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按及流程图.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352402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升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按及流程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升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按及流程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升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按及流程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升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按及流程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升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按及流程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升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按及流程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按及流程图.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升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2011年度)目 录一、总则 61、目的62、编制依据63、适用范围64、应急预案体系65、应急工作原则6二、升平煤矿的危险分析 71、概况7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7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11、应急组织体系112、指挥机构及职责11四、预防及预警 151、危险源监控162、预警行动163、信息报告与处置16五、应急响应 171、响应分级172、响应程序173、应急结束22六、信息发布 22七、后期处置23八、保障措施241、通信与信息保障 242、应急队伍保障 243、应急物质装备保障 254、经费保障 255、其他保障 25九、培训与演练 251、培训 252

2、、演练 26十、奖惩 26十一、附则 271、应急预案备案 272、维护与更新 273、制定与解释 284、应急预案实施 28十二、附件 281、瓦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02、煤尘事故专项应急预案413、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14、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615、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716、2011年反风演习计划777、变电所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978、2011年井下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计划1009、2010年雨季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报告10710、附图一、总则1、目的为了规范我矿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保障企业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有效地控制和处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

3、度地减少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2、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升平煤矿区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包括瓦斯爆炸事故、透水事故、矿井火灾事故、煤尘爆炸事故、冒顶片帮事故等。4、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为升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预案。5、应急工作原则(1)煤矿事故救援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2)煤矿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3)

4、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分级负责协调救援工作。(4)必要时可请矿山救护大队协助抢险救援。二、升平煤矿可能发生危险的分析1、概况升平煤矿位于集贤县福利镇东北10公里处,属有限责任公司,井下从业人数为1218人,其中一线455人,辅助763人;设计生产能力为54万吨,核定生产能力为45万吨;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抽出式;反风方式为主要通风机反转;提升方式为钢缆皮带机运输;供电方式为双回路供电;矿井共有三个采煤工作面,八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方式,支护方式为采用单体液压支柱“三、四”排管理,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掘进工作面采用放炮掘进方

5、式,支护方式为树脂锚杆。2011年我矿将开采5号、9号、11号煤层,根据黑龙江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文件(黑煤管生产发2009141号)关于2009年度第一批生产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核准结果的通知,我矿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为低。目前实际CH4为3.71m3/t,CO2为5.11m3/t,鉴定等级结果为:低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并接近采区边界,以及“突水危险带”的出现,可能会出现局部地区沼气含量增高现象。煤层挥发份5号层为:12.19%, 9号层为:10.82%,11号层为:11.40%,自燃倾向为级不易自燃,爆炸性试验结果为:具有爆炸性,应按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管理。升平井田属双鸭山煤田集

6、贤勘探区的一部分,为向西倾伏的穹窿背斜构造。煤系地层倾角为860度,断层较多,勘探资料可以控制的断层量很少,对矿井构成一定影响。我矿位于三江平原西南边缘,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在+80+120米之间,安帮河流经井田西部,最大流量为494米3/秒,无洪水威胁。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最低温度-35.6;年平均温度+3,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份为结冻期,最大结冻厚度2.4米。雨季在79月份,年降雨量为500780毫米,地震裂度小于六级。主要含有第四系含水层,上侏罗系含水带和基岩裂隙承压水,第四系含水层量丰富,分布广泛,由穹窿核部向四周增厚。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50米3/小时左右,矿井最大综合排水量为450

7、米3/小时。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一)顶板事故1、顶板事故的原因(1)地质构造不清楚,工作面出现断层、褶曲,陷落柱地质构造变化带等,如对这些情况了解不清楚,就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就有可能发生冒顶。(2)顶板情况不清楚,例如伪顶、直接顶、坚硬或复合顶板、鸡窝顶等。顶板周期来压时间、垮落步距不清楚等。(3)支柱的支撑力和顶板压力不相适应。例如:支护密不够,支柱支撑力不合格等。(4)支护迎山角不够,架设不牢,顶板留有顶煤或架设在浮煤、浮矸上。(5)支护不及时,空顶时间过长。(6)使用损坏的液压支柱或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够。(7)工作面不能正规循环,推进速度慢。由于支柱支撑时间长和压力大,给支柱和放顶工作

8、面带来困难。易发生冒顶事故。2、发生冒顶事故的自然条件和地点我矿目前生产的9#、11#煤层的两个采区分别在-200和-300水平开采,最大地层垂直深462米。2010年一区将开采5#层-50轨道下山左侧一、二采面,从掘进施工来看,该区域揭露了5个落差在1米左右的断层,回采时应加强顶板管理;二区将开采的-190左下新五、六采煤工作面,煤层厚度比较稳定,但从掘进揭露来看,将有多个断层斜交工作面,这就要求该面回采时,要加强顶板的管理及维护工作。三区开采-300水平11层十一、十二面,这两个采面接近采区边界,应加强顶板管理及瓦斯监测工作。掘进方面来看,一区开始施工-50轨道下山右侧的下山准备巷道,该区

9、域在-120运输巷开口时煤层倾角较大,对掘进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在过了此段后煤层坡度较平缓,因此在开口段应加强顶板管理;二区-190左翼各下山将会有大小不等断层斜交工作面,过断层时应加强顶板管理工作。三区11层将开拓左翼,根据上部9号层施工情况看,此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涌水量及瓦斯会有所增加,必须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方针,各掘进队施工时应加强顶板监测力度。同时应加强对两采区矿井水的监控。(二)水灾事故1、水灾事故的原因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周密;2、水文地质条件不清,井巷接近含水断层、含水层、未事先探放水;3、不正确的采矿工作;4、积水巷道资料遗漏、不准;5、矿井排水

10、能力低,井下水仓清理不及时、不彻底。6、三区-300(11层)左翼新开拓区域,构造复杂,涌水量会相应的增加。7、二区-190(9层)新八下山、九下山及-190左排水巷左侧施工时随巷道掘进的延伸涌水量会相应的增大。2、发生水灾事故的自然条件和地点原始勘探资料表明,我矿的煤层位于基岩裂隙含水带内,矿井充水主要与裂隙发育有关。从近几年掘进工作面揭露情况可知,矿井开采深度增加,裂隙也特别发育,有关的裂隙脉状承压水,含水丰富。2011年生产计划中,我矿的开拓、掘进工程均已达到-300以下水平,这一区域的裂隙非常发育,而且勘探精度较低,水文地质资料较少,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水灾事故的防治,做到防患于未然。(三

11、)瓦斯、煤尘、火灾原因及条件1、瓦斯突出一般发生在高沼气煤层的地质构造带(褶曲、断层等)或顶板的石灰岩熔洞等瓦斯积聚地点。我矿虽为低沼气矿井,但也应注意加强对矿井瓦斯的监测、监控。2、油料(润滑油、变压器油)运输、保管和使用粗心大意。3、采用不安全放炮法,如放糊炮、明火放炮、动力线放炮、未使用水炮泥,炮泥装的少;4、机械磨擦和撞击引起着火;5、机电设备绝缘不好,使用不当引起火灾;6、煤层本身具有自燃性,与空气接触后氧化生热,如果散热条件不好就会自燃。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组织体系升平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调度室抢救救灾组医疗救护组技术专家组物资供应组后勤保障组警戒保卫组善后处理组(二)、指挥机构及职责1、组织机构总 指 挥:刘德中(总经理)副总指挥:卢炳喜(总工程师) 吴 坤(机电副总经理)李兴友(生产副总经理) 郭告臣(安全副总经理) 李胜斌(常务副总经理) 银跃华(通风副总经理) 翟德军(后勤副总经理)成 员: 安呈银(保卫副总) 李季春(安全副总) 王云光(通风副总) 刘 成(机电副总)李 想(技术副总) 陆击剑(采煤区区长) 王连池(掘进区区长) 高玉方(运输区区长) 赵志刚(通风区区长) 高吉顺(机电厂厂长)高明波(供应部部长) 赵凤歧(医院院长)邱正民(生产部副部长) 王金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