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带队--长治市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362792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科技局带队--长治市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市科技局带队--长治市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市科技局带队--长治市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市科技局带队--长治市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市科技局带队--长治市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科技局带队--长治市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科技局带队--长治市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治市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长治市农村信息化工作第六调研组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农村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逐步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我们根据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对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与大家商榷。一、对调研表格的分析我们调研组一行七人,深入到襄垣县和郊区进行了农村信息化调研工作。在襄垣县到了古韩镇的桃树村,并进入该村的三家农户进行了走访。到郊区的垢北庄乡崔漳村并入了三家农户调研。通过走村入户、详细填表,得到以下第一手资

2、料。襄垣县古韩镇桃树村共有300余户,1239人口。主要企业有一个煤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2007年全村总收入为3760万元,人均收入3万余元。全村共有4个信息服务站,分别是“古韩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桃树村接收站”、“农村科技服务站”、“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农村财务电算化”。它们的投资主体分别是襄垣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省文化厅和省财政厅、市农经局。入该村三户农民家中,基本是以运输为主业,承包田种植玉米。郊区垢北庄乡崔漳村所建的服务站有“农村科技书屋”、“农村科普服务站”,投资主体是区科技局,村里主要以运输业、农业、劳务输出为主。通过走访农户了解到,两个村的农民了解信

3、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话、电视,少量从互联网和广播电台中来。虽然信息渠道较少,但从填表情况看,农民对政策法规、科技致富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还是很渴望得到的。通过十多天的听汇报、下基层、开座谈会等形式的深入调研,下面将我们的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以起到交流提高的作用。二、长治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各县按照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1、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基本完成“村村通电话,乡乡通网络”的目标,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无线通讯网络全覆盖,互联网接通到所有乡镇(街道)和部分村社。2、信

4、息服务与应用系统发展迅速。这些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的建成,使信息传送方式多样化,农民既可通过电脑、手机终端上网、还可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终端获取短信、语音信息。 3、农村信息的内容日臻完善。目前,各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既有政务信息,又有热点时事新闻、农业要闻,还有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动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劳务动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家百科等;既能接收外部信息,也可以向外发布属地化信息,实现内外信息的双向互通。4、信息服务组织得到了较快的扩展。目前,直接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组织已由过去单一的农业部门扩展到了农业部门以外的涉农部门和其它部门,主要包括:农业局、科技局、水务局、畜

5、牧局、气象局、商贸委、广播电视台、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初步建立了农业与涉农部门之间、系统上下之间以及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组织之间的协作协调机制。在这些部门之间,网通、移动、联通公司及广播电视台等电信营运商既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网络、信息技术等平台,又直接参与农村信息服务。如科技局实施的“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已覆盖了我市90的广大农村。他们还和网通、广播电视合作充分利用电话、电视、广播电台等大众传媒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科技致富信息,受到了农民的称赞。(二)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的主要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在农业农村经济社

6、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从近年来我市的实际情况看:农村信息化建设畅通了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满足了农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开辟了信息通讯部门服务农村市场的新路子,增强了农业、涉农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效率;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主要表现在: 1、增长了农民见识、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通过涉农信息进村入户,既贴近了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既有效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强化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准确掌握了市场需求和产品供销趋势,化解小生产与大

7、市场的矛盾,规避和减少了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促进了增产增收。2、强化了农业技术支撑、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及涉农部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发布农业规章,推广农业技术,提供专家咨询等,缩短了与农民的距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3、促进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运用信息技术建设农村各种信息系统,畅通了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满足了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对信息需求。比如市网通、移动通讯等部门在乡镇和部分村信息站点安装的电脑、信息接收(发送)机等,农民可以通过

8、这些设备,及时交流和传达农产品供求、农业技术需求、农业安全隐患、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各种信息,使农村社情民意、农民述求得以充分表达。 4、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村文明建设。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群众增加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扩大了认识社会的广度,增多了吸纳科学文化知识的机率,逐步融入的了全球化、社会化的生活环境,逐步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文明建设。据调查,不少农民通过信息的传播,对“市场引导生产、市场引导流通”等一些现代农业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三)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市是一个地处

9、中部的中等城市,受区位、教育等多方面影响,虽然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全市农村信息资源利用不够理想、信息进村入户难,信息化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工作方法、措施明显滞后,信息资源分散、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农民信息素质不高,各县(市区)的乡镇(街道)发展不平衡等。具体表现在: 1、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信息进村入户难。近年来,虽然农村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农村大多数信息仍是通过相对普及的电话、电视和农民之间的传书带信、逢场赶集、邻里传播实现。 2、信

10、息资源散小弱,服务能力不强。目前,全市信息资源明显存在着多头建设、分散管理等问题。政府和电信运营商都在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有效的部门协调、沟通协作,造成了重复建设和信息资源散小弱。据调查,全市服务“三农”的平台很多,这些网站都是各自为政,做了不同程度的农村信息服务,但是都没有能力把各自的网站作强作大。 3、缺乏统一管理,部门协作差。目前,我市在促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利用方面,工作方法和推进措施明显滞后,尚未形成比较健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比如,市里没有信息平台监管机构,没有建立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长效运行机制,对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单位组织缺少统一管理

11、,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协作,信息资源不能高度共享。特别是个别部门网站为了一己得益,人为设置障碍,部分内容只有注册用户才能浏览;有的信息服务部门(比如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县商贸委等)虽然将农业信息站点延伸到乡镇乃至部分村级,但因缺乏信息建设的长效机制,仅以国家项目资金作支撑,没有目标责任约束,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应有作用,一旦出现国家项目资金断链,服务效能将大打折扣。又比如,信息化规章制度不健全、信息服务管理不规范、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特别是个别信息站点利用信息监管不到位,发布虚假信息,造成信息可信度不高,造成不少用户对网络信息的不信任。 4、属地化信息

12、少,互动性不高。目前,我市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十余家,但是上网的综合信息多,专业信息少;简单堆积多,精心加工少;交叉重复多,富有特色少。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向乡镇、村社延伸的基层信息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信息站(点)不多,缺乏信息服务的有效运行机制,缺少信息服务的经费保障,不能及时有效的收集、发布属地化信息,农民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没有真正互动,影响了农民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5、农民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直接限制了对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对

13、信息的理解、运用。调查反映,不少农民即使手把手的教会计算机使用,一旦业务人员离开马上就又不能运用。农村经济、文化和信息化程度落后,农民的封闭性较强,信息观念滞后,信息意识淡薄,情报嗅觉迟钝,对网络信息等新生事物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对信息的需求不强烈。比如,农民一人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买不了一台电脑,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购置设备上网既不现实也不经济;使用固话、手机获取信息虽然方便但费用普遍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信息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一)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党中央指出: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做好农村信息化工作,可以极大提

14、升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长治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地区,大力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切实践行中央“一号文件”的务实之举。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走好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子,使农村信息化发挥更大的效能,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加强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单位,需要人才、资金、技术的投入和信息理念与意识的支撑,应该借鉴一些发达地区成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15、设立专门机构,把我市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工作列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做好规划制定和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落实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保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针对农业信息的公共特性和广大农村还不具备农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的现实,各级政府应承担起农业信息化的责任,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提高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大力开发高质量的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农业动态信息的搜集、传输,增加信息的有效供给。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制定出完善的农

16、村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目标规划,力求开发一点、应用一线、带动一片。要加大对基层干部和农民信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广泛宣传农村信息化致富的典型事例,使其对信息化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有一个直观地认识,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只有掌握准确完备的农业信息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调动起他们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发达国家在快速发展农业信息服务的同时,及时颁布规范信息发布、使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和规定。主要包括:严格的信息资料保密制度。如美国农业部规定任何个人和团体不得随意传播尚未公开的信息资料。积极促进信息资料共享。不得发布虚假信息。如日本为规范信息技术的使用发布、建立了若干个专门咨询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以约束市场各方的行为。法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