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整合修改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33020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懂诗歌整合修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懂诗歌整合修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懂诗歌整合修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懂诗歌整合修改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懂诗歌整合修改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懂诗歌整合修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懂诗歌整合修改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读懂诗歌【教学目标】1、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2、让学生能够进行能力迁移,基本读懂诗歌。【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一、 导入:这周我们步入了诗歌鉴赏专题,那么在日常的诗歌学习以及几次考试中,你感觉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读不懂;如何依据题干组织答案)在这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是?(读懂),读懂诗歌是做题的基础,否则所谓的方法、技巧、情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读懂诗歌的几种基本方法。(板书课题)二、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

2、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二、 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一)、品标题、明内容1、从下面一组题目能读出哪些信息?邯郸冬至夜思家春夜别友人 征人怨孤雁 西塞山怀古 归园田居 春夜喜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因此,标题是我们诗歌鉴赏的第一切入点。(板书)例: 山中留客 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3、情?(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二)、知作者 、读注释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我们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因为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有些是在介绍作者,它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例1: 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

4、风。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例2:14年全国二卷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问:韦庄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三)、看意象 、析情感 1、引入:前些天,我们刚复习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找一同学背。 问:

5、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突出特色?(意象组合)2、板书,提问意象概念(“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饱含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因此,解读诗歌,我们还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例:(14年四川卷) 秋暮吟望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问:本诗颔联和颈联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通过寒山、落叶、霜

6、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四)、抓动形、观尾联 1、引入:齐读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问: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 、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 说说你是通过哪些关键词读懂这首诗歌的?(提示:这些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2、除了抓住关键词,我们还要抓住诗歌中的情感关键句,大家想想,诗歌的情感关键句常常处于什么位置呢?的确,卒章显志,也是诗歌常见的写法,诗歌往往先写景叙

7、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如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3、例: (上海卷 )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三、学生小结诗歌鉴赏

8、的步骤、看题目和作者;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先做总体大致判断、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关键词(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四、温馨提示:除了审清题干,读懂诗歌还要: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五、【小结】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2、平时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3、所有方法,都要建立在对各类相关知识大量、有效的积累

9、上。没有积累,方法将一无所用。正如俗语所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六、作业(综合练)1、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指蟋蟀。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 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2、例: 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惊残:惊醒。 故山:即家乡。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