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初探.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31741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初探【摘要】: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从生活出发,一切教育皆来自生活。他提出五指教育“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改造社会的生活”。其中艺术的生活就是指音乐教育,本论文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理论依据,以幼儿身边的事物为教学向导,将小班幼儿的节奏教学,融入的歌唱活动中,使小班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快乐学习。【关键字】: 生活 音乐教育 歌唱活动 节奏音乐是一门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重要要素,从小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可促使其听力、思维力、创造力及音乐敏感性的发展。教幼儿学好节奏,能丰富幼儿的情感,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而在幼儿园孩子最喜

2、欢的节奏活动莫过于歌唱活动了。陶行知指出:人人都爱唱歌,人人都有音乐的爱好,应该给予指导。小班的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听、动、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节奏、感受节奏、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因而在歌唱教学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从“生活”入手来培养幼儿歌唱活动中的节奏感。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一、创设“生活”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陶行知认为“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在立足“兴趣是学习的源泉”的理论上,我寻求一种能使幼儿沉浸在音乐中的环境,让幼儿在音乐环境的熏陶下对歌曲节

3、奏产生效应,达到自然接受的过程。(一)节奏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只有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幼儿才会对老师想达到目的耳濡目染。当幼儿一进入小班,我就把节奏教学贯穿在一日生活中,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生活”环境。我先让幼儿听我弹琴,看我跳舞,跟着老师做韵律操,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为让幼儿多接触节奏,我除了每周的两个音乐活动外,每天还利用早操活动、餐前活动、午睡起床的时间进行节奏活动,精选一些节奏清晰、旋律优美的歌曲。(二)“生活”游戏寓于歌唱活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充满儿童情趣的游戏有人心智的力量,能使幼儿在愉悦中提高认识,增强创造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歌唱活动时

4、,我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地安排了活动的结构和内容,增强了活动的游戏性,使幼儿自觉自愿地,快乐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去。如多次音乐游戏跟着老师走走,游戏开始时,借助鼓点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中节奏。伴着鼓声,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学习老虎、大象、熊等大型动物的走路,慢慢地我退到一旁,完全用鼓声来指挥孩子们玩游戏,鼓声由慢变快,当孩子们感到鼓声急促到来不急走时,就自由地跑起来,当听到最后一声重音时,就看谁站的最好。二、模仿“生活”,训练幼儿歌唱活动的基本节奏型一切教育的源泉来自生活,“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而我选择了拍节奏这个节奏入门训练最合适的方法。一开

5、始,我请幼儿在歌唱活动中模仿我拍节奏,培养幼儿听辩、记忆节奏的能力。开始我拍一种节奏型,幼儿模仿,渐渐地他们也能编出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让同伴来模仿。谁编出了新的节奏型,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模仿,这使幼儿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也促进了他们去大胆创新。待幼儿对这种形式熟悉后,我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大自然的声音,如刮风声、下雨声、小鸟叫声等等,启发幼儿用各种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出来,还可模仿着风声、雨声、鸟鸣声唱出来,幼儿对自然界的声音特别亲切,学习效率也有很大提高。三、“声势”教学,体现节奏教学在歌唱活动中的生活性。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能光凭唱,我们还应该让幼儿动起来,而“声势”教学是让幼儿动起来的一种最简单又

6、最有效的方法。“声势”就在我们的身体上,拿来便是,一般以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声势进行节奏训练。这种方法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充分体现了“声势”教学的生活性。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听觉反应、记忆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歌唱教学中我告诉幼儿:“你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个小小乐器厂,它能发出许多美妙的声音,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好听。”这样一来,幼儿更加认真了。从简单的声势练习开始,根据幼儿掌握的速度决定增加的难易程度,逐渐增加节奏变化。每次声势练习时间之短,方式转变速度之快。既保持了幼儿高度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四、观察“生活”,培养幼儿的感受歌曲节奏的快慢。音乐来自于现实生活,生

7、活中处处有音乐。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观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节奏。例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自行车铃声(叮呤呤、叮呤呤)、手表指针声(嘀哒嘀哒)以及小朋友和老师走路不同的节奏。而且各种声音节奏的长短都是各不相同,如走路的节奏,跑步的节奏,拖拉东西的节奏,跳跃的节奏等五、联系“生活”,培养幼儿表现歌曲节奏的强弱。“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统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歌曲大雨小雨是要让幼儿表现大雨与小雨节奏的强弱,考虑到幼儿生活经验与表达的脱节,在课前,我抓住下雨天的时机,引导幼儿在雨天观察下雨的情形

8、,又下载了两种不同雨声让幼儿听,感受不同的雨天,下雨的声音也不同。整个歌唱活动,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的。活动中,我向幼儿提问:“你知道天上会下怎样的雨呢”?“下大雨和小雨”?缪思凡说。我又问:“大雨是怎么下的”?蒋溢说:“大雨下起来是哗哗哗的”。“小雨呢”?我追问道。“小雨下起来声音沙沙沙,小小的。”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我给幼儿归纳说:“大雨的声音很大,我们唱歌时声音要大点,叫强;小雨声音小,我们唱歌时声音就小点,叫弱”。教育联系了生活,强弱的重难点很容易被攻破,幼儿唱起来特别有精神。六、依托语言节奏选材,注重节奏教学的生活性。音乐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已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奥

9、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从儿童名字的呼唤、小动物名字、童谣等孩子熟悉的语言中,找出一个最短小、最简单的节奏型,对幼儿进行最初的节奏训练。如儿歌小与大“小手小小,小脚小小,小小衣服刚刚好;小手长大,小脚长大,小小衣服穿不下。”我采取了从朗诵入手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反复多遍念准一个节奏型| | 后,我用拍手替代朗诵继续练习这个节奏型,进而再用敲击乐器学习这个节奏,然后让幼儿按照这个节奏创编动作,不要求动作有多美,只求节奏准确。幼儿有了基础后,再进入创编第二个节奏型。在幼儿学习了上面两种节奏型后,又启发他们边拍该节奏边说一个词,譬如是水果名,苹果| | 、香蕉| | ,要求幼儿手口一致,节奏准确,且不能重复别人的词,发展成“我喜欢吃 苹果| | | ”。这些选材内容,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将这些编入歌曲中,幼儿对歌唱活动显得格外新奇 。陶行知先生要我们“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改变过来,解放出来”,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教授也曾说:“我们有多少方法能让孩子体验理解音乐,我们就用多少方法”。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将节奏与唱歌、跳舞等其他音乐能力同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使幼儿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