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厌学态度对策研究》个人结题许启龙.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31988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厌学态度对策研究》个人结题许启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留守儿童厌学态度对策研究》个人结题许启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留守儿童厌学态度对策研究》个人结题许启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留守儿童厌学态度对策研究》个人结题许启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留守儿童厌学态度对策研究》个人结题许启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厌学态度对策研究》个人结题许启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厌学态度对策研究》个人结题许启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儿童厌学态度对策研究个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云环小学联丰教学点:许启龙【摘要】为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性格柔弱、孤僻、叛逆、厌学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积极探讨其产生厌学态度的原因。提出改变“留守儿童”厌学态度的教育途径与对策,让他们在特殊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校教育给予的父母般的关爱与呵护,促进我校的“留守儿童”平安健康成长、不断增强其生活幸福感,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厌学 对策一、课题的提出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指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把关爱留守

2、学生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创新关爱模式。统筹协调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制度和社会结对帮扶制度。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也强调: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这对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把孩子留在家乡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所产生的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学习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

3、在看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行为上的偏差。据此,本人通过家访看护人、电话联系留守儿童在外务工的家长、与留守儿童谈心等交流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积极探讨“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寻求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对策,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改善他们存在的厌学心理效应,帮助“留守儿童”重建学习自信心,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我校留守儿童厌学心理现象的调查。利用观察、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各种厌学心理问题,如柔弱内向、自卑孤僻的性格,厌学、逃学的不良行为等。为分析“留守儿童”厌

4、学态度形成的原因奠定基础。2、结合调查的情况和观察、谈话中了解到的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厌学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如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隔代教育的偏差、学校和社会教育因素等。3、制定改变留守儿童厌学态度的措施并付诸实践。根据原因的分析研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厌学心理问题。三、课题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制定研究方案,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了解“留守儿童”的各种情况,并进行分析。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结合“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制定帮扶对策,并付诸实践,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3、总结阶段:(2013

5、年3月2013年6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四、留守儿童厌学态度成因分析“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的厌学心理问题表现为内向、忧郁,这是“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问题,学习上的厌学心态是“留守儿童”在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得不到正确的家庭学习指导,使其对学习丧失自信心,于是就消极地对待学习,表现出学习的困难,加之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产生了厌学、学习劲头不足的不良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早期的亲子关系定格出了行为模

6、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我在与“留守儿童”的对话调查中了解到,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等原因,我校“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很少联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就产生了不良的厌学心理问题。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留守儿童”基本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后一辈的教育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其教育行为对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因此就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了,于是采取通融对策,只

7、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学习问题。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厌学心理问题更为严重。4、社会因素。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

8、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等不良的学习心态。五、课题研究过程与对策1、做好“代理家长”之职,完善师生亲情关系,融合家庭教育远景。“留守儿童”比其他学生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是重中之重。从我教学的三年级的徐佳辉、罗顺江两位留守儿童的身上体现了这一点。我担任起他们的“代理家长”,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呵护他们成长,让他们有在校如家的感觉。徐佳辉同学,是独

9、生子,入学时就在本校就读。由于父母文化较低,没有一技之长,在外只能靠打零工挣钱,收入不高,为了生计,回家照顾孩子的时间较少,多数时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又比较溺爱,更无力指导孩子学习,家庭教育的影响几乎没有,造成孩子无心学习,表现为书写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日渐积累,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我在对其帮扶教育中,运用“成功教育”的手段,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他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增强他的学习信念。首先,要学会赏识孩子。“认真写字的习惯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以及对事、对人、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在指导其书写汉字“多”时,他常把“多”字分开写成两个“夕”字,而且间架结构不正确,笔画不规范,我就耐心

10、讲解,多次示范,让其反复练习,综于写好了“多”字。于是我就鼓励他说:“你是最棒的,只要努力,就会进步。”我适时的运用这种教育途径让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增强自信心,感受到老师的亲情关爱,逐渐转变厌学的态度,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其次,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价值,“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的活动在其身上得到印证。在一节科学课活动中,我让同学们到校园里去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标本,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结伴挑选,只有徐佳辉一人独自在树下寻觅,当他走到一棵枫树下抬头张望,发现树枝上有几片红彤彤的美丽的枫叶,于是跳起扳下枫枝,摘下枫叶,回到教室,在全班展示评比中,他收集的树叶标本最漂亮,最

11、有珍藏价值,引来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就借机引导,让他融入到班集体活动中,改变内向、孤僻的性格。从此,他也积极的参与各种活动,乐于表现自己了。就这样让他经过个人努力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使自己的学习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他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在2012年的“六一”活动中取得班级乒乓球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用电话让他与在外打工的父母沟通,汇报自己在学校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快乐的校园生活,并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的交流技能,又解决了他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又单独与其父母沟通,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认识到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敦促他们放弃出外打工的念头,就近就业,让孩子不

12、在“留守”。罗顺江同学也是独生子,一年级时随在外打工的父母在城市学校读书,由于承受不了城市的高昂的生活开销,在升学二年级时由其母亲带回家乡转入我班就读。刚转入时做题技能和学习成绩都还可以,渐渐的就看见他喜欢玩玩具了,而学习成绩在快速下滑。学生出现这样的学习情况,无不叫人痛心。我通过与其交流谈心,分析原因得知:首先是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的差别,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学生数量较少,不能满足他的活动要求和学习愿望。其次是他的父亲还在外务工,母亲也出去做些临时工,有时他只能一人在家,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逐渐的就消极地对待学习,产生了厌学心理。每天就拿着父母给他买来的玩具玩耍,寄托对父

13、母的思念之情,却很少听到父母给孩子唠叨的声音,造成孩子情感的饥渴,致使其学习心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有他们的长处和爱好,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其长处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成功后的快乐,激发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心。于是我抓住罗顺江同学的性格特点,激发他的“表现欲望”和“成功需求”,从其爱好和特长入手,选取他的亮点,帮助、指导他获得成功,使其体会到成功后的充实和快乐,进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消除厌学情绪。我又通过电话牵线搭桥,动员其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明白家庭是人生发展的摇篮,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家长

14、是孩子心灵的导师,还让其家长明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就像吃饭、喝水、睡觉一样是人们每日的必需品,是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让他们自觉地持续不断地学习,确保与时俱进,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教育孩子能力的增长,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使其父母也回到孩子身边,给孩子创建一个快乐成长的乐园。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交流,启发了他的求知欲望,激发了他的思维和探求意识,培养了爱学的情感、乐学的心态、会学的本领。2、合理运用教育资源,深挖文化知识影响,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技能。鉴于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在2012年9月又调整到六年级从事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这样又接触了新的

15、“留守儿童”小朋友。如我班的张志豪小朋友,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都难得回家一次,就由其外公、外婆监护,由于他们与张志豪的年龄相差50岁左右,且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张志豪有很大差距,难以与他交流沟通,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得力不从心。父母长期在外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财、物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关注较少。造成其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愿意听课,对一切学习活

16、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置之。作为张志豪的老师,我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素质:于是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结合实际探索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多方交流,让其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现有知识的贫乏和继续学习的紧迫性,利用自身事例感化其认识“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了解数学学习是根据习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公式、定律等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培养我们用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科。如在其计算“1.252532”这道题时,他采用常规计算方法依次计算,这样就增加了计算的难度。于是我借机引导其观察算式各乘数特点,点化运用“凑整”的方法,把乘数32分解成84,再利用乘法交换率交换乘数的位置,把1.258和254结合在一起,就凑成了整十整百数,提高了计算速度。又趁势巩固“2363727”这个算式的计算,加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应用,享受到了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