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346220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基 础 学 习第一节动与静【要点理解】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来描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 和 赞美运动;画家用 和 描绘运动;音乐家用 和 表现运动。科学视野中的机械运动:用特定的科学概念与模型、实验探究以及数学工具来研究与描述运动。一个物理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称为机械运动,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 。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是绝对的,而是 的。【典例剖析】例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以地球作参照物,卫星是 的;如果以太阳作参照物,则卫星是 。解答静止 运动评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

2、明确参照物是什么;其次,假定参照物不动;最后分析被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距离和方向有无变化,有怎样的变化)。例周末,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去郊游,郊外的景色真美!举目望去,青山、绿树、小桥、流水,还有行走在桥上的游人。面对此景,同学们七嘴八舌有了以下的议论。你认为下面哪句说法是的?()。A 以青山为参照物,绿树是静止的 B以行人为参照物,绿树是运动的C以青山为参照物,行人是运动的 D 以流水为参照物,小桥是静止的解答本题描述的情景中有青山、绿树等多个物体,因此在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要以参照物为判断依据。对A 选项,绿树相对于青山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绿树是静止的,A

3、的说法是正确的;对B 选项而言,以行人为参照物,此时行人在行走,则绿树与行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绿树是运动的,B 选项对;同样,以青山为参照物,行人与青山的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行人在运动也是对的,故C 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以流水为参照物,奔流不息的流水把小桥留在了后头,所以相对于流水,小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D 选项的说法是不对的。答案选D。评点由例1、例2给我们的启示:(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定要事先选定好参照物,然后分析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2)对同一物体,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结论往往是不一样的,如例2中的A、B 选项。【达

4、标训练】1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A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用形态和色彩C用旋律和节奏 D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2毛主席诗词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其中所指的参照物是()。太阳 地球天空上的云彩 月亮3小说镜花缘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 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A房屋 B大树 C石头路 图2-1D篱笆墙4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 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5试判断下列几个物体的运动,是以地球为参

5、照物的是()。A飞行员看到大地向北运动 B月亮躲进了云层里C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D跳伞者看到地面在上升6我们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应该说明以什么为,因为任何物体的“动”和“静”都是的。7.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 为参照物的,“船高”是以 为参照物的。8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中,作者用诗歌描述了 和 的运动景象。9人坐热气球升空,以热气球为参照物,人是_的,地面是_的。10在接力赛跑时,运动员应该怎样交接接力棒?为什么?11看电视动画片时,常常看到动物(如小兔子)在荧光屏上飞快地跑动,而实际上动物始终在荧光屏中央,这里是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的?请你在看

6、电视动画片时,找到相似情景,进行观察分析。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要点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1k m m,1m d m c m mm m n m;1h= min,1min= s,1s= ms,1ms= s。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做到:一“放”,即将刻度尺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 被测物体,不要利用已磨损的零刻线;二“读”,即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三“记”,即记录数据时要带 。3用停表(秒表)来测量时间的法为:(1)使用前先上好发条并校正零点,弄清大圆周和小圆周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2)大拇指

7、第一次按压按钮,指针开始走动,计时开始,随即放手让按钮自行弹回。(3)第二次按压按钮,停止走动,停表指示的是两次按压之间的时间,等于分针和秒针所示的示数之和。(4)第三次按压时,秒针(长针)和分针(短针)都弹回零点。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偏差称为 误差。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 、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 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图2-2【典例剖析】例如图2-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用它们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读数分别是_、_。解答1cm 1mm 1.2cm 1.20cm 评点观察图示,甲乙两尺的除了分度值不同外,被测物体始端对应甲乙尺刻度线也不同,读数

8、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2-3例2 如例2 图23是体育课上老师为同学测量短跑成绩用的 ,它的大表盘每大格为 ,每小格为 ;它的小表盘每大格为 ,每小格为 。图中的示数为 。解答 停表 5s 05s 10mi n 1mi n 10s评点 大表盘指针转一周为60s ,每个大格为5s ,每个小格为05s ;小表盘指针转一周为60mi n ,每个大格为10mi n ,每个小格为1mi n ;时间的单位之间为60进制。此时,大表盘指针指在10s处,小表盘指针指在0处,所以示数为10s。【达标训练】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

9、起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记录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2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圆柱体的直径,如图2-4中正确的是()。图2-43 2 1 03 2 1 03 2 1 03 2 1 0 A B C D3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 B态度认真,误差可以完全避免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测量工具将非常准确,人的科学素质也很高,所以将来测量的误差是可以完全避免的4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脚指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完全受潮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为

10、24cm。则他买的球鞋号码较适宜的是()。A24号半 B. 24号 C. 23号半 D.23号5单位换算:(1)我国铁道的标准轨距为1435mm cm dm(2)当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0.1mm时,正常人的眼睛一般就不能分清这两点了。0.1mm nm。(3)一节课45 minh6在下列数字后面补上单位:教室里课桌的高度为75.86 ;拇指的为21.0 ;物理课本的长为2.600 ;小笛百米跑的成绩大约为13 。7用如图2-5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8如图2-6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根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 的测量是正确的(填“A”或“B”)

11、,这根木条的长度是 。 0 1 2 3 4cmAB图2-6 0 1 2 3 4cm图2-59皮卷尺甲分度值为1cm,量程是20;直尺乙分度值为1mm,量程是1。要裁一块窗玻璃,应选用尺;要测运动员三级跳远的距离,应选用尺。(填“甲”或“乙”)10有五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得的结果分别是:26.3mm、28.3mm、26.4mm、26.2mm、26.31mm。则:(1)mm是一位同学写错了,mm是一位同学不合理的记录。(2)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 mm,表示物体的长度在26mm到27mm之间更接近 mm。第三节快与慢【要点理解】1图2-7是运动员在跑道上比赛的镜头。(a)

12、图中,中间的是运动员乙,乙的左边是运动员甲,右边是运动员丙,观众席上的观众可以判定运动员 跑得最快,他们是采用 相同比 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跑步快慢的;(b)图中,裁判员可以判定运动员 跑得较快,他们是采用 相同比 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跑步的快慢。物理学中,用 ,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2-7a图b图2路程、速度、时间分别用字母s、v、t 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v 。当我们测量出物体运动所经过路程的长度、时间,就可运用该公式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这也是测量速度的方法。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 单位和 单位复合而成的,它的基本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小时,用符号表示 。4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 。【典例剖析】例某飞机从厦门飞往北京,若飞机在空中匀速飞行,在前30min内飞行了300km,飞机飞行速度是每秒多少米?飞行1h后飞机的速度又是多少?解答已知:s=300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