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槐乡五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315275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槐乡五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1、槐乡五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1、槐乡五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1、槐乡五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1、槐乡五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槐乡五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槐乡五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槐乡五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齐读课题。2、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3、观赏课本槐花插图,简介槐花。4、释题:“槐乡”顾名思义是因洋槐之多而得名。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检查认读词语。3、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自评。他评。4

2、、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5、齐读课文。三、写字指导,描红,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你觉得五月的槐乡怎样?。齐读课文。二、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洋槐花美不美?美在哪儿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交流,赏读。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小蜜蜂飞来了,酿出了连风打的漩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中了。板书:花多色白花形不一花香味甜4、指导朗读。5、试着背诵。三、赏读第二、三自然段。过渡:槐乡五月不仅槐花美,而且还

3、怎样?(人美)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槐乡的孩子美在哪儿呢?2、讨论交流。板书: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3、指导朗读。4、尝试背诵。四、齐读第四自然段。联系课文回答:为什么说5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五、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总结。3、拓展:照样子,写叠词。白茫茫_ _ _ _ _ 山山洼洼_ _ _ _ _ 板书:21、槐乡五月花多色白槐花花形不一花美花香味甜勤劳能干孩子热情好客人美淳朴可爱22、海底世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3. 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

4、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通过学生学习了解海底世界。并能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分析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海底世界,“海底”指哪里?(大海深处)“世界”在本课指什么?(海底这个地方,这个领域中的情况)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一课以后,能说出这一课写的是什么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整体认识课文)二、初读课文1、划分段落。(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

5、:提出问题大海深处是怎样的?第2自然段:讲海底宁静黑暗。第3自然段:讲海底动物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第4自然段:讲海底的各种动物有不同的活动方法。第5自然段:讲海底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第6自然段:讲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第7自然段:概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回答了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2)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语,让学生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这两个重点的,从而让学生把课文分成4个结构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总的提出海底世界是怎么样的。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海底景色奇异。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讲海底物产丰富。第四段(第7自然段)再概括地讲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

6、物产丰富的世界。(使学生大体感知课文“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局部认识课文。)2、检查字词,初步理解词义。三、课堂练习。1.读读写写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2.默读课文,思考、练习回答课后问题。第二课时一、讲读课文第1至3结构段。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2.齐读课文第4段,问:课文结尾是怎样回答上边这个问题的?(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二、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2段。1.讨论交流:(1)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有声音吗?(2)课文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2.指名读课文第3

7、段,讨论回答问题(1)。(板书:海底宁静黑暗有光点)3.带着问题(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回答问题。(这一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设问句肯定回答海底有声音。第二句讲海底有什么声音各种动物的窃窃私语声。第三句具体讲窃窃私语的是什么声音,并说明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三句话是按问答关系连起来的:先问后概括答再具体答。)(板书:有声动物在窃窃私语)三、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3段。1. 讨论交流:(1)海底的动物,课文着重讲了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活动的?(2)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板书:动物多活动方法各异植物多色彩多种多样矿物多蕴藏丰富)四、带着问题,讲读

8、课文第4段。1. 讨论交流:(1)课文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再概括的说海底世界的确景色奇异,物产丰富。)(2)简要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启发学生从宁静、黑暗、声音、动物、植物、矿物6个方面进行回答。)五、回到整体,认识课文主要内容。1.本课主要讲的是什么?(介绍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想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海洋的奥秘。)六、回顾全文,分析课文结构。点明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结构方式是先总述(第1段),后分述(第2、3段),再概括(第4段)。四、看课后题,进行句子训练。1.看课后第三题,进行换词训练,要求句意不变(

9、可换“仍然”“仍旧”“照旧”“是不是”等)。2.看课后第四题,读写词语,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3、指导朗读,背诵第3自然段。板书设计:22海底世界声音:各种各样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植物:形态各异矿物:丰富23、日月潭的传说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3、会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难救出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吗?学生交流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

10、说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简单谈一谈。三、学习课文生字词。1、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内容1、读课文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课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1、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啊走,历尽了千辛万苦。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那些辛苦地走?2、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课文没有具体写出来;3、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镰刀制服的,课文也没具体写出来。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叙述的情节扩充得具体详细些。三、思考: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尖和水社

11、是什么样的人?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1)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2)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3)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3 、学生按以上层次复述课文。板书设计:24、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 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3.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

12、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2. 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 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4.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5. 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

13、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1)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二、理解文本,深读课文1.自读,想象人物的表情。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3.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4.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5.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3)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