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妈妈睡了21.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330209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 妈妈睡了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7 妈妈睡了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7 妈妈睡了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7 妈妈睡了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7 妈妈睡了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 妈妈睡了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妈妈睡了2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妈妈睡了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妈妈睡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整个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散文。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不饰雕琢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还可以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设计理念:针对本课抒情性比较强的特点,我运用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文章时,采取自主探究、读中感悟、老师指导的方法,让孩子体会文章的浓浓深情。学情分析:有一种爱能穿透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

2、种付出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母爱。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知。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教育的一篇好教材。教学目标: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3、简案)课时目标: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字,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1利用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2学生自由介绍自己的妈妈。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1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自主识记。2分类识记生字。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三、朗读课文,体验感情。四、小结提升,布置作业。第二课时(详案)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3懂得关爱父母。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2认读生字词。(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容易遗忘,所以要及时复习,不断巩固。)二、品读课文。1妈妈是在什么时候睡着的?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课件中的填空题:睡梦中的妈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真美丽、好温柔、好累3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相关句子。预设:(1)真美丽。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可以看出。配上动作,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学习带“的”字的短语。(2好温柔。从“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可以看出。生活中,你觉得谁好温柔?结合表情,指导朗读第三自

5、然段,感受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3)好累。从“呼吸那么沉”“头发粘在额头上”“小鸟唱歌的声音,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干了很多活,很累。想想妈妈会干哪些活?播放视频我的好妈妈,说说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感受睡梦中的妈妈好累。4小结。(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逐步学会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三、总结提升。配乐齐读小诗妈妈的爱。(设计意图:配乐朗诵小诗,使课文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延伸和拓展。)板书设计:7妈妈睡了真美丽好温柔好累教学反思:我拿什么吸引你妈妈睡了教学反思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

6、舞台,而学生是主角,是“聚光灯”。如何让学生在整节课中时时“保鲜”,对低年级老师来说至关重要。我始终相信:教学应该是教师配合学生,而不是学生配合老师。一名老师的优秀就在于,他是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本课教学中,我始终无法和学生达到真正的心灵沟通,这使得课堂教学始终有种压抑,而这种压抑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反思如下:一、课堂氛围创设不足。教学经验告诉我,对于一个陌生的课堂,最重要的是和学生迅速融洽地相处。然而本节课,我犯了一个常识错误:未能设计好课前谈话的环节,对学生自身具备的压力没进行排除。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始终有种放不开的感觉

7、。二、课堂驾驭能力不足。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基本已尽在掌握中,但学生的情况是我无法控制的。如:在学生站起来抢读生字的环节,有好几个学生的板凳都被碰倒了。当时我就在想,要不要停下来。如果停下来,我该说些什么。最终,为了不影响教学,我选择了忽视。另外,在上到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两个学生的电话手表响了,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样,我选择了忽视。现在想来,我是早上最后一节课上的,而二年级中午都是提前五分钟就餐。那个时候打电话,肯定是家里人来送饭。如果我当时脑子能转快一点,就着电话铃声问学生:这是谁打的电话?(妈妈或家人)为什么这时候打电话?(送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家人对自己的爱)这不恰恰成了最好的生成。点点滴滴的课后思考都让我意识到: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吸引孩子的注意,靠的不仅是教学的心态,课前的准备。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教学素养、教学技能的提高,为学生在学习语言,领悟文字的道路上铺出平坦的路,架设宽阔的桥。我拿什么吸引你?是态度?是语言?是技能?这将是我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