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下册.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313736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50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启修心门扉讲记下册.doc(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索达吉堪布 2004年1月31日 第26节课四 屏弃相似利他这一品是讲,对于凡夫人,尤其是自私自利之心极为严重的人,为别人讲法、灌顶以及传授一些甚深的教言,都是不合理的,这方面大家应该注意。诸如宣讲、听闻、传承、引导等等的相似利他之举,也应当毅然屏弃。我们在利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虽然我们是凡夫人,但是也可以真正行持利他行为。比如说我做某件事情,不是为了得到名声、财富、供养和他人的恭敬,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别人。真正圆满的利他之心,只有一地菩萨以上才可以真实具备,但是现在作为凡夫的我们也是可以行持利他,这种利他行为在我们平时的言谈举止中也可以观察出来。比如说,观察我讲

2、经说法的过程中有没有寻求利养之心,有没有希求名声之心,认为我这个人很了不起我昨天就观察过自己为你们传讲开启修心门扉,应该是清净的发心。因为我观察过我讲解此法并没有想寻求大供养的发心,这里听法的人全都比较穷,所以我也不会有什么收入。希求恭敬之心也没有,凡是听闻此法的人一定会心存恭敬,但是依靠此等会不会得到一些名声呢?除了在这里闻法的人以外,其他人并不知道我在这里传讲此法。所以我认为我现在传讲开启修心门扉的发心不是寻求名闻利养之心,发心是清净的。你们在听受和为别人传讲的过程中也应该如此。当今末法时代,传播佛法的人可谓是寥若晨星,在这样五浊兴盛的时代,即使是心存看破今世、舍弃今世之念的人也如昙花一现

3、般难得,因此,虽然自知为凡夫,没有任何超凡的境界,但是,我们凡夫人在发心清净的前提下为别人传讲,使别人的相续中能够有所收益,就还是应该利益他众,让自己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修行人。噶当派的有些修行人喜欢独自修行,为别人传法的时候全部都变成了相似利他?也不一定。但如果你传法的目的当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弘传四方,或在财产方面有所收益,这种发心肯定是相似利他。所以,当别人请求你传法时,或者遇到一些不懂佛法的人之时,比如每一个人的家中都有一些亲戚朋友,其中有些接受佛法,有些不一定接受,但无论怎样,还是应该尽己所能地讲一讲佛法的道理。还有一些可怜的旁生,它们不懂法语,可以在它的耳边念一些观音心咒、释迦牟尼佛名号

4、和心咒等等。我的司机这一点做得还不错,我给他讲过这些道理之后,当我们开车出去到菜市场的时候,他看到一些鱼类,可以看得出他不是伪装而是从内心里可怜它们,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买,他便尽力地为它们念“嗡嘛呢叭美吽”、“达雅他,嗡牟尼牟尼嘛哈牟尼耶娑哈”,我心里很高兴。我们平时也应该这样,如果是自私自利的发心,无论怎样的环境下,最好不要去传授,虽然我们都是烦恼深重的凡夫人,但如果是善心的驱使下,认为有些众生很可怜,对佛法一无所知,那么你为他传授一些显宗的法要是可以的,对双方都有利益,但是密宗的灌顶和甚深的窍诀,则必须要观察对方的根器和法相,还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备传法的能力,不能随便传授,这里的意思仍然是舍弃

5、相似利他。卓衮巴大师也说:“对修行人而言,应当身着缀满补丁的衣衫,手持诃子念珠,门口印满清晰的鸟迹。卓衮巴尊者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修行人身体应该穿着比较破烂的衣物,不要对穿着太过讲究,无有必要一天换一件衣服,手上应该持着诃子的念珠 ,平时以闭关的形式安住,不与人来往,山洞或房屋的门口上只有小鸟雀的脚印,人的脚印根本看不到。我们这里有部分的修行人常年真正在闭关修行,这些真正实修的人是可以开许他们闭关的。但是对于新来的人,任何修行境界都没有,却选择闭关,这是懒惰人的借口,所以不予开许。在修行之时,无论是谁为懈怠懒散之人讲经说法,都绝对没有利益。格西是不会欢喜的,我也会将此人视为精神癫狂者。”无论何

6、者在实修的时候对散乱者和懈怠者讲经说法,绝对是没有任何利益的,无论给他讲多么甚深的法门,他也会充耳不闻,所以没有必要为他们讲经说法,不如还是安住在自己的山洞中修行为好。上师是不会欢喜的,尊者自己也认为自己不如法修行却给此类懈怠、懒惰者传授佛法,是疯狂者的行为,不如在自己的屋子里独自修行。虽然卓衮巴尊者说这些传法的人是疯狂者,不努力修行,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善加取舍,不能依文解义,法王如意宝也始终非常重视讲经说法,在没有一定的境界之前,是不开许闭关的。附近有些寺院中闭关的人,就有发疯回来的情况,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给金刚道友添了很多麻烦,有些虽然没有癫狂,但是言谈中还是透露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所以,我

7、们还是应该做一个普通的、真正的修行人,先打好一个牢固的基础才可以闭关。比如我,一生中并没有闭关,始终在做讲法、翻译经论等事宜,但即便我今天死了,我不后悔,我认为这是一生中最难得的事情,所以,也希望你们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而怀有一颗利他之心的前提下,为别人宣讲佛法的道理,以这种心态来传法,只会有利益的。藏巴加惹也告诫后人:“没有春天的播种,而希冀获得秋的果实是饿鬼(的痴心妄想);时机没有成熟,而企图度化众生实在是徒劳无益。”春天没有播种,却希望收获秋天的果实,这是饿鬼的痴心妄想,无法实现。时机尚未成熟却想要度化众生是无有意义的。什么叫做时机没有成熟呢?比如你自相续中,除了追逐名闻利养之外,无有毫许

8、利他之念,你讲法的对境也不是真正寻求佛法的人,这时可以说你和对境二者都是时机没有成熟。但是我认为我们在这里讲闻佛法应该是时机成熟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在这里传法者的相续中不一定是依靠他众欲令自己获得某种利益,听法者也不是想求得一些名声和利养,而是想在痛苦的轮回中真正获得佛法的甘露妙味,以难得之心来希求,所以应该说是时机成熟。如果是百分之百、方方面面都十分圆满也是不可能的。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住在舍卫城,当时城中有七十万人,其中五十万人是对佛陀有信心的,十万人不但对佛陀没有信心,还执持邪见的,还有十万人则是保持一种平等心的人,既无有信心,也不生邪见。在这个世界上断证功德圆满的人是谁呢?就是

9、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佛陀亲自降临人间转*轮之时,也达不到七十万人中所有的人都对他恭敬。寂天菩萨为什么在入行论中说:“有情种种心,诸佛难尽悦,何况劣如我?故应舍此虑。”这样说的原因就在此。所以我们一定要等待时机,一定要百分之百的人都对你恭敬得五体投地,这是我们在凡夫位的时候任何人也做不到的事。因此,无论别人说什么,自己观察自己的相续,自利的心比利他的心少一点,大多是利益众生的心时,还是应该讲法,尤其是末法时代,我认为相当重要。首先是发一个利他的心为别人传法,最后发一个殊胜的愿来摄持,这是非常有利益和有必要的。但是另外也有些人的确是时机没有成熟,因为他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所作所为除自私自利外毫无利他

10、可言,到处去传法或灌顶,他的目的唯一是自己获得钱财,或者通过这种方法来获得一些名声,这种前提和发心的情况下,的确是时机没有成熟。这样的人还是住在一个寂静的地方好。我们这里的有些人,有些有堪布、堪姆的头衔,有些没有,当你回去遇到一些居士和出家人的时候,有必要与他们交流一下显密甚深的道理,或者为他们传授这些道理,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害怕的。如果在一个不具法相的上师面前接受灌顶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你们却不感到害怕,为别人发清净心传授一个显宗的法要有什么可怕的呢?有些人不懂佛法,自己非常愚痴,认为在别人面前听法可能很危险,这无所谓,只要你把金刚密乘戒好好守护,以同修道友来对待就可以。因此,具有佛法的智慧

11、非常重要,当今末法时代真正的时机成熟,如同以前独觉传法,上身起火,下身降水,之后显示不同的神通神变让众生起信心,这样的善知识现在一定是没有的,所以只要对方具备一个善心来为你传授佛法,我们都应该接受,这样做只会有利益,不会有任何减损。希望大家也应该如是思维,时机成熟之时为大家尽心尽力地传播佛法很有必要。这里的道友,现在有机会听受如此甚深的佛法,在其他地方,这些传承和教言是非常难得的,一些大名鼎鼎的所谓活佛,我不一定对他起信心,因为有些所谓的活佛们的行为均是非法。但是我对这里的堪布、堪姆很起信心,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他们在学院里依止上师的时间也很长了,人格也都很稳重,希望你们还是要仔细观察,人们有

12、时对外面有名声的人特别有好奇心、依止心,对自己身边的贤善道友却一点信心都没有,难道不是舍近求远、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吗?博朵瓦也叮嘱我们:“修行人应当励力调伏自相续,首要之举就是如此。以他利为主的行为并没有开许。只需在心里想着利益他众,除此之外,身语不一定亲自而为。”博朵瓦尊者告诫我们说:尤其是对名闻利养特别重视的修行人,首先是应该努力调伏自相续,这是最主要的事情,对他来讲,利益众生是没有开许的。这些人整天以堪布、上师、法王的名义假说利益众生,到汉地去宣扬:堪布要印法本,要做何等何等的事情。但他的心里无有丝毫利他之念,这种行为是不开许的。利他的时机还未成熟,最好在心里利益他众就可以了,自己对佛法

13、一无所知,对佛法的基础,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大圆满前行的认证考试还可能得零分。这样的人还打着学院的旗号去汉地弘法利生,到各地去宣扬自己是法王身边二十年的管家,要给大家灌顶等,这种人的确利益众生的时机尚未成熟,如果你真正有一颗利益众生的心应该好好修自他相换,但他可能不会修的,这就是骗子,现在好像世间上的骗子很少,佛法中的骗子非常多,一想起这些心里都不是很舒服。绰普译师也感慨万千:“永久之意未了知,岂受众托为首领,实为无薪之仆从,平庸空名哎呀呀!”绰普译师深有感慨地说:调伏自相续中的烦恼是一种永久的事宜,这一点还没了知,就想成为众生的首领,就像有些人,自相续中的烦恼一点都不观察,想依靠学院获得一些

14、名利地位,永久自利的出离心在自相续中还从未产生过,却百般欲求名声和地位有何用处?即便是变成众生的领袖,实际上如同没有薪资的仆人一般平平庸庸,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如世间人一样了无实义。因此,最重要的是要观察自己的相续,想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出离心和利他菩提心应该具足。至尊热达瓦云:“以八法缘何时不能撼,乃至自心尚未坚定时,除非独调自相续以外,以行他利损自利莫为。”至尊热达瓦忠告我们说:依靠世间八法的因缘,除了调伏自相续以外,最好不要形象似的利他事业。乃至自己的心还没有坚定之前,任何时候也不能动摇,否则会毁坏自己的相续,最好不要作假象的行为。一定要明确怎样才能调伏自相续,凡夫人首先应该调伏自相续中的

15、烦恼,但是我们一直等到烦恼全部灭尽以后才利他,这是不现实的事情。自己观察自己的相续,虽然相续中存在烦恼,但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做为僧众发心等利他行为还是非常重要的。在即生中具足了这份利他菩提心是非常难得的,即生中种下的这颗菩提心的种子在来世也一定会成熟的。学佛不仅仅是一两个月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一生中的事情,而是要考虑到生生世世,许多高僧大德的教言书中也是这样讲的。有些人认为学佛是一个很短暂的事情,应该六个月中必须成就,这一点我也能够理解,但是学佛的事情不只是一世两世的事情,而应该是多生累劫的打算。当然,如果你即生中信心和精进都具足,像以前的高僧一样在很短暂的时间内获得解脱也未尝不可,但这是

16、具有一定困难的。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做一个生生世世的打算,即生中一定要发菩提心,发利益众生的愿,这颗种子也一定会种在自己的阿赖耶上面,这样一来,种子一旦成熟,成佛大愿也就很快会实现了。有些孤陋寡闻、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希望在喝一碗茶的工夫就能成佛作祖,如果没有成佛他就会离开此地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这样一来,你的教言、仪轨、上师都换了,在那里再试一试,几天、几个月、几年当中,觉得此地与前一个地方没什么区别,就又去寻找新的目的地,再将所有的上师、仪轨、教言换一遍,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徒劳无功。以我们读书为例,你在日本小学已经毕业了,再到中国可能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中国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已经学圆满了,你又到韩国去,他们的教育方式、传统都是不同的,又要重新开始了。有些道友可能会换很多上师,但最终自己会失败的。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