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336018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水平达到()eV以上时,会对生物体产生电离作用,称为电离辐射。 A8B10C12D15 2非电离辐射可分为()。 A高频电磁场、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B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 C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D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 3()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小、波长较长的波段。 A射频辐射B红外辐射C紫外辐射D激光 4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将接触粉尘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级。 A6B5C4D3 5喷漆车间欲处理其作业场所中散发的苯蒸气,宜采取()回收净化方法。 A热力燃烧B

2、催化燃烧C冷凝D吸附法 6下列适用于净化回收的通风排毒方式有()。 A自然通风B全面通风C局部送风D局部排风 7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 A生产性粉尘B无机性粉尘C有机性粉尘D混合性粉尘 8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无关。 A理化性质B生物学作用C防尘措施D地域 9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称为()。 A矽尘B石棉尘C电焊烟尘D铸造尘 10危害最严重的粉尘是下列()粉尘。 A煤尘B石墨尘C水泥尘D矽尘 11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其他尘肺 12各类企业中的电焊工,其中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3、 A铝尘肺B矽肺C电焊工尘肺D铸工尘肺 13煤矿的采矿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A矽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D煤工尘肺 14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 A职业危害B职业病C职业危害因素D传染病 15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种。 A10种B12种C13种D15种 16采取()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A管理B工程技术C个体防护D教育培训 17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放射性物质B有毒气

4、体C有毒液体D强迫体位 18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应当向有关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A可行性论证阶段B设计阶段C建设过程中D竣工验收阶段 19建设项目在()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A竣工验收前B竣工验收时C竣工验收后D建设过程中 20陶瓷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是()。 A噪声B振动C毒物D粉尘 21玻璃厂在原料粉碎、筛分、运输、配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矽尘,工人长期吸入高浓度矽尘可引起()。 A中毒B矽肺C中暑D职业性哮喘 22根据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

5、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 A20B25C30D32 23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是指作业人员在()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 A1个工作日(8h)B5个工作日内C7个工作日内D10个工作日内 24定向辐射热量是指生产性热源向工作地点的()辐射的热量。 A某一人B某一个物体C某一方向D某一检测设备 25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A最热季节B最热月C最冷月D最冷季节 26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A最热季节B季节内最热月C最热月D最热天 27个体采样是利用佩带在工人身上的个体采样器,在()内连续不断地采集空气样

6、品,然后进行检验分析。 A一个工作班内B一个工作日内C八小时内D六小时内 28采样地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A上风向B下风向C侧风D无风处 29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采用定点的采样方法,采样时间()。 A等于15minB小于15minC大于15minD不限时间 30在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的情况下,采样地点尽可能()作业人员。 A靠近B远离C不考虑D偏离 31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 A可以B不得C应该D必须 32工业企业总平面的分区应按照厂

7、前区内设置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生产区内布置生产车间和辅助用房的原则处理,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更衣室、洗室外,()设置非生产用房。 A可以B不得C应该D必须 33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本底浓度低和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 A下风侧B侧风侧C上风侧D各风侧均可 34散发有害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应位于相邻车间()的上风侧。 A全年最小频率风向B夏季最小频率风向C夏季主导风向D全年主导风向 35厂前区和生活区(包括办公室、厨房、食堂、托儿所、俱乐部、宿舍及体育场所等)布置在当地()向的下风测。 A最小频率

8、风B主导风向C夏季主导风向D全年主导风向 36在布置产生剧毒物质、高温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留有()。 A人行通道B安全通道C消防通道D应急通道 37厂房建筑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间距一般不得小于相邻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 A长度B宽度C高度D跨度 38车间内发热设备相对于操作岗位应设计安置在夏季最小风向频率(),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 A下风侧B侧风侧C上风侧D各风侧均可 39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

9、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 A底层B低层C中层D高层 40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如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则应将其安装在多层厂房的()。对振幅大、功率大的生产设备应设计隔振措施。 A底层B低层C中层D高层 41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措施。 A降温B通风排毒C密闭化、自动动D隔离 42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作业。 A干式B高温C低温D湿式 43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 A底层B低层

10、C中层D上层 44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A可以B不得C不应D应当 45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亦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使工作地点有害物质的()符合规定的接触限值的要求。 A浓度B强度C使用量D储存量 46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辐射源。 A射频B红外线C紫外线D激光 47机械通风装置的()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 A进风B出风C上风口D下风口 48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例如毛类、破烂布分选、熬液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

11、然增高的工作场所,()采用循环空气作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 A不应B可以C应当D不得 49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产生粉尘而不放散有害气体或放散有害气体而又无大量余热的工作场所有局部排气装置的工作地点,可由车间()送入气体。 A上部B下部C中部D外部 50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管道材质应合格。容易凝结蒸汽和聚积粉尘的通风管道、几种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烧或形成危害更大物质的通风管道,应设单独通风系统,()相互连通。 A不得B可以C应当D必须 51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应尽量远离其他()作业车间、行政区和生活区。 A非噪声B噪声C高温D振动 52()因素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占

12、多数。 A化学性B物理性C生物性D其他 53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 A头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B血管痉挛C心跳加快D听觉损伤 54在车间的生产过程中,可能突然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时,就设置()。 A专人监视B消防设施C电话D事故排风装置 55矽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较高浓度浓度的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A纤维化B硬化C结节化D堵塞化 56下列粉尘中,()属于无机粉尘。 A烟草层B滑石粉C亚麻粉D骨粉 57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指甲 58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冬季温度,在作业时不低于()。 A9B10C11D12 59高气湿作业环境是指生产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以上的作业环境。 A60B70C80D90 二多项选择题 60依据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A无机粉尘B有机粉尘C矿物性粉尘D金属性粉尘E混合性粉尘 61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依据()指标,将接触粉尘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五级。 A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B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浓度C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D工人实际接尘时间E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62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不适用于()。 A爆炸性粉尘B放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