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32116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 肥西县严店学区中心学校:吴兆文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其目标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使之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人。所以教学中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一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轻松学习 1、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

2、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汉字和书的故事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和多媒体的作用,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大部分学生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这种对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分享的心态。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

3、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教学从看电视说起一课时,在让学生说一说父母对自己在家中看电视的态度时,引起了学生对看电视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应当怎样合理地安排看电视的时间,处理好看电视与学习功课与睡眠和休息的关系,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从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促进自己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上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某一社会现象、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允许有多种见解、多种看法。 二、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

4、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

5、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了解以前电视机的状况。在上课时,我再播放有关现在电视机变化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紧接着我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问问父母或产品销售人员,这些产品为什么不断变化更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发展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中,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

6、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如我在教学我生活的社区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小区,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我生活在社区中,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有家一样的感觉。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感受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邻里乡亲的小品。观看后先分组交流感受,再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邻居的重要性,体会到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又如,教学我生活的社区这一课,为学生布设了一个“寒假社区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

7、谐的气氛中畅谈发生在自己社区的寒假里故事。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他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并根据这些分类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种体验,使学生对社区生活充满希望。 3引领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我在上生活中的快乐这一课时,先布设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倾

8、诉自己快乐感受的机会。活动结束后,我随机采访: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快乐吗。通过活动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快乐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中遭受挫折。对此,应因势利导,借助其他同学的力量,共同帮助他们找找身边的快乐。用其他同学快乐的感受感染和调动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三、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

9、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如教学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时,我在课间穿插了环境教育,以及现实中家乡的环境状况。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路边、池塘边河边;池塘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污柴油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

10、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第 2 页 共 2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