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团体的凝聚力.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33609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团体的凝聚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动团体的凝聚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动团体的凝聚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运动团体的凝聚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团体的凝聚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团体的凝聚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团体的凝聚力一、团体凝聚力的性质(一)什么是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和团队凝聚力均可简称为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体成员对团体所感受到的吸引力,从而自愿参与团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团体对其成员所具有的吸引力,从而把团体成员积极地组织到团体活动中去。也就是说,团体凝聚力既是表现团体团结力量的概念,又是表现个人心理感受的概念。这种个人的心理感受又进一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认同感:它是指团体成员对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的心理感受。认同感往往会互相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当个人对外界情况不明时,个人的情绪焦虑不安时,团体成员之间

2、的相互影响更大。第二,归属感:它是指团体成员在情绪上融入团体,作为团体一员,所具有的“我们”和“我们的”这种心理感受。当团体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时,团体成员有共同感受,一部分成员会为其他成员的成功感到高兴和自豪,从感情上爱护自己所属的团体。第三,力量感:它是指团体成员依靠团体、得到支持、完成任务的信心方面的心理感受。在团体凝聚力强的情况下,当一个人表现出符合团体规范,符合团体期待的行为时,团体就会给予他赞许和鼓励,以支持其行动,从而使他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个人信心更足,决心更大。总而言之,团体凝聚力表现在知、情、意三个方面。认同感对团体成员的认知给以知识和信息,归属感是团体成员情感上的依据

3、,力量感则给团体成员以力量,使团体成员的活动坚持不懈。(二)任务凝聚力与社会凝聚力任务凝聚力是指队员团结一致为实现某一特殊的和可识别的目标作出努力的程度。篮球队组织进攻或展开全场紧逼防守时;排球队组织背飞进攻或防守背飞反击时;足球比赛最后两秒时客队一记漂亮的进球,使所有主队球迷目瞪口呆,而客队队员则因险胜而紧紧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时,这些,都可视为任务凝聚力的表现。社会凝聚力指团体成员相互欣赏,并愿意成为队中一员的程度。1978年世界冠军纽约新英格兰棒球队很好地说明了任务凝聚力和社会凝聚力的独立性。这支球队比任何一支棒球队都出色,他们能够组织一流的双杀,击中拦截手,成功完成跑垒。然而,队中队员相

4、互并不欣赏,队员之间常发生斗殴,党朋结营,公开在媒体上或私底下相互辱骂。研究人员对1978年的新英格兰棒球队进行研究时,如果仅考察任务凝聚力和团体表现的关系,就会观察到两者的正相关。但是,如果考察社会凝聚力和团体表现的关系,就会发现两者的负相关。忽视此例中两种不同团体凝聚力的区别,会使人对研究结果感到困惑。许多研究团体凝聚力和运动员行为的早期研究都遭遇此种结局。这说明,凝聚力的性质是凝聚力与团体表现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必须予以重视。二、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很多,包括领导方式、目标整合、志趣一致、心理相容、成员互补、外界压力、内部竞争、团体规模和团体稳定性。(一)领导方式所谓

5、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在领导行为动态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影响被领导者的风格。领导方式对团体凝聚力具有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勒温曾将领导方式分为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三种;日本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曾将领导方式分为工作取向高的和人情取向高的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对团体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具有不同影响。民主型领导方式以及人情取向高的领导方式容易造成较高的团体凝聚力。(二)目标整合目标整合是指团体目标与个体目标之间的一致。团体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整体有整体的目标,个体有个体的目标,两者的目标如果能够统一起来,保持一致,就可称为目标整合。目标整合包括两个方面:对团体来说,总目标应该满足个体的需要和愿望,使个

6、体目标在团体内得以实现;对团体成员来说,个体目标必须与整体目标一致,或趋于一致,当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发生冲突时,应以整体利益为重,修正个人目标,甚至牺牲个人目标以顾全大局。团体目标反映着团体凝聚力的量与质,对团体凝聚力的强度和方向都有重要影响。对团体凝聚力的量来说,凡整体目标被其成员广泛自愿地接受,这样的团体凝聚力就高。自愿目标比外在目标、非自愿目标更可能产生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反映着团体成员的相互吸引以及成员分担团体任务和目标的程度。成员分担团体整体目标的程度越高,团体凝聚力也越高。(三)志趣一致志趣一致是指团体成员在动机、理想、志向、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基本一致。而上述心理品质是个性心

7、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活跃的因素,是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和个人积极性的源泉。志趣一致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保证团体成员间有相似的态度;二是可以保证团体成员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因为志趣相投有利于团体成员间的信息沟通,产生较多的共同语言,使各成员的观点、意图和活动方式易被理解。(四)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指团体成员与成员、成员和团体、领导者和下属、领导者和领导者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如果是不相容,则表现为相互排斥,相互猜疑,相互攻击,相互歧视;心理的相容性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它可以作为团体团结的心理基础和实现团体目标的保证;二是它可以为创造性活动提供一个积极乐

8、观的心理气氛,使团体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否则,团体成员之间将会互相设防,关系紧张,矛盾重重,貌合神离,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纠纷之中。(五)成员互补成员互补是指团体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互相取长补短。一个团体内,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因而,需要在不同方面互补,取长补短,才可能增强团体凝聚力。互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智力的互补,既需要具有不同智力水平的人们,也需要具有不同智力结构的人们共同协作;第二,性格、气质的互补,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具有相同性格与气质的人在一起反而合作得不好,而不同性格、气质的人在一起,因需要得到互补,而使心理气氛和

9、谐;第三,年龄的互补,领导班子应老、中、青三者结合,相互取长补短。阅读资料10-2你一个人扣球,我们两个人使劲二传手周鹿敏是孙晋芳的替补,主攻手杨希则是准备换郎平和张蓉芳的。邓若曾指导找她们谈心:“我希望你们在思想上、技术上作好上场的充分准备,如果你们作好准备,上不了场,那是一件好事,说明场上没出问题。即使不能直接在场上拼搏,还可以在场下发挥作用,我们要提倡不分场上场下,人人出力的精神。”她们和其他替补队员一起,按照邓指导的要求去做了。要上球场了,勤快的张洁云抢先背起那只装球的大长袋。朱玲则不忘提上烧好的开水。每次比赛暂停,田大夫送给姑娘们喝的水,就是由朱玲负责烧的。杨希、梁艳、周鹿敏等忙着张

10、罗一些点心带上。每场比赛,姑娘们都要提前去球场先训练两小时。练完后稍吃些点心再比赛。替补队员们总是悄悄地把最好的点心塞给主力队员吃。有时,等主力队员吃完后她们才吃。上海姑娘周鹿敏有着一副软心肠、好脾气。“破机器”曹意英的拼搏精神,使她深受感动。小曹要上场了,周鹿敏赶紧把她的球衣接过来,贴在她耳朵上真诚地说:“你在上面打球,我在下面打气。你一个人扣球,我们两个人使劲。”只要小曹在场上一跳起扣球,小周就在场下用日语喊“加油!加油!”她知道,疲惫不堪的小曹尤其需要鼓劲啊!当小曹和主力队员们一下场,小周早就剥好巧克力糖等在那里了,赶紧塞进她们嘴里。她们的心是贴在一起的,她们的脉搏是跳动在一起的。资料来

11、源: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89页。(六)外界压力外界压力是指团体遇到的外来威胁。团体处于外界压力时,凝聚力会提高。迈厄斯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迈厄斯曾组织了几个三人一组的步枪射击组,设置了不同的情境,即让有些组彼此竞争,有些组不搞竞争。结果表明,开展组间竞争的组比不竞争的组团结得更紧密,成员间彼此相互吸引,相互合作,亲密宽容。(七)内部竞争内部竞争指团体成员间的互相争胜。这种内部竞争也会影响团体凝聚力。米尔斯研究了步枪队员之间竞争与凝聚力的关系。他将180名运动员中的90名分配到竞争组,另外90名分配到非竞争组。在实验中,对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测量:个体对

12、他人的尊重;个人感到被其他成员接受的程度;个体在失败时相互指责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组比非竟争性组成员间显示出相互尊敬的现象。米尔斯由此认为,竞争性情境可促使队员间的相互理解和适应。但是,过分激烈的竞争肯定不利于群体凝聚力。卡伦指出,过分激烈的竞争会对整个队的人际关系或活动产生损害作用。(八)团体规模团体规模指团体成员的数量。当团体规模增大且用力集中在相当专门的作业时,很可能由于两种原因而降低工作效率:第一,个人动机的强度减弱,人们感到他们在整体的努力中显得不重要;第二,有时,由于某种机械的原因而使效率丧失。阅读资料10-3拔河比赛的启示团体规模增大很可能降低工作效率。这种情况可以在拔河

13、测验中看到,增加的人越多,则越不容易协调地进行努力;而参加拔河的人越少,则越容易协调他们的努力。比如,在里因戈曼的一项研究中,团体的人数由两名增加到8名时,其效率下降。研究者将假设的团体努力的平均数(如果总和是个人成绩相加而得的)与团体的实际拉力进行了比较,发现63千克是个人努力的平均数。因此,2名、3名、8名被试的团体努力应当分别是126千克、189千克、504千克。但是,实际的团体努力分别是118千克、160千克、248千克。斯特纳认为,这一组数据揭示出下降程度是随团体成员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2名成员构成的团体只有一种成员间的联系,而3名成员构成的团体则有三种联系,即A与B、B与C、A与C

14、之间的联系。由8名成员构成的团体会有28种联系。根据斯特纳的计算,上述实验中工作效率下降的幅度应当分别是1、3、28。而2名、3名和8名成员组成的团体,其工作效率实际下降幅度为0.87、3.17和28。斯特纳认为,这种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因为在里因戈曼的研究中采用的团体数量相当少。资料来源: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0页。克瑞蒂提出,运动队越大,就越需要努力加强团体凝聚力。如果运动队突然变小,如一名受到处罚的运动员下场了,全队的效率未必会减小,因为其他队员会发现他们在整体中的努力变得更重要,从而会激发起更加努力的动机。但有时应当试图减少运动队的人数

15、,为的是让替补队员有机会参加比赛,不要让他们一直坐在候补席上。队中不参加比赛的人太多,会增加队内的敌对情绪。因此,运动队的人数会影响队员间的情感距离,进而影响运动队的凝聚力。团体规模和工作效率的关系还可以从责任扩散现象中得到进一步的解释。社会心理学家达利和拉坦内在研究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时发现,在紧急情况下,只要有他人在场,个体的利他行为就会明显减少,旁观者的人数越多,利他行为减少的程度就越大。这种“旁观者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人因袖手旁观而产生的内疚感、羞耻感将会减少,因为见危不救的责任并非由一个人而是由在场的所有人来承担,即所谓的责任扩散。同理,在需要多人努力才能完成的

16、任务中,团体成员亦会认为所有团体成员均对完成任务负责,从而产生依赖他人努力的倾向,降低了自己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这提示教练员,在完成必须由各团体成员合作的任务中,要仔细、具体地分派各成员的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并严格按照个人的成绩进行奖惩。团体成员越多,就越要注意防止这种因“旁观者效应”而产生的责任扩散。(九)团体稳定性团体稳定性是指团体成员的变动程度。团体凝聚力的培养需要时间,团体稳定性会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多纳利收集了19011969年间6个大型棒球队的比赛资料,发现有的队在一年里花去一半时间在调换和训练新队员,而且新队员只有一半人能够取得成功。根据多纳利在1965年跟踪研究的6个队所得资料发现,新队员至少要参加11场球的比赛,才能发展队的任务凝聚力。各个项目也基本上相同。多纳利的研究发现,团体成员不太稳定的运动队不仅凝聚力低,而且获得成功的次数较少。成员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