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交通工程学论述题、简答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33776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交通工程学论述题、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交通工程学论述题、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交通工程学论述题、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交通工程学论述题、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交通工程学论述题、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交通工程学论述题、简答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交通工程学论述题、简答题(1)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公路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车辆数。(2)智能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3)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以一个地区或一条道路为研究范围对象,通过收集资料、事故调查、现场测量手段获得与研究对象范围内相关的信息,通过事

2、故指标、隐患指标及风险指标等,应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研究范围进行安全程度的评价.1、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运输能力仍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同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综合运输效率低下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西南、西北地区运输网络密度太低;运输结构不合理,水运运输严重萎缩,铁路运输比重也有所下降;运输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运输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经营手段落后.2、什么是交通延误?影响交通延误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交通延误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由于形成的原因和着眼点不同,可分为固定延误、运

3、行延误、停车延误、排队延误和引道延误。因素是:(1)、驾驶员自身素质;(2)、车辆性能及技术状况;(3)、道路及其车流组成情况;(4)、交通负荷;(5)、转向车比例及其他干扰情况;(6)、道路服务水平及交通控制水平;(7)、道路交通环境及其他因素等。3、交通延误资料作用(1)评价道路的阻塞程度和服务质量交通延误十分直观地反映了道路交通的阻塞情况,因此,交通延误资料客观地反映了道路的阻塞程度,也体现了道路服务质量的高低(2)道路改建的依据在拟定道路或路口改建计划时,是否应拓宽道路或实行快慢车隔离,是否应设左转专用道等,都应以延误分析为依据。(3)、运输规划交通运输部门在运营调度时往往不是选择距离

4、最短的路线而是选择行车时间最少的路线,有了延误资料,有利于运输部门进行路线选择。(4)公共交通运输部门制定行车时刻表、调整路线运行状况时,也要依据延误资料。(5)前后对比研究,对交通设施改善前后的延误时间进行调查,可以对改善的效果作出评价,交通管制根据延误资料,可以确定是否应限制停车,是否应采取单行或禁行等等交通管制措施(6)延误资料还是确定路口信号灯配时的重要依据。当路口某一方向的延误明显大于另一方向时,则应调整绿信比,使两方向延误大致相等。(7)交通延误资料可以作为交通运政部门进行定线管理、合理调控线路运力的重要依据。4、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一)OD调查的目的是:

5、(1)收集调查区域内出行的类型与数量方面的资料(2)包括从各个起始小区(O点)到各个终讫小区(D点)的客、货车的流动(3)结合土地利用调查资料建立各类交通预测模型(4)从中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5)为运输计划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二)OD调查内容包括人的出行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5、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能力;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

6、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6、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作用(P133)(1)用于道路设计:根据设计通行能力与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对比,可分析得出所设计公路的技术等级及多车道公路的车道数,以及是否需要设置爬坡车道,亦可在道路设计阶段,进行公路各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发现潜在的瓶颈路段予以改进,从而在设计阶段就消除了将来可能形成的瓶颈路段.(2)用于道路规划:在分析当前交通流的质量水平,评估现有公路网承受交通的适应程度的基础上,通过交通量预测及投资

7、效益和环境影响的评估,提出改善和提高公路网的规模和建设项目及其实施步骤。(3)用于道路交通管理:根据预测交通量的增长情况和运行条件的分析,制定各阶段的交通管理措施。7、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的需求,针对我国公路混合交通普遍存在的实际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提高公路尤其是混合交通情况的公路通行能力提出台下具体措施:(1)将交通量达到一定水平的公路扩、改建成快慢车分道(路)或分车道公路是提高通行能力的最有效措施(2)在有一定路面宽度的公路上应设置快慢车分车道线和其他路面标识(3)利用硬化路肩等办法增加行车道的有效宽度,对提高通行能力是有效的(4)尽量减少村

8、镇、横交路口等横向干扰。(5)加强交通管理,完善各种交通管理设施。(6)加强公路路政、管理.8、你认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在交通工程领域有什么作用?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重要指标。确定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与养护的需要,也是道路交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解决以下课题的基础和依据。(一) 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因素主要有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管制条件、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规定运行条件等。(1)道路条件是指车道宽度、车道数、侧向净空、附加车道、几何线形、视距、坡度和设计车速等因素;(2)交通条件是指车流中的车辆组成、车道分布、方向分布等因素;(3)管

9、制条件是指交通法规、控制方式、管理措施等;对于信号控制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绿信比、周期长、进口车道数及车道划分等都是影响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4)环境条件是指街道化程度、商业化程度、横向干扰、非交通占道、公交车站和停车位置等因素;(5)气候条件是指风、雨、雪、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对通行能力的影响;(6)规定运行条件主要是指计算通行能力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通常根据速度和行程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和方便性以及安全等因素来规定。(二)作用:(1)通过道路通行能力和设计交通量的具体分析,可以正确地确定新建道路的等级、性质、规模、主要技术指标和线形几何要素; (2)通过对现有道路通行能力

10、的观测、分析、评定,并与现有交通量对比,可以确定现有道路系统或某一路段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或措施,作为老路或旧街改建的主要依据;(3)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方案比选与采用的依据;(4)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交通管理、运营、行车组织及控制方式确定或方案选择的依据。9、道路网络交通分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第六章P204)一、平衡分配方法:静态平衡分配法、动态分配法。二、非平衡分配方法:最短路交通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方法、多路径概率分配法、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法.(一)平衡模型:种类繁多,但大部分可以归结为一个高维的凸规划问题或非线性规划

11、问题。优点:模型结构严谨,思路明确,较适合宏观研究.缺点:维数太高,约束条件太多,模型求解较为复杂。(二)非平衡模型:结构简单,概念明确,计算简便,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效果良好。(1)最短路交通分配方法:优点:计算相当简便,分配只需一次完成,是其它各种交通分配方法的基础.缺点:出行量分布不均匀,全部集中在最短路上。与实际不合,当最短路上车流逐渐增加时,它的路阻会随之增大,意味这条路有可能不再是最短路,车流会转移到其它可行道路上.(2)容量限制分配方法:优点:它考虑了路权与交通负荷之间的关系,即考虑了交叉口、路段的通行能力限制,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缺点;对我国的交通实际情况来说,存在很多不足

12、,所以不经常被使用。(3)多路径概率分配法:优点:能较好反映路径选择过程中的最短路因素及随机因素。缺点:静态多路径分配方法,分配过程中,路权始终保持不变,这一假定与实际情况不符。如果考虑车辆行驶速度和时间受路段交通量或饱和度影响而改变的话,就产生了动态多路径分配的方法。10、如果平顶山要编制城市道路网规划,你该如何开展工作?(第六章P199)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必须建立在各出行方式OD量的基础之上,并以满足出行需求为主要目标。通过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因素来确定平顶山城市道路网规划的编制:(一)用地分区形成的交通运输对道路网规划的影响:城市中的各种用地,如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都是交通的策源地。

13、交通策源地每日都发生和吸引着大量的人流和货流,若要使路网规划得较为合理,就必须通过交通调查取得必需的交通资料,使得城市分区布局有利于交通便捷、均匀、分散,减少不必要的往返运输、长距离运输、迂回运输,减少交通事故。(二)地形条件的影响:城市的地形条件对城市用地分区、道路线型有很大影响。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该认真地分析城市地形特点和变化,做到用地划分自然,道路平、纵、横面线型配合地形变化,既满足技术标准,又能结合环境和景观。(三)城市进出口公路系统的影响:城市对外交通有铁路、水运、航空和公路。公路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关系极为密切.公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的部分一般称为城市的进出口。城市进出口既有横断面改建

14、,又有横断面的衔接过渡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城市进出口发生严重的交通阻塞,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四)铁路线的影响:铁路运输的发展会促进城市的发展,但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铁路线用地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用地的障碍,城市道路与铁路线的交叉,不仅增加了城市的交通设施和基建费用,而且也影响了城市的环境、景观等。因此,一般应使城市道路路线与铁路线平行,但不宜靠得太近,铁路客、货运站场与城市道路关系密切,应使城市干道系统与铁路场站有直接联系。(五)城市原有路网的影响:除新建城市外,城市原有道路网对新路网有很大影响。要根据出行调查资料绘制出OD表及流量流向图,并通过其分布来调整原有路网,发展新的路网系统。11

15、、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第九章P285)(1)城市停车场布局规划是以科学、准确的停车需求预测数据和停车决策行为研究为基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详细规划,以满足停车设施服务的指标为目的,以有限的区域资源条件为约束,以决策部门的偏好为指导,对整个城市和各个小区进行各类停车设施位置的确定和规模的设计。(2)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私人汽车越来越多地走入了人们的家庭。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目前在我们国家在数量上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道路建设的增长速度.虽然我市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但停车场不足的现象已经凸显。我市停车场的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于车辆的增长速度,存在着规模小、数

16、量不足、分布不合理、配套设施落后、管理不善及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如中心路、优越路、矿工路、开元路等,缺少临时停车场或泊车点,许多车辆停靠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老城区不仅道路狭窄,而且道路两边商家云集,如日照路、正阳路等,车辆却无处停放,只好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划出许多停车位,使原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加狭窄,行人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走在一条道上;(3)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对现有老区和繁华密集的商业中心开辟合理的大型停车场;对建设中的新区要合理规划停车场,包括大型公用停车场和住宅区的停车场配套。二、大型商场和超市要有配套的停车场设施,除设置内部停车场外,还要根据容纳的保有量开设临时停车场或泊车位。三、在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时,要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尽量建设地下或多层停车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四、在道路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到临时泊车位置及其分布设置的合理性,避免造成停车难和无序停车等现象。五、加强对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