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练习2、3、4教案.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32252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练习2、3、4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下练习2、3、4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下练习2、3、4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下练习2、3、4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下练习2、3、4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下练习2、3、4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练习2、3、4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下第 二 单元 课题 练习2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1.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运用。2.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学重点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运用。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运用表示颜色的词,练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挂图【先学提纲】1.看一看中国地图,数一数有多少个省、市、直辖市。2找一找相关资料,读一读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分别指什么。3看清范字后描红,揣摩其运笔方法。“处处留心”是学用字、词、句的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教学时如果用课件的形

2、式展示给学生,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第一板块:处处留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二、研读发现,交流感悟(1)在学生明白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各自认真地读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想这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并找出文中表示色彩的词,用“”画下来。(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点、评议。(3)读一读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试着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进行指点。三、关注生活,学以致用。(1)同桌相互讨论,试着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2)学生自己读读第二篇短文,思考以下问题:这一段话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在印象中这个季节

3、有什么特点?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个季节里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色彩的词,并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第二板块:写好钢笔字。一、组织观察,交流发现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三个字。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3.指导书写“驾”。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老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学生练习描写“驾”字。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二、书写示范,感知方法1.学生试作书写示范。2.组织学生评价交流。3.教师选作书写示范。三、描红练习,及时点拨1

4、学生描红、临写,要笔笔到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2在学生写完后选择一些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四、当堂检测: 三下第 一 单元 课题 练习1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1熟记8个成语和背诵古诗清明。2.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小黑板【先学提纲】1读一读练习中的八个成语,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在旁边做上记号。2. 背诵清明,并通过课外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意。“口语交际”教学时不要人为地复杂化,春节学生是怎么过的就让学生

5、怎么说。对于春节,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有关习俗,学生往往难讲出口,事前,可让学生问问家长,查查资料,这样学生说起来就有话可说了。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第三板块:读读背背成语一、图文结合,激发兴趣1熟记8个成语。(1)学生自学。要求:自由读,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查字典。(2)指名读,相机正音。二、理解词义,诗韵连诵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翻越远方的大山加以理解。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有志竟成: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有机可乘:有机会可以利用。 有空子可钻。有恃无恐: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倚仗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2.指导记

6、忆。自由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指名读,师生评价。3.小组合作练习背诵。4.展示背诵情况。背诵古诗清明一、激趣入境,预习检测指名读题目要求。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在清明时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二、研读发现,交流感悟1.学生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或问问同学。2.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4.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没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会怎么回答呢?读诗的后

7、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5.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村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三、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学生自读、自背。指名背诵。第四板块:口语交际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设问导入:春天来了,同学们想不想去郊外游玩呀?2.出示题目:春游的建议二、呈现范例,提高实效1.分组讨论题目中的三个问题:这次春游去哪里?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每人在小组里要谈自己的建议。三、创设语场,自由表达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四、当堂检测: 三下第 三 单元 课题

8、 练习3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学着唱一唱。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重点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学着唱一唱。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难点理解歌词中“荡漾”的意思。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字典、歌曲录音【先学提纲】1.听一听,唱一唱欣赏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认真朗读歌词,学会唱唱这首歌。2.看一看,想一想 “区、臣、医”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学生通过读书,查字典,对于“荡漾”的本意容易理解,但是对其引申义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读

9、书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语境,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词语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第一板块:处处留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二、研读发现,交流感悟1.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

10、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三、关注生活,学以致用。1.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2.学生试着吟唱歌曲。第二板块:写好钢笔字。(一)组织观察,交流发现1.出示:区、臣、医。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1)笔顺。(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二)书写示范,感知方法1.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2.学生临帖

11、,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3.反馈。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四当堂检测:1.读一读,哪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的?( ) zh jin du chuA 驻守 B 边疆 C 懒惰 D出类拔萃2.当堂反馈。 三下第 三 单元 课题 练习3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1. 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2. 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教学重点3. 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4. 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和诗歌的意思,并适当学会运用成语。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小黑板【先学

12、提纲】1.读一读,圈一圈 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2.背一背,悟一悟 读背时间,把自己读出的感悟写在书上。“读读背背”中的成语组成的语串朗朗上口,便于熟读成诵。教学中,教师不要孤立去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而要作为整体诵读理解,并结合少年王勃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第三板块:读读背背(一)理解词义,诗韵连诵1.读背成语。(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

13、;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6)集体背诵。(7)指名背。(二)入情入境,指导运用把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风( )正( ) 出( )拔( ) 才( )敏( )后( )可( ) 文( )如( ) 手( )停( )笔下( )( ) 力透( )( )(三)读背时间(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第四板块:口语交际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3)怎样和别人商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