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多少山.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339459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有多少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有多少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有多少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有多少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有多少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有多少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有多少山.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有多少山?第一山:河南新乡太行八里沟第二山:林州太行大峡谷太极冰川第三山: 林州太行王相岩第四山: 林州太行红旗渠第五山: 太行山豫晋挂壁公路穿越第六山: 河南济源五龙口太行猕猴第七山: 河南济源九里沟第八山: 河南沁阳神农山第九山: 河南嵩县天池山第十山: 河南嵩县白云山第十一山: 河南栾川重渡沟第十二山: 河南栾川老君山鸡冠洞第十三山: 河南卢氏双龙湾第十四山: 河南卢氏豫西大峡谷激情漂流最著名的是大峡谷!太行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西侧, 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8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

2、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于,是北方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这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曾在此留下足迹。商代国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曾在王相岩居住与生活;东汉末年名士夏馥因“党锢之祸”削发为僧隐居王相岩;明代河北肥乡神道赵得秀在王相岩修身养性,居山不音: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在王相岩修筑别墅,安度晚年:三国曹丕曾在蚁尖山屯兵立寨,谋划大业;北齐神武帝高欢、明代名将左良玉在桃花洞统帅兵将,南征北战,打天下。建大业。 这里的人民,从殷商起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雄壮的太行山孕育的炎

3、黄子孙,特别淳朴厚道,真诚善良。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 境内有三九严寒桃花开放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太极冰山,千古之谜猪叫石三大奇观。有太行之魂王相岩,潭深谷幽仙霞谷,晋普龙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极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鲁班门,华夏绝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刘秀湖)八大景观 此外还有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鲁班村南教场。旧志曰:“青崖如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阳春,风和日丽,万木争荣,鸟语花香;盛夏,青山绿水,林树青葱,叶茂荫深;金秋,红叶似火,菽谷飘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

4、群山披素,白雪皑皑,垂冰百丈可谓“步随景移,百里画廊,人间仙境”。嵖岈山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系伏牛山东缘余脉, 因山势嵯峨、怪石林立而得名,又名石猴仙山, 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中原盆景”和“北方石林”之美称,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一九八七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嵖岈山风景区是一个花岗岩造型奇特的地貌区,由蜜蜡山、南山、北山、六蜂山、花果山和天磨山等彼此相连 的山峰组成。蜜蜡山主峰绝崖耸峙,高三百米无一缝隙,顶峰细泉缓流,似蜜汁涂壁。南山奇峰突兀,万石排空,万人洞、包公庙、桃花洞、五龙宫、乾隆探 险洞、天子窗、飞来石、吴公洞、一线天等景点密布,“莲花掌“酷似莲花出水,“石

5、猴院”大小石猴天造地设,醉八戒憨态逼真,睡唐僧惟妙惟肖。北山的关岳庙、天王殿、老君花园矗立山涧,白云洞前的“别是洞天”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迹。六峰山谷深峰险、林密竹茂,野趣浓郁,剑鱼石、三道石等景点散布其间。天磨山险缓适度,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景色秀丽的秀蜜湖、琵琶湖、天磨湖、百花湖象四颗明珠镶嵌在嵖岈山周围。整个景区有九大景观、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异石、九大名棚,可谓一步一景, 宛入仙境。景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阳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盛夏绿树成荫、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隆冬白雪皑皑、洁白如玉。嵖岈山堪与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嵋之秀、雁荡之幽并称,既奇、险、奥、幽,又自然

6、朴实,玲珑剔透。嵖岈山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吴楚在此争雄,吴景王死后葬于天磨山下,虽历经沧桑,吴王墓仍在;东汉光武帝刘秀入主洛阳前曾避难于嵖岈山“桃花洞”;唐末农民起义军 首领王仙芝部将尚让曾屯兵嵖岈山,后与黄巢合力守山,现有“黄巢洞”;明代淮安才子吴承恩游嵖岈山, 由景而发创作西游记,曾在嵖岈山居住数年,现存“吴公洞”;清朝乾隆皇帝曾三上嵖岈山,现有“乾隆 探险洞”和供乾隆居住的“天子窗”。一九五八年,这里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人民公社。 一九九八年,西游记剧组把嵖岈山作为拍摄西游记续集的外景基地,在嵖岈山成功地拍摄了西游记后续16集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

7、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核心区,总面积168名方公里,距洛阳市160公里。境内有白云峰、小黄山、玉皇顶、九龙瀑布、原始森林、森林氧吧六大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8.5%,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18度,最高气温不超过26度,使最佳的避暑度假场所。白河大峡谷千米落差,形成众多瀑潭景观,九龙瀑布高达123米,气势恢宏;玉皇顶海拔2216米,为“中原极顶”,是观云海、看日出的好去处;境内有植物2000余种,动物204种,被誉为“自然博物馆”;森林氧吧8万平方米落叶松、华山松林,负氧离子含量高达7.3万个,氧吧内点缀着60余位国家顶尖级文学家、书法家及世界汉语学家咏颂白云山的石刻,使自然与文化浑

8、然一体;168亩高山牡丹园使人们在5-7月份能欣赏到国花芳容;留侯祠、五马寺、唐代银杏林构成了白云山人文景观。 白云山既有北方山水的雄伟之势,又有南方山水的俏丽之容。水在空中挂,云在山间飘,鸟在林间鸣,人在画中游是白云山的战士写照。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旅游观光好去处”、“河南十大旅游热点景区”,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誉为“中原名山”,被启功先生誉为“人间仙境白云山”。2004年,嵩县投资1.33亿元对白云山实施了全面改建,使景区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全国31家主流媒体、3家大型网站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一举获得“大众媒体”和“网络人气”双项冠军

9、”,被评为全国最美的地方。桐柏山位于中国河南省、湖北省边境地区,其主脊北侧大部在河南省境内,属淮阳山脉西段,西北-东南走向。桐柏山西北起自南襄盆地(亦称南阳盆地)东缘,东南止于武胜关至湖北大悟县与大别山相接,西南至湖北省枣阳、应山一线,东北界大致在河南洪仪河、桐柏县,湖北淮河店、董家河、浉河港至潭家河一带,全长120余公里。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又名凌云峰、白云山、胎簪山,以水分界,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各占一半。 桐柏山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位于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上,区内奇峰竞秀,层峦叠嶂,森林密布,瀑泉众多,景象万千,专家评价“比华山高险、与黄山竞秀”。桐柏山区

10、域不仅有独特的淮源文化,更兼具盘古文化、佛道文化、地质文化和苏区文化,更难得的是桐柏山还具有南北气候交汇区位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中原罕见的原始次生植被。淮河源地:千里淮河发源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又名凌云峰、白云山、胎簪山,以水分界,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各占一半。淮河被华夏儿女尊为“风水河”,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诏令祭祀名山大川,其川有二:曰淮曰济。此地始建淮祠,即淮渎庙。之后历代帝王为赐福消灾,对淮河之神由东渎大淮之神,封到长源公、长源王,其庙宇在历次修复中也按王公规模愈发宏伟壮观,各

11、种殿堂、楼、台、亭、阁及各种显示其崇高权威的饰物如石狮、水兽、旗杆、华表等应有尽有。每年初春朝廷钦差前来祭淮神,在淮渎庙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入内,一般随员则要匍匐前进。庙院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撰文,刻巨碑立于庙内;清康熙御书“灵渎安澜”致祭;雍正书“惠济河漕”赐庙,淮渎成为中国当时建庙时间最早、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庙宇。独特的淮源景胜引来诸多名人骚客到这里赏游咏叹,汉刘邦、唐李白、杜甫、宋苏轼、蔡襄等都首漫游至此,明代“弘正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则自号大复山人常住这里(桐柏山又名大复山)。历代文人墨客来这里赏景吟诗的不下百人,传世作品多达300多件。如今主峰太白顶上建

12、有一井,称之“小淮井”。淮河从这里开始奔涌千余公里,流域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大淮井终年丰沛,从未枯竭。唐代茶圣陆羽考察天下沏茶名泉时,将淮源之水列为“天下第九佳水”。佛道圣地:佛道文化在桐柏山文化内涵中也占据着较重的份量。 桐柏山道教源渊流长,太白顶汉时曾建“保安观”、“金亭翠阙”历为桐柏旧八景之一。武当派鼻祖张三丰曾在此修真,目前境内的祖师岭道家的香火仍旺。桐柏山被道家称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 ”。 佛教传入桐柏山则始于隋唐,昌盛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四川宁远府紫微山宗林寺大和尚端德来桐柏山创建以桐柏山为主峰、太白顶云台禅寺为主寺的临济宗白云山系,被尊称为华光德祖,经历代法师经

13、营,桐柏山寺院已达二十余处,香火旺时僧众达600余人。因其高僧大德辈出,对佛学不断研新,一度与浙江普陀山齐名,素有“南方普陀,北方云台”之称。清同治年间云台禅寺方丈马哈奈奉诏入宫为朝廷作佛事,事毕,独受皇帝御赐千佛袈裟和金钩玉环,此物现藏于云台禅寺作为镇山之宝。20世纪30年代,云台禅寺一法师在上海徐家汇弘法,与北京达法法师分化南北,时有“南法北达”之说。云台禅寺通性大和尚,曾率僧团出访印度弘法,1958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我国,曾提出要专访云台禅寺,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成行。如今白云山系和尚传至14代,僧徒遍及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南、港澳台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缅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14、如美国大悲院主持如修法师、缅甸莲花寺主持妙智法师、香港青年佛教协会永久导师畅怀法师、印度的如俭法师等,均出家于桐柏山。目前,桐柏山水帘寺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等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 近年来考古发现,在桐柏县与随县交界处太白顶湖北境内发现多处塔林,有古塔十余座,均用石雕砌筑,高4至8米不等。多为六角密檐式塔身,少数圆鼓形,宝瓶式顶刹。部分塔体嵌有精致碑刻,记载墓主生平法号和纪年。塔林整体布局自然合理,建筑风格独特,掩映于山林之中。 战争遗迹:桐柏山又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衔接地带。桐柏山古为南北交争,豪杰聚义的必争之地,留下了许多遗迹,遗址和传说,构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山下古寨城

15、堡林立,其中有盛家寨、磨云山寨、义和寨、小寨、田王寨等。其中田王寨位于主峰太白顶以东,山势险峻,奇峰横出,海拔1018米,寨墙以山势而建,围有九个山头,苑如长城。寨内约5平方公里,寨内建有金銮殿,设有五营四哨。此寨被专家誉为“华中第一寨”。宋朝名将岳飞当年屡出桐柏战信阳,阻金南下,曾屯兵太白顶山南脚下;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桐柏解放区,解放军桐柏军区第一军区机关设在桐柏山下新城李家沟(今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万和镇),现遗址尚存,另外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境内现存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驻地旧址,豫鄂边省委旧址,七七工作团旧址,桐柏军区旧址等多处革命遗址。邙山自然邙山 邙

16、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度100多公里。狭义的邙山仅指洛阳市以北的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邙山海拔300米左右。邙山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最高峰为翠云峰,在今市区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庙。 道教邙山 :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建有上清观以奉祀老子。附近还有道教寺观吕祖庵、武则天避暑行宫、中清宫、下清宫等古建筑。唐宋时期,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唐朝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邙山晚眺”被誉为“洛阳八景”之一。 自古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谚语,为我国的历史名山之一。 邙山又名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