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地名的歇后语看了能长见识.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329524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东地名的歇后语看了能长见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东地名的歇后语看了能长见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东地名的歇后语看了能长见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东地名的歇后语看了能长见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东地名的歇后语看了能长见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东地名的歇后语看了能长见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东地名的歇后语,看了能长见识 如东地处南黄海,充满泥土芬芳的方言俚语给这片土地增添了纯朴色彩,地方方言中异彩纷呈的歇后俗语是人们在劳动中约定俗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物,寓意深刻,幽默诙谐,妙趣横生。 1、似曾相识赴蓬莱如东。扶海洲本是如东大地最早的称谓,始见于后汉书郡国志。扶海洲原是南黄海与长江交汇形成的一块沙洲,好像是大海与长江搀扶出的一个孩子,故此得名。它形成于二三千年前的西周,唐朝时才和大陆相联。 那后来为什么叫如东呢?有这么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八仙过海前,遇雾怪漫天吐雾,用尽法力,也不能冲破重重雾网。只得停在扶海洲东海边。何仙姑问路遇见渔郎,渔郎告诉仙姑:“蓬莱此去三千里,子夜雾怪瞌

2、睡升明月。” 原来雾虫每到半夜时分,打瞌睡半个时辰。八仙半夜突袭,拔剑刺死雾虫,为民除害。仙姑见渔郎聪慧俊美顿生爱慕之意,有意考他:“渔郎啊,你可知我们所站的地方叫什么地名?” 渔郎摇头,何仙姑飘然说道:“我出一个迷,你猜一下,就知道了与郎好似旧相识,驾云西辞赴蓬莱。” 渔郎沉思不解,恰巧如来佛祖东行经过,有意相助渔郎,于是现出金身慈笑不语。渔郎和仙姑跪拜,渔郎一刹那间恍然大悟,感谢佛祖指点迷津,脱口而出:“如东。”原来,何仙姑出的是会意藏字谜,“好似” 解为“如” “西辞”是向“东,”蓬莱仙岛也在东方。如来佛祖从西天到东土来,不就是“如东”吗?渔郎请来能工巧匠刻下“如我东来” 的巨碑谢恩。如

3、东地名歇后俗语里,有的意译,有的意译配合谐音,有的简直就是一条谜语,前面谜面,后面谜底。想象丰富,读读想想饶有趣味。 2、挖出来的码头掘港。有的说,唐代大将薛仁贵征东至此,海边无淡水,将士饥渴,掘地三尺涌现甘泉,于是得名。有的说,古代掘港虽地处南黄海海滨,但附近却缺少入海港口,人称“缺港”,而“缺”字为世人所忌讳,于是用同音字“掘”来代替,故名掘港。有的说,唐大历年间(公元766年至799年)淮南黜陟使李承建捍海堰以挡潮水。虽然“秦徒绝地脉,公能捍海波”(明万历进士冒伯麟语),但由于天降大雨,内河水涨,不得排泄,时时酿成水灾。遂掘开捍海堰放水,潮来时则再堵上,循环往复,由此掘港之名得以传开。

4、3、小驹儿地上打滚马塘。小驹儿是马,马在地上打滚,就是马躺下来,“躺”“塘”在如东方言里一个音。 唐朝大将军薛仁贵跨海征东,大军行至今南通市如东县潮桥镇东四五里的地方。薛仁贵立马东望,狂风呼啸,海浪滔天。如此恶劣天气,大队人马怎么上船渡海,他信马由缰,心事重重。突然,地面陷落,马失前蹄,掉进一个大深塘里(在今天马塘三角岛内)。薛仁贵大吃一惊,见黑暗中有一物光芒灿烂,一看,原来是一颗定海龙珠,旁边还有兵书一本。薛仁贵大喜,天助我也。迅速带兵上船,拿定海龙珠一照,果然,风平浪静。后人把此地叫做马塘,塑白龙马以纪念。 4、船头上晒裤子岔河。船头上晒裤子,裤子有两条裤管,随风飘荡中,从两条裤管看去,前

5、面的一条河岔开成了两条河岔河。岔河不岔,岔河人有一股合力,交通、工农业发展生气勃勃,市镇建设井井有条。 5、外国人的嘴洋口。外国人洋人,嘴就是口。看来洋口港要想兴旺发达,注定要对外开发才能盘活。 6、两个人离婚掘郊(绝交)。两个人离婚,断绝了交往,断绝了昔日的恩恩爱爱,谐音得有点离谱。 7、存一得十-丰利。存一块钱能得十块钱,利润当然丰厚。如东的地名里,最吉祥如意非其莫属。丰利人杰地灵,善于经商。不说一本万利,一本十利的买买有谁不愿做。丰利文园就是如东商业文明的产物,是如东历史上的著名私家园林建筑。 8、海沟子上放跳板潮桥。大约两三千年前,海水涨潮到扶海州西三十多里的地方,海沟子里全是汹涌的潮

6、水。一个姓杨的船工拿来一块跳板,架在海沟子上,方便了两边的行人来往。人们就在此生活居住,居住的地方总得有个名儿,人们想起了姓杨的船工,海沟子上放跳板就是在海潮上架桥,就叫潮桥吧。潮桥街,马路两边是街,想要发展,必须有新的空间。 9、打仗的人住的宿舍兵房。打仗的人,当兵扛枪带刀的人,宿舍,房子。春秋时期的“扶海洲”,在其生长并连接大陆的同时,孕育了兵房瑰丽独特的风土民情与绚丽多彩的群众文化。兵房的人口,多数因避战乱从外地迁来。地理位置重要,唐朝就在此屯兵,屯兵防守的地方,称做“兵房”。 10、才出家剪头新光。和尚的头光秃秃,才出家是新和尚。新来的和尚头发光光,修行度时光。 11、才开张的买买新店

7、。新店新气象,与通州接壤,工业发达,铁链走向了世界。 12、两个瘸子走路双甸。瘸子走路脚总是踮着,头一伸一伸的,两个瘸子一双,双踮(甸)。双甸的发展可不是瘸子,是刘翔打飞脚,劲头足。 13、专卖细伢子的搞子童店。“细伢子”是儿童,“搞子”是买的物品,相当于儿童专卖店,简称“童店”。儿童的商品好卖,利润空间大,童店有好的发展。14、千里戈壁长沙。长沙位于如东的的东北,海滩是泥质的,本没有沙子。为何叫长沙呢?原来那里的沙泥(如东人把软软的泥叫沙泥)脚一踩下去,很快就上来,人们就说这是长(zhng)沙,“长”是一个多音字,长(zhng)沙拗口,长(chng)沙顺口,一来二去,就成了今天的长(chng

8、)沙。 15、不是改装的袁庄(原装)。只能是谐音,原装的产品正宗,受客户亲睐。 16、给人力量的草市苴镇。“苴”是一种给人力量的草,“市”为镇。原先叫“唐家苴”,人们嫌唐家苴镇拗口,简化一下就成了“苴镇”。苴镇自古就是海防要塞,千百年来,古苴人民筑堰御潮,建寺营宇,抗倭寇、斗海匪。如东县第一支由共 c d领导的武装部队盐民自卫队就建于此,苏中四分区的首脑机关和如皋(东)县政府曾长期驻扎于此。粟裕、陶勇、姬鹏飞、梁灵光、刘先胜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在这里领导、指挥分区人民抗战,并取得反清乡斗争最后胜利。 17、孟德家的码头曹埠。曹操字孟德,“埠”是停船的码头。因村中一条圩岸河边住的大多是曹姓的人而得

9、名。曹埠的“一心、两轴、五片区”布局建设目光长远,大多付诸实施。不久,一个新的曹埠屹立在旧的马塘南面。 18、离水稍远的平地没有浒(x)零。离水稍远的平地是“浒”,没有为零。浒零最有名的是花鼓,又称下洋花鼓。它是一种融歌、舞、戏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浒零花鼓自清雍正乾隆年间开始流行,至今约有二三百年历史。浒零花鼓曲调质朴、流畅、优美、动听,与当地方言配合,更加显得水乳交融,朗朗上口。曲调中的同音反复运用,多处上行下行的跳进,造成了热烈诙谐的情趣,与舞蹈风格和谐一致。1986年整理后的浒零花鼓闹春晋京在怀仁堂演出,得到了专家的肯定,现已公布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9、绕一圈儿再去首都环北。绕一圈儿为一环,首都在北。环北地理位置优越,在县城掘港西北不远。环北人勤劳持家,很少闲人,想着法儿发家致富。 20、拿刀跳水河口。拿刀跳入水中,河水被锋利的刀划开一道口子。抽刀断水水更流,河开了口子,有源之水,河口的工业如日中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