点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分类:(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2)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注意:它们已经飞出地球,在宇宙中)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如下总星系等同于可见宇宙 可见宇宙半径:137 亿光年 银河系直径:10 万光年 日地距离:1.5 亿千米3.太阳系组成:中心天体: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彗星(哈雷彗星,自东向西运动) 其他天体日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注意:类地行星:水、金、地、火;远日行星:天、海;巨行星:木、土 八大行星运行特征:1、同向性(公转方向

2、均自西向东)2、近圆性 3、共面性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形状与运动特征上。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自身条件太阳光照稳定 安全的宇宙环境 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太阳目前处于稳定期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 15 左右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 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能量主要集中

3、在可见光部分。2、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 微米,紫外光区:小于 0.4 微米;可见光区:0.4-0.76 微米红外光区:大于 0.76 微米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4、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厚度小,密度大,平时肉眼看到的主要是光球层)、色球层(厚度较小,密度较小,亮度较小)日冕层(厚度大,密度最小,亮度小)5、各层的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其中黑子和耀斑是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 11 年。第 1 页 共 10

4、 页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特别提醒: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重要)青藏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 大。四川盆地太阳能欠缺的原因:盆地地形,云层厚,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对 太阳辐射削弱多;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较少。 西北较南方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天气以晴朗为主,降水少,日照时间长特别提醒:地球的能量,根据成因分为直接间接的太阳能(风能、煤炭、石油等);地球内能(地热等); 潮汐

5、能、核能等1.3 地球的圈层结构1. 地震:地壳中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震动。(1)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2)烈度:地震释放的能量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有多个烈度。2、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纵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横波速度 较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从外到内: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上地幔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外核、内核); 地壳和地幔的界线是莫霍界面(经过此界面,横波 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地幔和地核的界线是古 登堡界面(经过此界面,横波突然消

6、失,纵波速度 突然下降)。说明地核在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者熔 融状态。特别提醒: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 薄不一,大陆地壳较厚 39-41 千米,大洋地壳较薄 5-10 千米);元素在地层中不同:地壳上层成为 硅铝层,下层称硅镁层;地幔含铁镁较多;地核含 铁镍较多。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是 岩浆的发源地。(1)A 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2)B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连续 不规则圈层(3)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 上部。不单独占有空间,最活跃圈层注意:岩石圈不属于外部圈层也不属于内部圈层。1.4 地球的演化1、地层与化石第 2 页 共 10

7、页生 代 生 (1)地球的年龄约为 46 亿年(2)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地层(沉积岩层)和化石。2、岩石根据成因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1)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有生物化石存在,例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2)岩浆岩: 岩浆冷凝形成,如花岗岩、玄武岩等;(3)变质岩:高温高压下形成,例如大理岩,3、地球演化史宙代 纪主要地理事件及主矿产生物发展阶段新 第四纪要特征造山运动(形成现动物人类时代植物被子植显生宙新近纪古近纪中 白垩纪侏罗纪代三叠纪代地貌格局及海陆 分布)第四纪进入大冰期 环太平洋地壳运动 剧烈,形成高大山 系。金 属 矿产、造煤时期哺乳类时代爬 行 动 物 时 代(恐龙)

8、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末期 大 灭绝 : 50%海生无脊椎动物和恐龙灭绝古 二叠纪两 栖 动 物 时蕨类植生代元古宙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前欧亚大陆和北美大 陆基本形成,东北 华北抬升成陆地地壳运动剧烈,晚古生代后期造煤时期代物时代鱼 形 动 物 时代 藻类时 无 脊 椎 动 物 代 时 代 ( 三 叶虫、珊瑚)(晚期无脊椎动物和古生代末期 大 灭绝 : 60%海生无脊椎动物和原 始 鱼类、两栖类全部灭寒武太古宙纪冥古宙2.1 流水地貌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期出现大片陆地 海洋为主,没有宽 广陆地火山活动频繁 地球形成初期铁矿藻类)有生命迹象风化:在温度、水、生物等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

9、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破碎。侵蚀:流水、冰川、海浪、风力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搬运:随风、流水、冰川等离开 原来的地方 堆积:发生在流速、风速减慢或冰川消融的时候。固结成岩:沉积物固结成沉积岩2、主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侵蚀作用:流水侵蚀:峡谷、沟壑、牛轭湖、河漫滩、阶地 流水溶蚀: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等)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雅丹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 形谷;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堆积作用:流水堆积:冲积扇与洪积扇(河流出山口)、冲积 平原(河流中下游)、三角洲(河口处); 风力堆积:沙丘;海浪堆积;沙滩;冰川堆积:冰碛地貌特别提醒:弯曲的

10、河流,凸岸堆积,适合人类居住;凹岸侵蚀,适合建码头、船港。3、滑坡和泥石流1、常见成因:该地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少,地表多碎屑物;降水集中,多暴雨;人类不合理活 动。第 3 页 共 10 页 滑坡: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 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等基础设施危害淤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2 风成地貌一风蚀地貌泥石流: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 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冲毁城镇、乡村、工厂等破坏农作物、森林及耕地危害淤塞河道 ,引发水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壁龛风蚀残丘风蚀沟槽雅丹地貌二、风

11、积地貌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特别提醒: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 个夹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风蚀土丘迎风坡陡,背风坡较缓)四、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1风沙的危害(1)破坏建筑物。2防沙措施 (1)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2)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2)降低土壤肥力。特别提醒草方格沙障的功能(3)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4)影响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严重时会造 成生命财产的损失。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1)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2)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 存

12、活。一、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 所形成的各种地貌。2分类(1)喀斯特溶蚀(侵蚀)地貌:溶沟 石芽 峰林 孤峰 溶斗(喀斯特漏斗)也有的地方称为 天坑。地下溶洞 (2)喀斯特沉积地貌:钙华:石钟乳、石笋、石柱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1)岩石:可溶性岩石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透水性强。(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 沛。(3)水文: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流动性好,水的溶蚀力强。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成因:该地区石灰岩广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流 水的溶蚀作用强,因此,该地区喀斯特地貌

13、发育。二、海岸地貌(1)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 (2)海积地貌: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第 4 页 共 10 页三、冰川地貌(1)冰川侵蚀地貌:冰斗、冰川槽谷(U 形谷)、角峰和刃脊、峡湾、冰蚀湖等。(2)冰川堆积地貌:冰 碛地貌等。峡湾地貌成因:该地区曾经冰川发育,冰川侵蚀力度大,河谷被深挖,形成槽型谷,后来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谷地被淹没,形成峡湾。3.1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组成1、干洁空气(1)氧气(21%):维持人类及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分解(2)氮气(78%):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3)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4)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2、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保温作用,吸收长波辐射3、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大气能见度与大气质量2.大气垂直分层(比较重要)A 层为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 源);人类主要居住层;复杂天气现象;此层下热上冷, 大气不稳定,已对流运动为主。但有时局部出现逆温现象。 如雾霾天气(此时出现逆温,大气较稳定,风力小或无风,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低纬:17-18km;中纬:10-12km; 高纬:8-9kmB 层为平流层:有臭氧层;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