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339254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如皋市柴湾小学 何爱霞【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九册清平乐 村居一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这首词,体会农家乐,感受田园生活的纯朴。 2能体会这首词的情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情趣。 3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设计理念】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

2、辛弃疾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让读者不仅直视到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而且会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对于这样意美情浓的诗词怎么教?我以读为主,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那些独特的历史时空;另一方面要通过想象理解文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阅读既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的对话过程,又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加深对词的理解与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设计思路】第一,在悠扬舒缓的音

3、乐中欣赏精美的国画作品,倾听老师的抒情解说,使学生既放松了心情,又了解了国画的特点空白,为后面的训练:“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扩写句子”埋下伏笔。第二,由课外国画引入课文插图,让学生给画取名,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从而轻松地说出了各具特色的画名。第三,通过老师的范读,把这首词内在的情趣外化了,也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原来古诗词还可以这样读,并努力尝试着把自己心中的感受也通过朗读外化出来。第四,训练继续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为主,并把内在的言语转为书面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师:今天我们先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欣赏几幅功力非凡的国画。

4、(播放课件:一组国画) 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它讲究用墨的浓淡,线条的疏密,有时它还留有许多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国画上一般还题上字,盖上印章,使之成为一幅完美之作。 2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播放课件:村居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村居画的。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所以中间要空一格) 要把课题读好,你认为要注意什么?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4读题。 5“村居”你能理解吗?(乡村人家) (过渡)辛

5、弃疾在清平乐 村居里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文,来读读这首词。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师:老师本来想范读,可今天嗓子不好(确实嗓子哑了),你们愿意代老师读吗?代老师读,一个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为了确保能读得正确、流利,谁愿意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字词或哪些地方要注意? 你们马上就要代表老师读了,预习时读了几遍?为了替老师争光,你们把这首词再读两遍,怎么样? 2自读课文。 3指名读,师生评。 点评:老师以自己嗓子不好创设了一个特殊的情境请学生做小老师代老师读,为老师争光。这样就给了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为了能当好小老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去读。 三、

6、二读课文,读出节奏。 1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词的节奏美。要读出节奏美,就要体会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顿的地方,读时要做到“停而不断”(老师范读),而不能(举反例)。 2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你觉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用“”划出,然后试着读出词的节奏美,我相信小老师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3指名读,师生评。四、三读课文,熟读成诵。 1师:这46个字的词,如果老师范读,一定不用看书,站在讲台前背诵出来,那多自在,多潇洒,也更能体现老师的风采,你们做小老师,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能背诵出来吗?你们再准备准备,好吗? 2指名背诵。 点评:老师利用学生

7、好胜的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高效率地熟读成诵,展示小老师的风采。 五、学生质疑,理解词意。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再将图文结合,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毕竟难懂,到目前为止,你还有什么字词难以理解? 2质疑。(如果学生能解答,可让学生说说你怎么知道的) 3老师点拨。(吴音;卧剥莲蓬) 六、四读课文,读出画面 1读书时,如果一边读脑海里能一边出现与之相关联的画面,那就真正读进去了,老师能做到,我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做封!下面你们就低低地吟诵,甚至可以闭起眼睛来吟诵,感受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试着边低声吟诵,边想象画面。 3指名学生说说好像看到了什

8、么。 4配乐朗诵。 点评:学生说出画面,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又介绍了这首词的意思,一举两得。 七、五读课文,读出情趣。 1读到现在,你觉得哪一句最有情趣?为什么?(一老一少) 2老师范读。(动作表情适当夸张,展现出老人的亲昵、小儿的顽皮) 3各自练习。(可设计动作) 4指名读。 5这么有情趣的生活,辛弃疾先生是什么态度? 6对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谁了解?(课件:介绍辛弃疾) 7谁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说辛弃疾“喜”什么? 8刚才我们给这幅图起了个名,现在能不能在这幅图上题一句话? 9小结: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延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八、作业: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扩写句子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上与国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古诗词语言含蓄,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也就有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有情趣的句子,通过你的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也多了起来,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当然,你也可以写乡村的景色,还可以写大儿、二儿、小儿。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