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面】.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35430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面】.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面】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狼籍 蹂躏(lng) 弄巧成拙(zhu) 脍灸人口B矜持 嗫嚅(r) 棱角分明(lng) 眼花瞭乱C威摄 熟稔(rn) 呱呱坠地(gu) 不可思义D斑斓 褴褛(ln) 拈轻怕重(nin) 相提并论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玷污 笨拙 嘎然而止 一代天骄B喧闹 惘然 斟酌损益 重蹈复辙C蓬蒿 濒临 恪尽职守 言行相顾D恣睢 拮据 换然一新 格物致知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花容月貌的,

2、笑着,走着。B队伍分散开去,摩肩接踵,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C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茕茕孑立。D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4、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回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历经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蹄疾步稳、成绩斐然。B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俨然成形,为大湾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造就了快速路。C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决定在海南省全岛建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重大举措。D每天风吹日晒,每天忙碌到深夜,每天奔波数十公里,快递小哥总是驮着大大包裹,穿梭在街头巷尾。5、下

3、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的一项是( )A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B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C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D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是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挫,你是否沮丧过?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ABCD7、默写古诗文。 天时不如地利,_ 。(孟子) 两岸石壁,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造化

4、钟神秀,_。(杜甫望岳) 醉里挑灯看剑,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红军不怕远征难,_。(毛泽东七律长征) 在“扫黑除恶”行动中,任何不法分子都不要心存侥幸,因为“天网恢恢,_”(魏书)二、文言文阅读。(15分)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5、。”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1)秦王怫然怒 怫然: (2)请广于君 广: (3)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 (4)岂直五百

6、里哉 直: (5)天下缟素缟素: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并举例分析其作用。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

7、面小题。秋到老君山秋天的老君山,像老子留下的五千箴言,像李白、杜甫晚年的诗歌,返璞归真、铅华洗尽,那深绿环绕红叶点缀的山峰,远远望去,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素朴,有些出出人意料的简约。沿山路缓缓走近,在秋风中慢慢回味,细细品读,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其实在秋天,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河南老君山更有的味。木叶未脱、秋菊盛开、红叶遍地的老君山,更像一位心思浩范、性格淡定、哲思玄远的智者哲人,那山,那庙,那悠悠栈道,都在优雅澄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安恬,格外深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方无隅的仙风道骨,更让人神往,让人心醉。山路拾级而上,红叶、黄花、碧草、绿树,连同山间不时闪动的葡萄、柿子、猕猴桃等颜色

8、各异的野果,还有不时出没于山林的松鼠、野兔、小鸟,都让老君山的秋天显现出一种灵动的优雅,一种独特的风韵:奇峻的峰岭、磷峋的怪石,静谧的栈道、清幽的道观,悠悠大山,万象归一,清雅幽静之中,让老君山的秋天多了几分闲雅恬淡,几分澄净明丽。走近马鬃岭,登上入百里伏牛山的最高点,放眼远跳,极目四望,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天高云淡,气爽风寒,千重碧浪,沁人心脾。仰视俯察,远眺近观,快意非常,世界的博大,宇宙的邈远,河山的壮美,让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更让人真切地体味到得失的细微、荣辱的虚无、世界的本真,让许多解不开的心结,在一瞬间悄然化解,荡然无存。不知不觉间,你会感觉到,山水原来也是有境界的,大气的灵山秀水

9、,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大音希声、大方无隅的“道”,无声无息的山山水水,用造化妙得之美景,给予人的,正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心灵呵护,一种恒久不变的深深关爱。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回味,方能领受。这或许,又是大自然的另一个高妙之处,也是人类几千年来钟情于灵山秀水的一个根本原因吧。三秋时节,登上老君山,走近老君庙,看着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看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老君庙,你会诗情飞扬,灵感喷涌,脱口吟出一些诗句,来抒发心中的激越情感,更会下意识地想到,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浸染着浓重的诗意。黄花、红叶、碧草、绿树,飞瀑、幽林、奇石、怪崖,实

10、际上,都是诗神散落于大地的灵动神奇的平仄音韵,都是大自然出于一片关爱之心送给世人的绝妙佳句。对于老君山的清幽雅致,古代的诗人们有深刻的认知,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诗仙李白到过老君山没有,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从他的诗作及当时老君山在唐朝时的兴盛景象来看,李白很可能是到过老君山的,他写有诗作谒老君庙:“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乌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诗中所写的景象,与陕西洛南及云南等地老君山、老君庙的景观明显不符,加上李白素来推崇出生于来川的商朝开国元勋伊尹,唐朝又奉道教为国教,唐太宗、唐玄宗都对河南老君山极为重视,爱好游历的李白

11、,自长安沿驿道出函谷关,再沿就国古道,到栾川游历、拜谒老君庙,并写下这首诗,应在情理之中。秋到老君山透过时间的空旷,透过大山的优雅,透过古庙的凝重,透过各种美景,让老君山更具仙风道骨,更能体现道法自然的深意。悠悠青山、红叶碧草、黄花绿树、飞浓流泉,大自然用妙笔写下了秋的曼妙、秋的优雅、秋的真切。秋到老君山,万物和谐,自然界的造化为人类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亮丽的心境。这些或许就是两千多年前气象峥嵘,大的哲学家老子,走遍九州八荒最终归隐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竟哲人的哲思与养生,是需要优雅准与灵动的山水景观作为基础的。(郭向阳文/有删改)1阅读第段,用简洁的的语言说秋天的老君山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

12、。2结合第段内得,说句子“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地回味,方能领受”中,“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是指什么。3依据文章段的内容,请简要概括作者为什么说“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4作者为什么要“秋到老君山”?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条作答。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寒门多出贤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均为农民,这更引起了人们关注。我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寻常道理

13、:寒门多出贤。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贤人”有七十二人。这些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比如,被孔子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不仅位居七十二贤之首,而且被后世尊奉为“复圣”;被庄子言为“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由于缺食,浑身浮肿,由于劳动,双手老茧,且面带病色,却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即便是孔子,也正如他后来所坦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多能鄙事”,甚至还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故事呢?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为出身“寒门”,所以更知“寒”的辛酸,也更向往“暖”的开心。古

14、语云:“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也更愿意伸出温暖之手,拉身处“寒门”的人脱“寒”。而这,正是“贤”之思、“贤”之举。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不仅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而且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只有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才能离“贤”更近一步。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成功、成名,永远不是用巧嘴吹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中心论点:寒门多出贤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