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314263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马坝小学 唐千忠感性认识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感性认识越丰富越深刻,语言的掌握就越牢固越熟练,针对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在教学中可注重如下方面: 1、文史结合的解题 多方面学习有关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是获取文言文学习中感性认识的重要一环。文言课文多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关,因此可利用导入新课时对文题的解说。向学生介绍和课文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是有关的古典著作。将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中的珍珠彩贝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对古代文化历史的了解过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进而带着这种兴趣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这种学习

2、主动性的产生也打下了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如在讲出师表一课,在讲课之前有必要交待一下历史知识,例如: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及诸葛亮为什么有“北定中原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如果不讲清楚这段历史,学生很难理解人物和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目的。由此引入对课文的学习。这样文史结合的背景介绍和解题方式,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对文章的背景介绍充分,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类似的隆中对也是这样处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反复深入的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是一种口、耳、心并用的训练方式经常进行,让学

3、生在处理节奏的快慢,语句的轻重,语气的缓急,音量的高低,句调的平曲抑扬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增强对语音、语义、语体的感受能力,理解文章中微妙的感情和精巧的艺术构思,同时,文言文中的句读训练和朗读中语感的培养也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完成。 我的方法具体如下: 在疏通文言文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我体会文章内容,感情和停顿。这个朗读过程,可增进学生的直觉领悟,促进学生对课的熟悉和理解,然后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语气、重音、停顿方面的易错之处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反复朗读,巩固已有的初步认识,强化句读和语感训练。这样“朗读指导再朗读”的过程中,古代诗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才能如细雨

4、般浸润学生的心田。 大量的阅读和朗读训练后,学生对文言文中词汇、语法、文字以及修辞表达,文体特点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应有所了解,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 3重点突出的释义 在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面面俱到,通篇释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繁冗又不易抓住重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一词动一句,一句牵全篇”的重点突出的释义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地说,象通假字,古今读音、意义不同的词,词性发生转变的词,能表达文章中心的重点句都要详细准确地阐明它们的意义。 如:核舟记中“明有奇巧人曰有王叔远”一句中“奇巧”这个能概括刻舟人高超技艺的词,马说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中的“其

5、真”表达了作者感受,教师重点强调一下以便学生理解。 把学生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都列为教师重点释义范围,而对于那些古今意义差异不大,容易理解的词和联系上下文就可疏通意义的句子都可以略讲或不讲,这样使重点突出,节省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间。 4简明扼要教语法 语法是富于稳定性的,古今语法的差异并不大,在学生学习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不讲古汉语法是不对的,大讲古汉语语法也不必要。在简明扼要的教学目的下,首先在课堂正常教学时,把语法知识穿插在每篇课文之中,避免单独进行整体的语法教学。这样分散了难点,符合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渐进性,然后在广泛接触语法知识之后,阶段性地采用分条归类的方式进行总结。 5掌握规律练

6、背诵 教改后,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所以背诵尤为重要。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我首先注意规范标点、句读停顿要符合原文原意,背诵时不能多字、少字、误字、倒字,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其次背诵时还应边背边思,在背诵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再次,对障碍处,则多花力气,多作琢磨,长此以往,就有掌握读好文言文的规律。 总之,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课堂上从解题、朗读、析句、语法、背诵几个方面加强训练,初见成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了,投入的精力多了,成绩自然就上来,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感悟,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