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327619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单选题 10*1.5%=15%多选题 10*2%=20%计算题 10*1%=10%简答题 4*10%=40%论述题 1*15%=15%绪论一、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为研究的核心对象,围绕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展开分析、研究,进行解释。二、劳动力概念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第一章一、劳动力需求的概念、特点概念:劳动力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

2、可。特点:(如左图)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l 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具有“共同性”。 l 劳动力需求是产品和服务的派生需求,是满足“利润”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率是反向联系二、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企业用资本代替劳动的替代效应。2、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将缩小产量规模,最终形成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三、劳动力需求曲线推导(用数学推导方式)1.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相等。使用劳动力要素的边际收益R (Q) = Q P (1.1) 产品市场R为总收益,Q为产量,P为产品价格,完全竞争下,P

3、既定。Q =Q (L) (1.2)R (L) = Q (L) P (1.3) 劳动力市场d R (L)/dL = dQ (L)/ dL P (1.4)由于dQ (L)/ dL= MP(劳动的边际产品)用VMP表示劳动的边际收益,则VMP d R (L)/dL于是 VMP MP P (1.6)注意: VMP与MR的区别VMP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是针对劳动力要素而言的;MR为产品的边际收益,是针对产量而言的(MR= d R (Q)/dQ =d (Q P )/dQ)。使用劳动力要素的边际成本C = C(Q) = W L (1.7)W为劳动要素的价格即工资dC(L)/dL=d(WL)/dL=W (1

4、.8)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VPM=W 或 MP P=W (1.9)用数学方法推导:(L)=PQ(L)WLd(L)/d L=PdQ(L)/dL W= 0PdQ(L)/dL= WVPM=W四、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函数反映的是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与劳动力价格之间的关系(L,W)。前提:当工资发生变化,只有一家企业调整劳动力要素需求量,其他企业不变。结论:完全竞争下,单个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与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恰好重合。五、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1、目标:利润最大化l 在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行为l 在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行为2、等产量曲线含义:等产量曲线是

5、指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特点:l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l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l 同一坐标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会相交。l 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技术系数可变,劳动与资本可以相互替代。边际技术替代率即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用MRTS表示。 MRTS也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MRTSLK=-dK/dL MPLdL=-MPKdK -dK/dL =MPL/ MPKMRTSLK=MPL/ MPK六、劳动力需求弹性概念

6、: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LL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种类:1、需求无弹性,即Ed0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七、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概念: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可分为两类工人:A和B,那么,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公式:种类:1、EA,B 0, AB两类劳动力为总替代;2、EA,B 0, AB两类劳动力为总互补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希克

7、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l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l 产品的需求弹性;l 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l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八、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需求的变动:指在决定需求量的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变动。 要素价格因素即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变化。 第二章一、劳动力供给的概念指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二、最佳劳动时间的供给:个人视角(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利用方式)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效用最大化劳动时

8、间的效用是带来收入余暇时间的效用是可以休息或做自己喜欢的事2、市场环境假设: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二)收入约束线Y=wh 收入约束线(2.6)其中,w为工资率,h为劳动时间,Y为劳动收入。WA=Wh+WL=Y+WL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约束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约束线的变化、 约束线的斜率为负,表明随着闲暇的增加收入会下降(劳动时间的增加收入会增加):h1(少)h2 (多)yA yB、劳动能力差异导致工资率变化将引起约束曲线的纵轴截距的变化:w1(低)w2 (高)y1 y、非劳动收入变化将引起约束线平移

9、。假如非劳动收入增加,则y1 y2(三)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结论: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与收入约束线相切时,主体实现效用最大化,切点为均衡点。主体均衡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W=MRS= (劳动者对于每小时余暇时间价值的主观感受)(选择)三、工资上升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替代效应:劳动者增加劳动时间,减少余暇时间。替代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正向影响。劳动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余暇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2、收入效应:劳动者增加余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负向影响。工资上升引起收入增加,使劳

10、动者的购买力提高,商品需求量增加,余暇需求增加,劳动时间减少。四、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即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课件参考:总体上,工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一般情况下,工资率足够高,以至于达到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拐点的可能性较小。五、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

11、量的变动: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供给的变动: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六、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五个分类公式:种类:1、供给无弹性,即ES0,如图A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如图B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如图C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如图D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如图E第三章一、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物理学:描述的是运动的物体受到方向各异但作用相互抵消,合力等于零的外力作用时,受力的物体所处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为均衡。古典经济学: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约束下

12、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劳动经济学:主要指劳动力市场均衡,包含两方面含义:对立的力量即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二)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现代经济学:指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凯恩斯的失业均衡:凯恩斯认为失业均衡虽然不满足“变量相等”的要求,但满足相互对立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所以古典均衡只是一个特例,失业均衡更常见。二、均衡分析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

13、其它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影响。一般均衡分析: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它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2、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够在可以忽略的瞬时内完成,其调整时间设为零。动态均衡分析:认定经济变量调整中时间的重要性,着重考察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情况。三、静态均衡分析1、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均衡工资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工资上升,均衡就业量减少;2、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均衡工资上升,均衡就业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工资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3、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动,D,S,则Q,P不确定D,S,则P,Q不确定D,S,则P,Q不确定D,S,则Q,P不确定四、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选择)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第六章一、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工资形式:1、基本工资: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2、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应用最普通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计时工资: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