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333689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熟悉分数教学反思 熟悉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头,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熟悉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为我们今后学习小数的熟悉、性质及分数的意义奠定了根底。下面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与缺乏: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根底和生活阅历动身。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节课一开头借助主题图创设既丰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月饼平均分的

2、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在熟识的平均分情境中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初步感悟分数的含义。 2、注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学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学问的学习,不是被动承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乐观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为学生供应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时机,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动中感知、体验、深化熟悉、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 3、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建立在对直观形象的感知上。

3、因此,我采纳了“用分数表示涂色局部”、“折出正方形纸的并涂色”、“看到图片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等形式的练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抽象的分数与详细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忙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存在的缺乏。 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不到位,局部学生还不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应鼓舞学生多说,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熟悉分数教学反思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育制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气氛,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

4、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学问,为进入学习高潮作预备。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规律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进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熟悉几分之几”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终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答复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

5、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宠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熟悉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固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许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嬉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制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制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熟悉分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熟悉分数的第一课时熟悉几分之一。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6、。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此根底上,应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但是与上学期学习的分数比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要比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要难得多,由于把一个图形平均分一共分成的分数与药表示的份数都清楚可见,而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只把留意力集中在物体个数上,不能很好地把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我做了如下的构思:首先,从复习平均分四个苹果,两根火腿肠入手,通过旧知的复习,帮忙学生回忆平均分的意义,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接着,在教学把一块饼干平均分

7、成两份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在卡纸上分一分、折一折,并且通过学生的操作,感受“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块饼的1/2”;然后,让学生学习1/2的意义,体会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能被平均分;继而放手让学生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四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学生通过同桌共同沟通争论,得出“每人分得这蛋糕的1/4。”在学生消失不同结果时放手让学生去辩论那个答案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观看比拟,同样是分东西,为什么一次用1/4表示,一次用1/2表示,从而感受到“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数也不想同”。在习题的设计上,先通过详细情景想分数,逐步抽象到看立体图形想分数,在实物上发觉分数,最终想象生活中的物体说分数。 通过本次的上课,我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比第一次上课稍好一些,针对学生说话只说一半的”状况也实行了应对措施,所以课堂的学问构造还较清楚,只是由于我是初出茅庐的新手所以免不了存在着理论学问不扎实,数学语言不够标准的毛病。在各位数学组教师的关怀和帮忙下,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肯定会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次不断磨课的讨论活动,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集体的力气,以后肯定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