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体育课 《前滚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32909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 《前滚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 《前滚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 《前滚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 《前滚翻》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 《前滚翻》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体育课 《前滚翻》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体育课 前滚翻教学设计一 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为设计目标,在老师激励和评价下,着重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同学间能合作交流,并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教材分析根据江苏省体育教学计划,前滚翻是三年级本学期核心内容之一,前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与生活实际相关不大,练习的形式较为枯燥,通常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高。但如果把前滚翻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一种应急技能,创设相关的情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滚翻动作质量的高低,团身抱膝是关键。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往往是用头顶着垫子,或是提臀过高,重心前移时不能迅速屈臂团身,也有的学生由于两臂用力不匀,屈臂程度不同,滚翻不正。教师应仔细观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在九到十岁左右,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特别感兴趣,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2、技术技能基础:三年级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在一、二年级通过教学初步得到锻炼,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

3、正确的理解。“前滚翻”课时设计授课班级:一年级2班 授课教师: 邢思思 教材前滚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前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前滚翻动作的关键是团身紧技能目标: 1、通过教学使8590的学生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灵巧、协调和平衡素质。2、通过游戏练习,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创新能力。情感目标:1、树立较好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并敢于表现自我的良好品质。2、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习惯。重点团身紧难点身体依次着垫,滚动圆滑教学顺 序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方法及能力要求激趣热身810分钟1. 课堂常规2. 游戏:天气预报员下大雨,不怕,刮大风,不怕。3. 奥运项目练习4.

4、 专门性练习 用头颈写数字1-8教师宣布本课学习内容教师以天气变化为动作解说,让学生做动作引导:参观奥运会场馆并模仿项目动作练习教师领做语言提示跟随教师语言的引导做不同的动作学生一路纵队在圆上随教师的口令下做游泳、射击、跳水、举重等练习学生用头颈边说数字边做组织:如图要求:精神饱满队列整齐组织:一路纵队成圆形 要求:听从指挥动作逼真学习与体验2527一前滚翻1) 前后滚动练习2) 前滚翻蹲撑,两手撑垫,同时屈臂、低头、 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向前滚动。前滚时,枕骨、肩、背、臀部依次触垫,然后抱小腿团身蹲撑。二游戏:十字接力方法:学生分成四队,面向圈外成十字站立。发令后,各队第一人沿圆

5、圈按逆时针方向奔跑,第二人在第一人将要跑完一圈回到起跑线时,随即站到起跑线后等接棒。第一人送出棒后站到本队排尾,依次进行,以先跑完队为胜。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练习已学知识:前后滚动2. 巡回指导1. 导入前滚翻知识2. 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3. 指导学生练习4. 引导学生分组展示,随时讲评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2、学生练习比赛。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1学生自主练习:前后滚翻2.相互评价交流1. 学生观看并思考,积极答疑2. 尝试前滚翻动作,组内讨论3. 每两人一组进行练习4. 分组展示,交流评价1,学生分4组进行比赛组织:在圆上每人对准一块小垫子保护与帮助: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两臂撑垫成蹲撑,两腿蹬直快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要求:树立信心 量力而行学以致用自我保护组织:在圆内成十字站立要求:1、不许跨进圆圈内。2、接力棒不许抛接棒。3、完成后迅速离开跑道,不得阻碍他人。恢复身心51. 放松活动2. 讲评与小结3. 师生再见4. 回收器材在教师语言引导下,随舒缓的音乐做放松活动,消除疲劳1. 认真听讲与思考2. 身体心理放松,体会身体感受要求:动作轻盈 放松充分场地器材小垫子:61块 接力棒:4根 扩音机一台练习密度预计:3337% 教学目标检测结果: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