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权老师语文教学札记30则.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32872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立权老师语文教学札记30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孙立权老师语文教学札记30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孙立权老师语文教学札记30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孙立权老师语文教学札记30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孙立权老师语文教学札记30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孙立权老师语文教学札记30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立权老师语文教学札记30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立权老师语文教学札记30则 (2011-08-22 10:26:50)转载标签: 孙立权 语文 教学札记 30则分类: 教育教学001 语文教学更接近表现性艺术数理化教学更接近“再现性艺术”,语文教学是“表现性艺术”。相对于教学内容这个客体来说,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语文教学不应单纯反映教学内容、再现客体,更应表现主体(师生)的思想、情感、愿望。语文教学内容当然有一些可供理性分析和掌握的东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但语文教学内容更有许多是必须以心灵、直觉去体验和感知的。这就像中国诗歌虽也讲究格律(平仄、对仗、押韵等),但更讲究意境或境界。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可供理性分析和掌握的那部分,便相当

2、于诗的格律,而另一部分必须以心灵、直觉去体验、感知的那部分,则相当于诗的意境。数理化教学求真,求形似,教者必须能把数理化的教学内容真实、准确的摹仿再现出来。而语文教学一方面求真,求形似,另一方面更求美,求神似,求心领神会,求自得其乐。002 语文教学的“三境界”语文教学有三境界。刚参加工作的三年,我教语文如“隙中窥月”,就像小孩扒着门缝看月亮,既感新奇,又颇多疑问。以后又三年,我教语文如“庭中望月”,就像站在庭院中仰望明月,丰富而完整,眼界大开。其后又三年,我教语文如“台上玩月”,就像凭栏赏玩月亮,诗意而惬意。古人云“十年磨一剑”,此言不虚。一个语文教学的成手确需十年左右的磨砺。003 语文教

3、育是“闲适教育”语文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属于“闲适教育”。教师在闲适中教,学生在闲适中学,师生在闲适中听说读写,在不经意中提升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语文教育不追求短期的因果必然,而追求长期的自然而然。004 “好看”与“有用”语文课分四种,其实也是四等,从高到低排列:一曰既好看又有用,二曰不好看但有用,三曰虽好看但无用,四曰既不好看又没有用。不好看,学生就不爱学;没有用,就等于误人子弟。好看与有用兼得,当然是最佳境界,二者不可得兼时,舍好看而求有用者也。005 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语文教育中,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写进教科书的不一定都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许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写进教科书。语

4、文教师必须知道这一点,才能对教材大胆取舍。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不能亦步亦趋地跟着教材走。是跟着教材走,还是让教材跟着自己走,这是使用语文教材的重大原则问题。我始终认为,师生(尤其是教师)是教材的主宰,对教材有生杀予夺的大权。006 以“初涉心态”“直观课文”现在,语文教师备课时最缺少的是:带着初涉心态去直观课文。佛教禅宗的禅师常开示弟子说,学禅要有初涉心态。我的理解,所谓“初涉心态”,就是在尽量排除生活积累的意义和观念的状态下去体验生活。教师备课时,比如读一篇课文,如果把自己当成初涉者,把自己既定的成见抛开,像读陌生文章一样凭直觉去读,那么常常能在文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常常能眼界始开,洞

5、幽烛隐。禅学把带着初涉心态去体验生活叫“直观万物”,那么我这种备课法不妨叫做“直观课文”。007 非教学性备课与教学性备课我心目中的备课分为先后两个过程:非教学性备课和教学性备课。先是“非教学性备课”,即“目中无人”地备。这时要抛开一切教学因素(如教师、学生、课标、教法等),而以一个普通鉴赏者和研究者的身份阅读课文,研读课文,圈点批注,查阅资料。这是准备“一桶水”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教师就不能在备课中得到丰厚的积累和灵性的启迪。然后是“教学性备课”,即“目中有人”地备。直到这个时候,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考虑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从“一桶水”中取出“一杯水”的过程。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许多

6、教师一开始就进行教学性备课,缺少非教学性备课的铺垫,结果是教师桶里水太少,所以也就桶里有多少,就给学生倒多少。长此以往,将导致语文教师的平庸化。008 不要丧失自己的话语权阅读是一种精神活动,不是体操里的“规定动作”,而是“自选动作”。所以,每个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主宰课文的权力。大师们创造出经典作品,确立了他们的话语权,我们在读他们的作品时,一定不要丧失我们自己的话语权。009 容忍异己尼采说强者“不愿意在自己身边见到异己”,但是我想,能容忍身边的“异己”学生和同事,这不能不说是为人师者一种胸怀和品格。010 陶冶自己与陶冶别人老师,当然要陶冶学生,但是时刻想着陶冶别人而不想着陶冶自己

7、的老师肯定不是好老师。尼采认为弱者才想着陶冶自己,而“强者、有实力者想的是陶冶别人”。看来,许多教师都带有了尼采所说的“强者”味道。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强者型”教师,我喜欢既是“强者”又是“弱者”的老师。011 两种境界为教书而生活与靠教书而生活是两种境界。从教的第一个十年,我曾为教书而生活;第二个十年,我正靠教书而生活;第三个十年,我将重返为教书而生活。012 “他者”视野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从外部,从另一种陌生角度观察我们自己,才能看到许多从内部无法看到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外在之物作为我们自己发现自己的“他者”。语文教育也是如此。我们跳出语文教育,从其他角度反观

8、语文教育,一定会有新发现。同时,语文教育界外之人对语文教育的看法,我们也应重视,不能以外行之见而不予理睬。013 长篇名著和大师专集也是教材教材不等于教科书,除了人以外的所有教和学的材料都是教材。对于语文课来说,零金碎玉的篇章是教材,长篇名著和大师专集也可以当教材。可以说,多少年来,我们没有把长篇名著和大师专集当教材,这是语文教学的巨大缺憾。014 两种观念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两种观念:一是阅读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它可能是你爱做的事,也可能是你不爱做的事,但却是你必须做的事,它应该与我们的生命相始终;二是很少有比写作更美、更伟大的事情,它是我们生活史和心灵史的记录,它是我们对净化

9、自身的要求。015 客观性解读与主观性解读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解读文本的过程。解读文本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客观式解读,即以纯客观的态度拆解文本的结构,求索文本的意义,认为作品的意义就是作者寄寓于作品中的原意,读者解读就是去客观的复现作者的原意;另一种是主观式解读,即标举解读者主观的能动参与,讲求解读的创造性。目前,我们应大力提倡主观式解读,鼓励教师个人,尤其是学生个人创造性地解读文本。016 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进行阅读和教学阅读教学应该确立一个原则: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相结合。教别人的作品要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来教,学别人的作品要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学。“新写实主义”是一种文艺思

10、潮,主张拒绝主观情感,反激情,对叙述对象不做任何价值判断,即所谓“零度写作”“冷面叙述”。这种主张绝不能引入阅读教学,不能进行“零度阅读”“冷面阅读”。恰恰相反,阅读教学中最需要师生的主观激情、人生体验和价值判断。017 参较式阅读事物只有在参照比较中才能显现意义。讲鲁迅的故乡时,我引入了“参较式阅读法”。我把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一段、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一段印发给学生,又让学生课下自读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这是让学生在相互参照中认识故乡。多收了三五斗和春蚕都写了“丰收成灾”,都写出了农民物质生活的贫困,而故乡不仅表现农民物质生活的贫困,更把笔力放在他们精神生活的病苦上。

11、“温酒斩华雄”是古典小说,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而故乡情节弱化,属于非情节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少有人物内心独白,而故乡有“我”大段的内心独白。故乡中杨二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如出一辙。就在这种参照比较的阅读中,学生在更深的层面理解了故乡。我把这种阅读教学法叫做“参较式阅读”。018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里有“虚室生白”一语,意思是室内的东西塞得太多,就显得暗淡无光,如果把东西拿走,让室内留有空间(“虚”),光线就多了(“白”)。此语移之于语文教学,可理解为:不能满堂灌,什么都讲,一定要留有空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留白”是语文教学的艺术。“留白”,可以留下思考的问

12、题,留下想象的空间,留下辩论的余绪,留下涵咏的时间。019 看书与看电视让学生把看电视的时间尽量用来看书。电视节目是有时间连续性的,你只能跟着看,不能中途停下来思考,而读书读到某处,完全可以停下来思考,还可以回头翻看已经看过的内容,促进思考。文化分为印刷文化和可视文化。书籍属印刷文化,而印刷文化是深度文化;电视属可视文化,而可视文化是浅表性文化。读书使人变得深刻,看电视使人变得肤浅。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少看电视多读书。020 笔记体作文近读刘义庆世说新语、陆游老学庵笔记,于指导学生作文颇有收获。世说新语老学庵笔记都不刻意为文,而是如行云流水一样信手写来,而且题材广泛,细大不捐。看上去

13、,可能只是一段言谈,一个细节,但却韵味悠长,充满性灵。今天的作文教学,应该向这种中国古代的笔记文看齐。让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不拘题材,不拘体裁,不拘技法,不拘字数,随意为之。如此,学生个性才能解放,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虚假作文。021 语文老师不要虐待课文我常常感到:如果课文是一个人的话,他一定会把语文老师告上法庭,罪名就是语文老师虐待课文,经常对课文施以野蛮残酷的家庭暴力。语文老师要“讲”课文,这就离不开“分析”。“分”和“析”从造字法看就是用刀、斧(斤就是斧子)将物体肢解。许多语文老师倒是“深明”祖先造字本意,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断臂少腿,血肉模糊。这样分析

14、的结果是:课文本身的美荡然无存。分析还是要的,但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要强调整体阅读、整体感悟、整体学习。022 持久性作品与流动性作品语文必修教材应只选或多选持久性的作品,不选或少选流动性的作品;应只选或多选死人的作品,不选或少选活人的作品。语文读本中可以持久性的作品与流动性的作品兼顾,死人的作品与活人的作品并收。对学生来说,必修教材相当于“经”,而“经”应该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这种书的价值,活人的常常不及死人的。023 “无形对话”很重要教学过程是对话的过程,但并不是说不要教师独白了。语文课永远需要教师独白。不过这种独白应该深刻独到,富有创见,应能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火花,激发

15、学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师生心灵间的无形对话。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的有形对话固然需要,师生心灵间的无形对话更是必不可少。据清华与北大记述,陈寅恪先生上课从来就是独白,而且平铺直叙,但学生并不感觉枯燥,反觉得“字字精金美玉”,许多学生跨校去听他的课。这说明陈先生的独白使师生之间形成了心灵上的无形对话,这才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024 课本里缺少史诗和剧诗诗歌分史诗、戏剧诗、抒情诗三类。目前,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歌基本上是抒情诗,缺少史诗和戏剧诗。相对于抒情诗而言,史诗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体现着英雄主义精神,往往包容着一个民族的生命理想,而戏剧诗也因篇幅较长并且与音乐、舞蹈、美术紧密相联而在思

16、想和艺术境界上显得非常博大。史诗和戏剧诗对于人的成长和文化心理的形成自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中学语文课本里缺少“荷马史诗”和俄狄普斯这样的戏剧诗,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缺憾。025 考场作文宜多用短句而目前语文教学中最缺乏的是“个人读法”。考场作文让阅卷者可读的关键之一是多用短句。短句会让阅卷者读得轻松些。美国合众国际社对记者提供了一个句子用词平均长度的表格(英文):最易读的句子8个词以下;易读的句子 11个词;较易读的句子14个词;标准句子 17个词;较难读的句子21个词;难读的句子 25个词;很难读的句子29个词以上。为什么把8个词以下的句子确定为最易读的句子呢?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的短时记忆(保留30秒左右)的容量(称广度),约为72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