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以行钞为主.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34598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朝以行钞为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元朝以行钞为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元朝以行钞为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朝以行钞为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朝以行钞为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明钱币元朝以行钞为主,铸钱不及两宋,表现在数量和钱制上。数量既少,钱制又不统一,大小、宝文、钱文结构等不定,钱文分汉文和蒙文两种。元至正年间各钱,文字精整,铸工精良,铜质划一,均为极罕见品。“至正之宝”权钞大钱的铸行,更是钱币史上前所未有。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所谓“供养钱”其实是信徒向僧寺布施的铜钱,品种繁多,为元钱之钱一大特色。元末农民起义不断,铸有钱币的各政权,其钱制都较完善,钱文结构清楚,文字隽逸、铸钱工艺精良、铜质优良。元代,纸币成为流通中的基本货币,铜钱在流通领域中已不占有主要地位。元代铸钱以武宗至大年间和顺帝至正年间为两个高潮期,尤其是顺帝所铸的至正钱传世数量较多,钱郭整齐高峻

2、,文字遒劲、秀丽,是元钱中最为精整的。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所谓“供养钱”为元代所特有,是寺观所铸的供佛之钱。面文有多种,有的与正用钱接近。 元未有许多起义军也曾铸造钱币,张士诚铸“天佑通宝”,韩林儿铸“龙凤通宝”,徐寿辉铸“天启通宝”、“天定通宝”,陈友谅铸“大义通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曾铸“大中通宝”。明代一直是大力推行纸币,钞为主、钱为辅的货币制度。明代白银的使用更加广泛,嘉靖以后,白银已成为流通领域的主要货币,所以明朝铸钱也不多。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颁行“洪武钱制”,铸造了五等币值的洪武钱,背文复杂,有纪地、纪值、纪重几种。洪武之后的永乐、宣德、弘治三朝铸钱极少,仅有少量小平

3、钱。到了嘉靖时又开始大量铸钱。穆宗铸行隆庆通宝小平钱,制作较工整。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铸万历通宝,传世较多,分小平、折二两种,多为铜质;熹宗时铸行“天启通宝”,并补铸了光宗的泰昌年号的铜钱。到了崇祯年间,明朝国势更衰,钱法也极其混乱,崇祯钱币值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四种,但版制却多达百余种,背文极其复杂。明末天下大乱,爆发了农民大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大顺政权,改元永昌,铸“永昌通宝”。同年张献忠铸“大顺通宝”。“兴朝通宝”系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1647年所铸,有大、中、小三等。 明亡之后,明的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政权,史称南明,其中鲁王朱以海铸“大明通宝”,福王朱由崧铸“弘光通宝”,桂王朱由榔铸“永历通宝”。明代货币流通制度是以银为主,以钱为辅,银、钱兼用。因此,制钱铸造少,明初时品种、版别较简单,至明末却渐复杂。明代以铸行平钱为主,后期则增铸折二钱参与流通。明铜钱的钱文书写,已无复唐宋钱之艺术风采,但铸钱各朝,都有铜质精好,铸工讲究,径宽厚重之佳品。嘉靖时开始采用黄铜铸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