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31435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课前活动 (屏幕,夜景荷花,轻音乐)师:同学们了解这种花吗?生:荷花。师:它有别名吗? (荷花,又称“莲花”、“小芙蓉”、“芙蕖”、“菡萏” 等)师:我们初中时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其中有两句最能反映和花的品格,还记得吗?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师:荷花端庄清静,自古就有“花中君子”之美誉,我国人民常用来形容高洁、清廉的美德。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成为“人中君子”,大家说好吗?二、教学过程 (屏幕,荷塘月色)1、导语 师:先提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作

2、家是谁? 生:朱自清。 师:对。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 师:初中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了解到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还应当记住他四个值得自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毛泽东);(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他一人选入中学课本的散文就达6篇春、背影、荷塘月色、绿、匆匆、威尼斯。(屏幕,生读,纯真的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先生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荷塘月色”美景,表现他的细腻思想感情的。2、显示目标 (屏幕) 学习重点:

3、揣摩语言,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3、既然课文录音已经听过,先检查预习效果。 (1)、师:哪位同学起来表述一下作者的行踪? 生:从家里出来,沿着一条小煤屑路,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又回到了家里。(屏幕显示) (2)、师:由课题知道。本文属于写景散文,即“荷塘”和“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生:4、5、6三段。 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四个方面。 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四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 (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发表见解) 明确:第一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

4、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相似,而且有动态美。 第二组荷花: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这里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女子神情,现在用来写荷花含苞待放。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接着连用三个比喻,把荷花比作是“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描绘出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写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激发读者想象。 第三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练习二,通感)由嗅觉向听觉转移。二者由许多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

5、、沁人心脾等,烘托出几分优雅荷宁静。 第四组荷波:“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拟人,传达出富有生气的风姿。“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如“脉脉含情”;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友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师生小结: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出月下荷塘的美景。由此我想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者有何异同? 杨诗中是写夏天西湖红日出升时那绿海点红,香清色艳的美景,可以说是绿、红浓重。而朱文中则是月下的淡雅、朦胧之美。 齐读第四段,体会意境。4、诵读鉴赏第

6、5段。 (1)、学生朗读。 (2)、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什么特点? 明确:叶子、荷花、树,写出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3)、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谁起来分析呢?(讨论分析)明确:泻由上而下,写出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现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师生小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

7、又处处不忘荷塘,用了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的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相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叠音词 不仅富有表现力,而且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实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 由此我联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霜”字,写出秋夜月光的皎洁,衬托出了诗人久离故乡的凄凉心境,也从淡淡的月光写出心中淡淡的哀愁。再如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纱”之“笼”字,写出一个月色迷蒙的夜晚轻烟笼罩清凉的河水,淡月映照着沙滩,使人联想到社会的衰败,引起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表达无限的感慨。师结:可见

8、,景由情而发,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之景是素淡的,朦胧的美景,试结合文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名作家说过,外部世界作用于艺术家的不是眼睛,而是心灵。作者的思想到底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夜游荷塘是为了摆脱心里“不宁静”,追求刹那间的安静。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在作者眼中,荷塘景象“恰上到了好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样的调和适中安逸。追求刹那间的安宁正是为了“不宁静”。作者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这几天心里不宁静”引起的,这是“文眼”,试结合时代背景解释。 讨论: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9、使朱先生也陷入了一种迷茫和彷徨之中。荷塘月色正是这种苦闷情绪的体现。且看他的自我表白: (一封信) 5、月下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好景不长,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说明作者依然忧愁苦闷。但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呢?试结合语境讨论。 明确:从全文来看,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到历史,描绘出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又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屏幕) “可是我却无福消受了”

10、,历史只是想想而已。其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文末,“这令我到底惦记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可引申思考:作者惦记着江南,可想到了什么内容呢? (1)白色恐怖下那些仁人志士怎样了? (2)那些亲朋好友可好吗? (3)国家前途命运如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见,朱自清是一名爱国知识分子,所以毛泽东说,要写闻一多颂、朱自清颂,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理解和学习的。 6、总结全文: 整篇文章作者以艺术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并寓情于景,充满诗情画意。但作者追求的总是“淡淡的”、“恰到好处”,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发展变化,由不宁静获得淡淡的喜悦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不宁静。可以说景语、情语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7、作业: 模仿荷塘月色,写一篇校园夜色,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20号4层 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87 第1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