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最终分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34884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最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最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最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最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最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最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最终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星港城地下车库A-2段框架梁砼缺陷修复加固方案目录第一节 编制依据、范围及说明21.1、编制依据21.2、编制范围21.3、编制说明2第二节 概述2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及处理要求2第四节 混凝土缺陷修复施工工艺44.1、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44.2、混凝土缺陷评估44.3、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54.3、记录混凝土缺陷74.4、定出混凝土缺陷区域74.5、缺陷混凝土凿除84.6、混凝土缺陷修复84.7、混凝土缺陷修复后养生94.8、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的补充完善104.9、混凝土缺陷预防10第五节 修复施工安全要求13第一节 编制依据、范围及说明 1.1、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

2、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6-2011)3、本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编制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中铁城建集团唐山勒泰中心项目混凝土结构工程。 1.3、编制说明本方案所指的混凝土缺陷是指混凝土构件在拆模后,表面显露的如麻面、蜂窝、露筋、掉角、孔洞等施工外观缺陷。 第二节 概述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模板未处理干净、施工缝未处理好、塌落度控制不好、振捣不到位、收光抹面不好、养生不及时、拆模不仔细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缺陷。一般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有蜂窝、麻面、漏浆、孔洞、漏筋、夹渣、缺棱掉角、表面裂纹等,针对混凝土施工过程

3、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我部在混凝土施工前做了详细的技术交底,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提前预防。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及处理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 GB506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八章规定, 混凝土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划分为九种情况(详见表-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1名称现象严重缺陷一般缺陷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纵向受力钢筋有外露其他钢筋有少量外露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

4、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裂缝裂缝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缺陷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泥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现浇混凝土结构

5、拆模后,应对其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做出记录,并应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于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有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对已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第四节 混凝土缺陷修复施工工艺 4.1、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图评估混凝土缺陷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记录混凝土缺陷定出混凝土缺陷区域准备修补材料凿除缺陷混凝土增加锚固钢筋混凝土缺陷修补监理工程师旁站修补混凝土养护根据已修复缺陷经验补充完善混凝土修复

6、方案4.2、混凝土缺陷评估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后,应有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出现的外观质量缺陷,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1进行评估确定,并做出记录,然后按照批准的施工 技术方案进行处理。 4.3、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一般有麻面、蜂窝、漏浆、孔洞、露筋、夹渣 、缺棱掉角、表面裂纹等几种现象,以下针对不同缺陷产生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 4.2.1、麻面现象麻面现象:为混凝土表面局部漏浆、粗糙、存在许多小凹坑的现象,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2)、模板

7、缝隙拼装不严实,灌注混凝土时缝隙漏浆。(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 板表面。 4.2.2、蜂窝现象蜂窝现象:为混凝土表面麻面现象严重,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产生原因:(1)、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2)、未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石子集中,振捣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 捣不协调,下层未振捣或振捣不到位就灌注上层混凝土。(4)、模板缝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 成严重漏浆。4.

8、2.3、孔洞现象孔洞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产生原因:(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4)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5)混凝土中有硬物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混凝土中。(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 部因振捣棒振捣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4.2.4、露筋现象露筋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产生原因:(

9、1)混凝土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振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拆模过早等,拆 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所致。 4.2.5、缺棱掉角现象缺棱掉角现象:为混凝土拒不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产生原因:(1)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2)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3)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 4.2.6、夹渣现象

10、夹渣现象:为混凝土内部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杂物来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材料中的杂物,另一种是施工现 场遗留下的杂物。产生原因:(1)砂、石等原材料中局部含有较多的泥块未及时清除。(2)模板安装完毕后,现场遗留大量的垃圾杂物如锯末、木屑、小方木 块等,工程用水冲洗时不仔细,大量的垃圾杂物聚集在一处,最后未及时清理。(3)现场工人的掉落工具、支撑小方木等杂物及丢弃的小模板等卡在钢筋中未作处理。4.2.7、疏松现象疏松现象:前述的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单独存在的疏松现象,混凝土外观颜色、光泽度、粘结性能甚至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凝土差

11、异明显,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密实,强度很低。 产生原因:(1)混凝土漏振。(2)水泥强度很低而又计量不准,或混凝土搅拌站因设备故障造成矿物掺合料掺量达到65%以上,此时混凝土砂浆粘结性能极差,强度很低。(3)严寒天气,现浇混凝土未做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出现松散,强度极低。4.2.8、连接部位缺陷现象连接部位缺陷现象: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外观质量缺陷。在它们的连接部位出现质量缺陷危害最大的是前述的夹渣、缝隙,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烂根”等。“烂根”一般指混凝土结构连接处混凝土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及疏松等症状。产生原因:垃圾杂物聚集在根部,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振动器振捣

12、不到位,模板漏浆严重,浇筑前没有浇灌足够 50mm 厚水泥砂浆等。4.2.9、外形缺陷现象外形缺陷及外表缺陷: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外观而言,指混凝土结构棱角不直,缺棱掉角、翘曲不平、飞边凸肋、错台。产生原因: (1)拆模时间过早或折模时工人撬、扳、敲、击等造成缺棱掉角。(2)模板安装尺寸不准确,或模板刚度差、稳定性不够、紧固性不牢,造成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错台等。4.2.10、外表缺陷现象混凝土的外表缺陷:有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表面麻面的原因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产生原因: (1)掉皮的原因,对于竖向构件,一个是水灰比偏大,混凝土料过稀, 泌水严重,另一个是混凝土料过振,

13、产生大量浮浆。下层混凝土振捣成型后继续浇注上一层,此时若混凝土料过稀而又过振,浮浆往上浮及往外挤,然后再顺着模板慢慢往下流,此一层浮浆的水灰比很大,强度很低,与前一层成型好了的混凝土粘结性很差,拆模后容易掉落,出现掉皮现象。对于水平构件,则是已浇注成型好了的构件再次受到扰动,引起表层混凝土起壳而出现掉皮。此外,混凝土中含气量大时,在构件表面形成大量砂眼,也容易出现掉皮。(2)起砂是由于混凝土浇注时由于模板没有充分湿润,模板吸水,粘结砂浆,或者模板漏浆严重、漏刷隔离剂等,其特征是构件表面无浆,细砂堆积,粘结不牢,与麻面同时出现。(3)沾污是未能保持混凝土构件表面清洁,出现钢模铁锈污染、脱模剂残迹

14、,或重复使用模板原混凝土未完全清理干净。4.2.11、人为孔道现象人为孔道现象:为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为加固模板、预埋件安装等人为预留的孔道。人为孔道一般不影响混凝土工程的结构稳定性。4.3、记录混凝土缺陷现场质检员及技术员根据所出现的缺陷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缺陷出现的时间、位置、种类、范围大小、修复方法等。 4.4、定出混凝土缺陷区域混凝土缺陷出现及记录后,由生产副经理组织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施工作业班组到现场进行缺陷分析,根据缺陷类型及影响范围划定修复区域,必须保证把缺陷范围内的松散混凝土全部凿除或磨平,然后进行修复,以保证外观质量。 4.5、缺陷混凝土凿除对于深度小于5mm的

15、麻面、蜂窝,修复工人用打磨机抹平,然后进行修复。对于深度大于5mm的麻面、蜂窝,根据划定的区域,修复工人用凿子凿成四边形或规则的多边形,深度为直至把松散混凝土全部凿除并清洗干净,然后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水泥砂浆配合比进行修复养生。对于漏浆、孔洞、露筋、施工缝夹层和缺棱掉角,根据划定区域,修复工人用凿子将区域内松散混凝土全部凿除并清洗干净,然后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修复并养生。 4.6、混凝土缺陷修复在进行混凝土缺陷修复前,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利用试验室提供的水泥浆、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拌制材料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请监理工程师旁站,修复完成后进行重新验收。 4.6.1、蜂窝麻面修复(1)对于小于5mm的麻面和蜂窝,在划定区域内打磨完成后,将坑内杂物清理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然后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配合比进行修复。(2)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