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高等教育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32026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高等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高等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高等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高等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高等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高等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高等教育学(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4题,4-5分/题)1. 高等教育国际化 P15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过程。2.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 P48一种横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种授学方式和办学主体形成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3.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P51一种纵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4. 集中型高等教育模式 P61在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下,中央政府拥有高等教育的管理权和决策权,它通过计划、命令、法律、拨款、监督等手段调控高等教育活动,国家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中居于重要地位,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属于这种类型,法国极为典型。5. 教师专业的劳动创造性 P72教师

2、专业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上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将人类的知识内化为个体的知识,进而转化为智慧、积淀为素质。6. 教师专业发展 P80指的是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P108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

3、行加工,最后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8. 通识教育 P138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也就是,通识教育培养的是称职的现代公民,兼备做人的自觉和做事的能力。9. 科学主义课程观 P147科学主义课程观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兴起于美国,即大学课程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结构、基本观念、关键概念和研究方法。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新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获取高质量的知识。10. 讨论法 P180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涉及某些教学内容的

4、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讨论一般有两种类型:以教师为中心的讨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11. 指导自学法 P183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探究精神与终身学习习惯的一种方法。12. 教学质量观 P198是对教学质量的总体性和根本性的认识,其中关键在于对教学质量特性的识别和分类。存在内适质量、外适质量以及个适质量三种教育质量观。13. 院校研究 P214是针对学校规划、政策发展和管理决策需要,基于本校情境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应用研究。也就是在一定理论观照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式,特别是定量分析的方法

5、和程式,对单个高等院校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研究。14. 高校战略管理 P238指高校“为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学校的战略目标,并针对目标的落实和实现进行策划,进而依靠大学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与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判断(4题,3分/题)1. 中学后的所有教育统称高等教育。 P3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学)教育之上,中等(学)后教育这一概念往往被一些国际组织所采用。2. 苏格拉底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园”。 P5 柏拉图3. 中世纪大学内设法学、医学和神学部。 P7 处法学、医学和神学部外还令设有文学部。4

6、.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就已体现出了教学 、教研结合的大学风范。 P7 中世纪大学有少数学者从事学术性研究,但大学的科研只能还未出现。5. 国家干预高等教育始于12世纪大学开始之初。 P8 现代国家兴起之后6. 唐朝的“天下四大书院”教学特色鲜明。 P18 北宋7.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以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为标志。 P18 京师同文馆8. 至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问世,近现代中国才开始出现一批仿效西方大学的新式大学。 P18 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的问世9. 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P36 政治10.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培养国家政治领袖。 P38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使受

7、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及政法人才;促进政治民主化11. 研究型大学就是专门从事研究的大学。 P39 以科研为主/主要从事科研工作/侧重于科研职能12.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和专业水平的过程。 P77 教师群体不断提高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使教师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13. 根据职业适应面和知识面,高校人才有学术型和应用型之分。 P134 通才、专才14. 高校的课改“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思路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和职业化趋势。 P164 内容的综合化15. 布鲁纳是科学主义课程观的代表任务之一。 P148 结构主

8、义16.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是依据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进行的一种量化考核。 P257 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应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简答(4题,6分/题,答出要点即可)1. 简述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内涵。 P15高等教育民主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包含两方面内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师生员工平等地参与教育管理过程。2. 简述高等教育在大学生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P42高等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文明素养。3. 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P54需要根据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理科与工科,以及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9、的科类比例信息;进一步扩充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应用学科(例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中的专业品种和专业数量;定期审查高校的学科、专业布点情况,减少重复建设。4. 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P56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合理分类,使各院校类型定位明确;多科性院校、综合性大学在综合化发展过程中,不宜片面求大求全,应注意适度总和化;引导单科性院校、教学型院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避免与其他类型院校盲目竞争;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培育一批研究型大学;利用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世界级高水平大学。5.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体制的区别。 P58-59计划经济条件下的

10、高等教育体制的特征是,它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是一种计划机制,也是一种行政机制。首先,行政计划是资源配置方式;其次,通过上述资源配置方式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与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其他资源配置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单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体制的特征是,它是一种市场引导、政府间接调控的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是一种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各主体要素(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学生)与客体要素(资金、资源和服务等)之间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些特定的高等教育市场

11、。6.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P85终身学习、教研结合、创新实践、反思经验7.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身份和地位。 P98-103大学生作为自然人兼具学生和公民的双重身份。其权益包括受教育权和一般公民权两个方面。两者是丛属的关系,受教育权是公民权的一部分。完整公民权的两个方面,高校管理既要重视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又不能忽视大学生公民权的完整性。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课题,是被管理的对象,而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宗旨,坚持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从静听、受动变为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自觉自律的活动主体。大学生主体地位表现在以下方面:大学生是学

12、习的主体、大学生是交往的主体、大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8. 如何理解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 P132就高校的培养目标看,首先,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方向性;其次,明确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再次,明确了高校本身的三个学历层次。9. 如何正确处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 P139-140科学侧重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侧重于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日益取得了支配性地位。相对而言,人文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处于弱势。“重科技、轻人文”的弊端在我国相当突出。“重科技、轻人文”的教育弊端不利于高级专门人才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传统人文精神的保持和延续。这种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

13、教育内容、在整个教育环境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式可以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10. 什么是改造主义课程观?它对高校课程有何影响? P146改造主义课程观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认为课程的核心是社会改造,以解决时代的文化危机。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参与社会规划的意识以及适应和改造社会生活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改造主义视野下的高校课程观表现为:促进了高校重视课程与社会的联系;采取问题课题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11. 简述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P172-175高等学校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内容具有学科前沿性和职

14、业倾向性;高等学校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高等学校师生在教学关系上具有相对独立性;高等学校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更为广泛。12. 简述三种教育质量观。 P198内适质量,即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准备的充分程度;外适质量,是指高等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满足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的程度;个适质量,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由与独特性、自我指导性,认为学生理智的训练,心智的发展和完善比功利的目的更为重要;人格的陶冶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13. 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P204-206学术责任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社会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15、协调发展的原则;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的原则。14. 高校组织的权力二元性特征。 P232高校组织的权力二元性指的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现代大学作为一种正式组织无不打上科层化组织的烙印,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其固有的松散结构特征表明高校并非严格的科层化组织。其学术活动的探索性、自由性和自主性特点要求高校必须根据学术活动的规律性进行学术管理,处理学术事务需要平等对话、民主协商、以理服人。15. 简述高校的组织特征。 P230-232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学术性;高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是分散性;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模糊性;高校组织的权力特征是二元性;高校组织的管理特征是复杂性。16. 简述高校定位的基本内容 P241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特色定位。论述(2题,15-20/题)1. 论述高校的三大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P44-47培养人才: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由最初的知识行会脱胎而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专业教育,为社会需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发展科学: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19世纪初,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该大学开辟了科研这项新职能,被称为第一所现代大学。他提倡要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延伸。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于美国。1862年,莫雷尔法案为建立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提供基金,史称“赠地学院”,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