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34295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教案5篇 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1 教学设想: 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表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表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

2、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了解“说”的 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存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生:(略)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宠爱的花,并说出宠爱的缘

3、由。 生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师:咱们先一起观赏一幅画(翻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纯洁,脱俗,它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寻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例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了解体裁,简介。 了解体裁 点拨:“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谈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

4、花的问题 简介 明确: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2、听录音,留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分组自学,疏通文意。 1、分组自学,要求:对比解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不懂之处,相互争论。 2、汇报自学状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答复。 五、合作探究,品尝赏析。 1、探究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争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多媒体展现问题) .提

5、问: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争论并归纳:宠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争论并归纳: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说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争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提问:详细地说说写莲的哪些美妙形象。 争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

6、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名贵品质的象征。 .提问:文章其次段把“菊”“牡丹”“莲”比方象征哪三种人? 争论并归纳:把菊花比方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方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方象征成君子。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点拨: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行的人,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六、背诵积存,积淀语感。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理解的根底上,背诵课文

7、。 七、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我爱 ”说或写一段话,抓住宅说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出新意。 例句:我爱莲花,由于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六、八、归纳总结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附: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正直 香远益清-芳香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清高 托物言志 (莲)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2 教学目标:

8、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蕃、鲜”等词语的意思,理解疏通文章的文义。 3、 从文中体会品尝出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积存词义,理解疏通文义。 2、 体会品尝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品尝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引导 、点拨加练习稳固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本文的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幻灯片出示莲花图,师协作图片讲解,引导学生由图画说出与图相像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

9、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国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对莲也可谓是情有独钟,今日我就来学习他写的文章爱莲说。 二、观赏朗读。 激发朗读欲望,过度下一环节:同学们想不想也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别人用观赏的眼光看着你?文中这几个字词的读音,看你能否读精确。 三、预习检测。练习朗读。 1、留意读准以下加点词的读音。 得意者甚蕃 不蔓不枝 濯清涟而不妖 亵玩 淤泥 隐逸 陶后鲜有闻 ( 指名稍差的同学读,订正读音。) 2 、提出朗读要求,练习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的根底上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感情充足,语速适中,停顿得当. 3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留意听读,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有待改良,读的是

10、否正确,停顿是否适宜。读完后请同学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 4 、齐读课文。 四、理解疏通文义。 1 、教师指导疏通文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疏通文章的文义。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教师,问旁边的同学,再不能解决的留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v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解,用译讲的方法自学,疏通文义。译讲:读出句子.讲重点词义 . 翻译句子.(需要加、 改、调、省。)(详细讲解一下) 3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帮忙解疑答难。 4 、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强调文章中的疑难点。 疑点:予:我。 中通外直:茎中空通外面直。鲜:少。 强调难点:(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者也 是推断句式 可以译为 是 (2)、

11、菊之爱 按语法挨次应当是爱菊,之,在这里是宾语前提的标志。 5、通过练习,检测稳固对文义的理解。 v 读出句子,解释加点的词语,翻译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通读全文,读懂文义,加深对文义的理解。 五、理解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旨。 1、 文中写宠爱莲花,他宠爱莲花的什么特点?(用书中语句答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2、把莲花比作 君子 ,

12、君子就是指品德修养高的人 在这里所写的莲花,仅仅是写莲,表达对莲的宠爱吗? 写莲花,是君子的写照,更是心志和人格的写照。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 解决这个难点,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周敦颐的有关资料。教师读下面的资料。 周敦颐的资料:周敦颐,道州人,字茂叔,宋代哲学家。曾历任地方官吏。他为官清正廉洁。在南安军司理参军期间,有一个囚犯不该死罪,而另一官员王逵却想治他的死罪。王逵是一酷吏,众人都不敢与他争论,独周敦颐与他竭力争论。王逵不听,于是便罢官而去,说 :“如此做官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王逵方醒悟,

13、囚犯才得以洗清罪名。为官期间深受地方百姓的拥护。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在多年的宦官生涯中,洗染成风 的恶势力中,竭力保持那一份人格的高尚和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宠爱莲花,曾带着他的部下在所住府院东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批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雪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的爱莲说。 v 晚年他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然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绽开争论,组长组织好每人都发言,谈自己的理解,小组代表总结小组见解,代表发言。 小结:在莲的形象中寄寓着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令人敬重的操守和君子的坚贞气节。 小结: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情,这种写作手法叫 托物言志。 六、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 1、写他宠爱莲,文中还写到了 菊花 和 牡丹 ,把菊比作 隐逸者 ,把牡丹比作 富贵者 ,其用意就是为了衬托“莲”的 高洁 。(出示练习题,教师提示让学生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