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31579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皇帝制度的建立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2)能力培养: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剖析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2)利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3)利用

2、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2)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材料包括老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加的史实资料和时事资料,还包括各种图片资料),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讲授新课】导入新课课件显示

3、(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古风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思考: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的下场?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讲授新课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教师讲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部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

4、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称的春秋战国时期。注意:在这个地方要帮助学生理清朝代顺序,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概念。2诸侯争霸合作探究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诸侯争霸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土地和人民。分封制的瓦解。过渡: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战国时代,为什么偏偏只有秦国能够异军突起而有实力消灭其他六国呢?3秦的统一合作探究假如没有秦国,其他国家能够实现统一,可为什么偏偏是秦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条件:统一的必然性:结束诸侯争霸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经济上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

5、基础。从政治上看,长期的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局部实现了中央集权制,为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从民族关系看,各民族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从民心向背看,长期的战争,使人民渴望实现国家统一。统一的可能性:秦国通过改革,逐渐具备了统一的实力。秦国的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制度。材料: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材料: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

6、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商鞅变法就是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也就是秦国灭掉其他六国的主要原因。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力量强且采用灵活的策略。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3)历史地位: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点梳理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西周的灭亡

7、和东周的建立2诸侯争霸3秦的统一(1)条件:(2)过程:(3)历史地位:即时练习例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思路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判断能力。根据材料内容中“皇帝之土”“一家天下”可以判断,石刻反映的是国家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答案B例2: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思路解析秦国能够成为“统一中国”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起决定作用的是秦

8、自身的因素,由此可以排除A项。战争的胜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C、D两项都是从一个方面提供条件,因而也不能成为“主要原因”答案B多媒体显示: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朝疆域图(注意都称、地方机构 、长城起止点)材料二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

9、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问题设计:假如你是秦王嬴政,面对自己创建的广阔的大帝国,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呢?教师过渡:秦朝建立后,创制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这一制度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10、二是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是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至高无上的皇权1“始皇帝”的来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以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大臣“议帝号”。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秦王政决定从三皇五帝的称号里摘出皇、帝二字合成一个新词“皇帝”,作为统一大王朝的君主的正式称号,称“始皇帝”。秦始皇帝的名号有两点含义:一是创立皇帝称号;二是其中含有序号,自己为始皇帝,以下顺序为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天下事无

11、大小皆决于上”。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历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沿用了“皇帝”的称号。然后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下皇帝的称谓,拓展学生视野。对于皇帝的称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帝自称为朕。我们知道,皇帝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唯我独尊,如果不是具有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特点,也就无法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的意义了。(“孤”则是王的自称。)本来在先秦时期朕是男子的第一人称单数,从秦始皇帝开始不再通用,只有皇帝可以用。一类是第二人称单数,如皇上、圣上、陛下。皇帝的特殊权力和地位使得皇位继承意义重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政治动荡,导致无序、失控。皇太子继承制是历史上形成的

12、传统,把父系家族内部的继承秩序稳定下来,并且明确化、法律化。提问:中国皇帝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特点(1)皇帝神圣皇帝地位至尊。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在讲此问题时,可以找如下资料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皇帝至尊的地位。名号制度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包括皇帝以及附属的皇后妃嫔、太上皇、皇太后、皇子、皇太子、皇孙、公主等在内的皇帝宗族名号系列,还有谥号、庙号、尊号等称号系列,突出皇帝制度的神圣、尊严。有祭祀天地山川的权利,显示其联系上天与人间的特殊身分。有历法、年号、礼仪、乘舆、宫廷、陵寝等一系列体现正统与等级的规章制度,表现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形象。有后妃制

13、度、宗室制度、以及有关皇子、公主、外戚等的一系列制度来保护、协调家族利益,其核心是宗法制度。有皇太子继承制体现皇权的延续和稳定,并保障皇权的顺利交接。皇室开支有财政保证。有宦官制度为之服务。(2)皇权至上皇帝权力至上。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比如最高决策权、政务的最高决定权、财政的最高支配权、立法和司法权、官吏任免权、军事指挥权,等等。皇帝是封建社会政治权力金字塔形结构的尖,他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的官僚机构来处理日常事务,实现政治统治。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以皇帝制度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度、社会秩序的理论基础。皇帝制将国

14、家的一切大权,即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手中,并且实行皇位继承制。这都体现出权力的高度集中,而高度集中的权力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另外,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的官制和行政机构。(二)中央官制度1三公九卿制的职能三公九卿制是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持军事。三公下面设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延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教师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官职及分工)2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通过让

15、学生了解三公九卿的名称、职能,而且要让学生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上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最终使军国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知识点梳理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至高无上的皇权1“始皇帝”的来历2特点:(1)皇帝神圣(2)皇权至上(二)中央官制度1三公九卿制的职能2三公九卿制的特点:地位、职责上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即时练习例3:下图是秦阳陵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面的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答案:A思路解析本题一是考查学生对“三公”职权的划分的辨别能力,二是辨清秦朝真正掌握军权的实质性官职。丞相是皇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