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拆除应急救援预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36159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川市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拆除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利川市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拆除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利川市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拆除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利川市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拆除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利川市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拆除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川市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拆除应急救援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川市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拆除应急救援预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川市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拆除应急救援预案引 言 为保证利川市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安全拆除且在拆除过程中,控制和减少事故危害,防止突发性事故发生,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并能在事故发生后得到迅速有效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之规定,特编制本应急救援预案。一、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国务院令第344号) 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7、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第1号) 8、剧毒化学品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 2003第2号) 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 10、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1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1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 14、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1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

3、721) 二、名词解释1、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6、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

4、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7、分类 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8、分级 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三、 企业及厂区基本情况1、企业基本情况利川市化肥厂始建于1971年,1975年10月投产,主要产品为农用碳酸氢氨。由于该企业位于利川市市中心存在安全隐患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产装置于2004年l 2月29日停车,对系统未进行置换,存在大量易然易爆气体,有半水煤气、液氨、气氨、氨水、铜液、甲醇

5、,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04年2月5日恩施州恩康安全技术咨询评价有限责任公司受利川市国资局委托进行了排除安全隐患的置换,使企业处于安全状态。2006年4月对该企业生产装置公开拍卖,由宜昌市腾辉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中标,现该公司准备安全拆除。 厂址处于利川市城中心,清江大道经厂北大门贯通,城南路经厂南大门,平均气温127,常年主导风向东风,频率19,平均风速21ms,平均降雨量l 314mm,年平均大气压669mmHg。 2、厂区基本情况: 厂区占地共计88万平方米,厂区南北距离700米,东西距离650米,分为锅炉、造气、脱硫、压缩、碳化、精炼、合成、电仪、煤棒9个车间。厂区周围东、西、南、北为

6、厂生活区和居民区,距厂周围墙外1000米范围内居民人数约为25万人。四、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厂区危险目标为:半水煤气系统,蒸汽系统,氨系统(包括氨水系统、气氨系统、液氨系统)、软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甲醇系统、变压吸附系统。吊装作业、入塔罐作业、动火作业、爆破作业、高处作业等可能导致的事故。1、1#目标:半水煤气系统,主要分布在造气、脱硫、压缩、变换、煤气柜(2500m3)。 2、2#目标:蒸汽系统,主要分布在锅炉、造气、脱硫、压缩、碳化、合成、精炼、煤棒。 3、3#目标:软水系统主要分布在锅炉、造气、碳化、精炼、合成。 4、 4#目标:冷却水系统全厂各车间。 5、5#目标:氨系

7、统(氨水主要公布在碳化、浓氨水槽、循环槽、稀氨水槽、碳化塔、精炼合成稀氨水槽、等压回收系统、脱硫循环池、再生槽、脱硫塔)。 液氨主要分布在合成氨贮槽,1#氨贮槽5Om3,现无库存,2#氨贮槽22m3,现无库存,3#槽48m3,现无库存大约2m3。4#槽12m3,现无库存,冰机贮槽5m 3,现无库存。合成、精炼氨冷器,现无液氨。 气氨系统包括合成、精炼氨冷器、气氨总管、吸收强化器、吸收排管及液氨储槽。 6、6#目标:甲醇系统,主要分布在原甲醇车间。 7、7#目标:变压吸附系统。8、8#目标:全厂供电系统;9、9#目标: 吊装作业;10、10#目标:入塔罐作业;11、11#目标:动火作业;12、1

8、2#目标:爆破作业;13、13#目标:高处作业。五、潜在危险性: 1、 1#目标: 主要含有C0:2528(爆炸极限12574),H2:357 O(爆炸极限4172),CH4:217,H2S含量约2 OgL。须已经2005年2月6日置换合格,从置换至今已长15个月,装置中存在的污垢、填料和催化剂等,在长时间的放置中任有少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解析出来,积聚在装置的设备、管道中,达到爆炸极限。 a、人员接触可能引起半水煤气中毒。 b、遇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流动火源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 2#目标: a、1#目标的气体经设备、管道倒入蒸汽系统,人员接触可能引起中毒事故。 b、

9、1#目标的气体经设备、管道倒入蒸汽系统,遇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流动火源,可能B起火灾、爆炸事故。 3、3#目标: a、1#目标的气体经设备、管道倒入软水系统,人员接触可能引起中毒事故。 b、1#目标的气体经设备、管道倒入软水系统,遇火源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c、氨水倒入软水系统,遇火源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 4#目标: a、1#目标的气体经设备、管道倒入冷却水系统,可能引起人员中毒事故。 b、1#目标的气体经设备、管道倒入冷却水系统,遇火源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c、在置换中有死角,遇火源,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5、 5#目标: a、氨系统遇火源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0、 b、人员接触液氨可能引起皮肤烧伤、眼睛、呼吸气管粘膜受损。 c、液氨泄漏可导致低温灼伤,人员窒息死亡。 6、 6#目标: a、残留的甲醇气体遇火源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b、人员接触可致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祝神经及视网膜病变,代谢性酸中毒。吸入者可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7、 7#目标: a、变压吸附系统残留有变换气,人员接触可能引起中毒事故。 b、变压吸附系统残留有变换气,遇火源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8、8#目标:不按规程操作可能造成触电、电弧烧伤事故。9、9#目标:吊装作业不按规程操作可能造成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事故。10、10#目标:入塔罐作业不按规程操作可能造成窒息、中毒、触

11、电、高处坠落事故。11、11#目标:高处作业不按规程操作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12、12#目标:动火作业不按规程操作可能造成爆炸、烧伤事故;13、13#目标:爆破作业不按规程操作可能造成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事故; 六、危险性评估 (1)氨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属级(轻度)危害毒物,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粘膜。空气中含有5(体积)的氨,能使人在几分钟内窒息死亡。液氨易燃、易爆。爆炸极限范围为15528,液氨的大量泄漏,可造成极大的社会性灾害事故,根据计算,1吨液氨泄漏可能造成0571105m。的严重中毒区域,若考虑风速的影响扩散范围会更大。 (2)甲醇透明、无色、易燃、有毒的液体。纯

12、品带酒精气味。闪点1222,自然点470,爆炸极限为60365,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时易着火。遇明火易爆炸,甲醇可臻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代谢性酸中毒。吸入才可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3)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有毒气体,人吸入一氧化碳,能损人体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可立即死亡。属易燃易爆气体,其爆炸极限为125741,引燃温度610,最大爆炸压力为0.72MPa。 (4)氢气:属易燃易爆无毒气体,比空气轻,其爆炸极限为41742属甲类气体,按危险化学品分类,属第21类可燃气体。七、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利用原化肥厂

13、应急救援柜中的灭火器20支,防氨面具10套,氧气呼吸器4套,防一氧化碳面具5套,防甲醇面具5套,安全带20套,安全绳1 O米的两根,担架一副,消防水带50的4 O米,水枪4个等在发生意外时用于救援工作。八、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参加应急救援各小组组长。以下分:义务消防组、设备拆除组、工艺置换组、电器安装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义务消防组:组长:彭国民成员:余红卫、杜海小、刘石门、孟涛、舍大丰、王储会、余会文、刘再栋、万年华、倪振兵、林建文、马建力、孙燕、孙金荣、鲁刚、吴建忠、刘松、向根乐、周立大。设备拆除组:组长:叶平华成员:彭德铜

14、、陆铁宏、石昌伟、汪家忠、张书雨、彭亭、孟林宜、李兴胜、宜永修、胡长军、倪福军、王友林、余红卫、周立大、工艺置换组:组长:向兴源成员:郭千元、张英、余长青。电器安装组组长:杜海小成员:刘石门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组:组长:熊新成员:张松清、张仁友、王昌清、彭国民、金惠、姚建容。治安保卫组组长:谭再贵、叶国安、王志雄、廖达成员:一旦发生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迅速按预案编制组成人员自动启动,必须在2至3分钟内到达自己岗位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职责:1)遇到事故或接到事故报告,组织和采取果断措施,制止事态发展,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和各项准备工作。 3)负责组织现场事故处理、人员抢救、物资调配、伤员运送、联系系统自救和请求上级援助,以及事故的善后处理。 4)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总结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 3、指挥人员分工 组长:负责拆除装置的全面工作及预案的应急救援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置换和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和消防工作义务消防组: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抢险、救灾工作。当发现火情时,负责火灾扑救工作 设备拆除组:负责拆卸盲板、高处作业、入塔作业的具体工作和工程抢险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