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33385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古诗词三首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古诗词三首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古诗词三首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古诗词三首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古诗词三首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古诗词三首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古诗词三首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家嘴 小学 五年级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设计主备人 李秋霞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5、古诗词三首2.达成目标:(1)知识与技能:a.会读会写“洛、榆、畔、帐”等生字,正确读写 “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并默写。c.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2)过程与方法: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3. 学习重难点:重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

2、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4. 学习方法建议:教师有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边读边悟边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5.课时安排:2课时二、导学设计 导案设计个性化意见及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注明课堂练习)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4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背景的介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诗歌离不

3、开诵读,离不开包含深情的朗读,此时老师地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地引领作用,以情促读,以读促悟第一课时泊船瓜洲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1、水浒传,108名英雄好汉,齐聚在哪里?(水泊梁山)这个泊字还读什么?有什么意思呢?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北宋诗人王安石)对他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王安石简介以及背景)二、初读古诗,预习反馈,把握主旨1、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怎样一首诗呢?2、预习反馈,长江“课前达标”:诗中有几个多音字,你会读吗?3、正音后齐读全诗,诗中你感觉诗人想表达自己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思乡)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

4、古诗并试着背诵。三、分组自学,了解诗意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四、小组展示,教师点拨1、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2、教师顺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几个问题:A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B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写的是什么?(明月)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诗是写明月的?(床前明月光)“明月”在古诗中常常表现的就是思乡情,这是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重点词语:绿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

5、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补充王安石改字的故事)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五、指导朗读千古名句(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

6、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六、总结激趣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秋思长相思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2、导入: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二、分组自学,了解诗意1、回顾上节课学泊船瓜

7、洲的方法。2、学生自学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排忧解难。三、小组展示,教师点拨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着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3、指导背诵。四、感情升华 读一读第五课学习的三首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使人在表达方法上却各有特色,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五、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六、作业1、默写三首古诗。2、完成长江练习。板书设计:

8、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北 瓜洲 钟山 京口 第二课时:欣赏诗歌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个人交流自己课前所查找的作者的资料。(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知诗人:王安石,北宋诗人,祖籍江西临川县,因父亲在江苏南京担任官职,后死于南京,因此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据说这首诗是诗人从南京赶往北京做官上任的途中写的。1、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后练习:给下列诗句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表示 。京口瓜洲一水间(jin jin)欲作家书意万重(chn zhn)明月何时照我还(hun hi)风一更,雪一更(n n)3、 个人展示读全诗,齐读全诗1、先根据注释

9、独立学习。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成果:每个成员提出自己已经解决的和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1、汇报诗意:诗意: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2、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A 说明三个地方距离很近,但是自己不能回家,想念自己的家乡。B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3、 交流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1)红杏枝头春意( )(旺、

10、闹、浓)(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动、皱、翻、起)在老师的引导下齐读出思念家乡的情感。一起背诵泊船瓜洲学习方法:1、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 结合注释了解诗意。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学生课后搜集积累交流。三、学习资源推荐1、 王安石生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2、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初写时是“又到江南岸”,自己圈去“到”字,注曰“不好”;继而改为“过”,又圈去;再改为“入”、“满

11、”这样一共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四、困惑与建议 (反思)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在备课时,我已预料到学生可能弄不清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我想,与其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找到答案,板画设计的过程就是“授生以渔”的过程。板画所画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不但能学会,而且会学。在学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