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神秘与古老—我对羌族民俗文化的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又见神秘与古老—我对羌族民俗文化的解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又见神秘与古老我对羌族民俗文化的解读羌族本来还没有学习课程的时候觉得是一个人数人多的民族,其历史人文文化应该是悠久而神秘。可是通过对其民族服饰和民族文化的粗略的了解,我才认识到羌族也是一个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纯厚的地方风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民族。从对羌族服饰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其中折射出的羌族的历史渊源、生活环境、传统工艺、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对于羌族详细的文化与民族的特性再次我们不能做详细的阐述了了解,我在此通过学习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羌族其中一部分文化与民俗,即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主要包含其民居、饮食、服饰及稍微介绍一些民族民歌乐器及舞蹈,本文借鉴了关
2、于很多丹巴羌族介绍的文章,因为很多文章的介绍与我在丹巴写生学习时期的见解与认识,可能并非是全方位的对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诠释,更多的是站在个人角度的一种说明,也不是是对羌民族立体的解读。一、龙来氐羌黄河头 征程漫漫几个秋羌的第一面记得在去丹巴县的时候,导游曾今给我们介绍羌族文化与历史:“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
3、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车辆游走在四川西部邛崃山脉西端的丛山峻岭之中,在大渡河上游的小金河流域两岸,峰峦重叠,高山对峙,峡谷深邃,沟谷众多,它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当地藏语称此地为“嘉绒”地区。这里有“千碉之国”、“东方金字塔”的美称,这块神秘之地美女辈出,故又称之为“美人谷”。早在19世纪初就被西方探险家所发现并公诸于世,这就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据甘孜州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数据介绍,全州羌族总人口为2860人,其中丹巴县有2524人,其余少许散布在全州各地。
4、我不仅被眼前的风景迷恋了双眼,更被这个神秘的民族逐步带入了羌文化。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他们既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又不断吸收和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丹巴羌族具有多元民族习俗文化的鲜明特点。二、步入村寨羌族民居文化 羌族的村落修建,沿袭着本民族祖先的习惯,水源便利是他们居住地的首选条件,他们深知大自然给人类的好处。因此羌人选择居住地有句俗话要 “选择柴方水便,向阳安全”之地。羌族的住宅大多数聚居于高山、半高山地区。为石木垒成,因地制宜,顺坡而建,高低层次,错落有致,山水映衬,古朴别致。每个村寨居住三五户至数十多家不等,以三、五十户为一寨的较为普
5、遍。1、普通民居羌族的房屋一般都是用石片与石块砌墙建成,也有的用黄泥巴夯筑土墙建成,羌族居室多为四层碉式楼房,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楼背边沿盖石板为房沿边,沿下面由木头桷子伸出墙外为屋檐,房顶盖泥土。羌房在修建之前,一般由主人提出住宅修建构思,请匠人帮助设计和规划,基本不绘图纸,只确定房子的进深开间大小和层高、层数即可。建房工程开工前,要在众多的石匠中确定一名经验丰富的石匠为“掌墨师”,“掌墨师”既是石匠师傅,又是工程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监督人。施工时基本要求石匠达到不吊线,不复尺,信手砌墙,结构均匀,墙面平整,棱角端直,无可挑剔的技术水准。(这点基本上比我们这些原来学环艺设计的科班出身的要专业的多
6、)宣布破土动工开挖基脚(基础)的时刻,抛撒五色粮食,有的人家还要施放金、银、铜、铁等金属粉末以示一牢永逸,万古千秋。安放第一块基石极为重要,又要推算吉祥良辰,若有属相克者,断然回避,避而远之。 羌族居室在建筑砌墙时,片石与石块之间不用石灰或水泥作浆口泥,而是将上好的黄泥巴筛细,加水搅匀后,作为砌墙时的浆口材料,这种泥料具有良好的粘连效果,而且经久耐用。一般为四层,(也有三层和两层的),内设上楼石梯或木板梯,宽度一米左右,三楼或四楼,多用独木梯。羌族房屋基本功能:一层作畜圈,牲畜圈分为内圈和外圈,当地人叫黑圈和敞圈,黑圈为牲畜御寒巢穴,敞圈为牲畜白天晒太阳的活动等场地(但现在的羌房从卫生角度考虑
7、,已作了改进,畜圈已另建,一楼一般夯筑院坝)。二楼(中层)住人,设有卧室、贮藏室、火塘、锅庄等。锅庄系一石质或者铁质的三角锅庄,供烹饪饮食之用,锅庄上方供奉着祖先的灵位,全家饮食、聚会、拉家常以及祭神祭祖都在锅庄房,这里是羌族家庭人员的家庭活动中心。羌族的锅庄与藏族的锅庄一样,上方为神位,严禁触动或随便穿越。现在的羌民饮食烹饪和烧水很少用锅庄了,靠主楼另建耳房作为厨房,避免炊烟进入主屋内。羌民普遍使用了汉式锅灶,而且还大量推广汉式节能灶。但羌家的火塘仍然保留着。三四层用于藏粮贮物,堆放干菜、走廊凉挂庄稼、干菜叶等,也是进行宗教活动,“煨桑” 敬神,”供奉“白石神”的地方。现在多数羌房的土木结构
8、大多已被砖混结构和钢筋水泥结构所代替,但是仍有明显的羌式建筑的特征,屋顶四角的“白石神”依然可见。2、古建筑碉楼 说起羌族的建筑就不能不说碉楼,羌族自古以来就有建碉楼的习惯。例如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说“羌族先民冉驼,众皆依山居上,累不为室,高者至十余文,为邛笼”。碉楼的大体结构仍然和明代顾炎武所记述的完全相同。直到现在羌族人民仍然修建三四层的碉式居室。今天,高十余丈的石碉楼,在丹巴的三叉沟、太平桥和可尔金等等随处可以见到。丹巴羌族地区的古碉也有六角、八角和十三角的,碉顶部盖石板或者盖木板。羌碉上窄下宽,上小下大,呈金字塔状,只是较为垂直,羌碉四壁开有内宽外窄的了望孔和投射孔或用作信号传递的窗,主
9、要防御外来侵略和用于武装械斗。有的碉楼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和地震以及枪弹的袭击,仍然巍然矗立,这在少数民族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丹巴羌碉也是“千碉之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还专程到丹巴县太平桥乡三叉沟考察,参观了至今还保存完好的丹巴羌族末代“把总”(即羌族首领,是羌族人的精神领袖)的官寨。末代羌族首领的官邸并没有特别之处,一幢三层羌式碉楼,楼前有一个较大的院场,三方均建有围墙,一道入院大门,俗称龙门子。正房中间有客厅,二楼有几间主人的卧室、书房和小客厅,二楼建有一个平台,是羌族首领的阅兵、点将台。二楼和三楼之间有一个天井和绕院场一周的内走廊。但在官邸最底层夹壁墙的后面,隔有几间小屋,
10、据说这是首领当年关押犯人的牢房和审讯室。由此可见,羌族首领不但有统领所辖领地百姓的各种政治、军事权力,同时也具有司法等方面的特权。不过他的官邸与普通羌民的住房无多大差别。 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许多羌民修建了现代化居室住房,国家对民族地区“农牧民新村建设” 的安居工程得到较好落实,羌民居住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二、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 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是与他们的生活时代、生产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甘孜丹巴羌族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也如此,无论是饮食文化,还是服饰文化,都具有羌民族的风格与特征,现分别介绍如下。1、 饮食习俗 丹巴羌族的饮食习俗,既保持着本民族的饮食
11、文化,也融合了当地其他民族的饮食花色,绝大多数习惯已与汉族基本一样。在这里只介绍几种羌民日常生活习惯和主食品种。正如前面所说,一个民族的饮食习俗与他们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作物栽培、产量高低等有着密切联系,俗话说:靠山吃山,临水饮水。在丹巴小金河流域的羌族村寨,一般都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半高山地区,羌民以农为主兼营畜牧业。据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记载“丹巴羌族以玉米、小麦、青稞为主食,玉米、青稞可做馍吃,或做糌粑吃,小麦则以做面皮为主。一日三餐中,早上喝茶,或吃青稞酒;中午吃馍、喝茶;晚上吃面皮,并以酸菜面皮居多;三餐结构比较固定。”丹巴小金河流域属高原型季风、干旱河谷气候,年
12、均气温14.2,农作物种植方面,在小金河的河谷地带和半山腰适合栽种青稞、荞麦、碗豆、大豆等杂粮。河谷地带可种植的蔬菜种类有元根、洋芋、萝卜、白菜、莲花白等。羌民的肉食主要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羌族的主要饮食是玉米馍、酸菜汤和咂酒。(1)玉米馍馍。笔者有亲身体会,玉米馍、酸菜汤和咂酒这三种饮食,最具有羌族的饮食文化特色。由于当地玉米产量高,营养好,而且羌族居住的地区最适合玉米的种植,玉米成为羌民的主食之一。 (2)酸菜制品。酸菜也是羌民喜吃的食物之一。也因地理气候条件的原因,当地羌民们冬季和初春季节都很难吃到新鲜蔬菜,只有食用夏秋季节储备的蔬菜,如萝卜、白菜、元根叶、干豆角等干菜。酸菜的做法是把
13、白菜、元根叶洗净煮熟加上酸水,做成酸菜比直接煮来好吃,还可以把菜叶凉干后再煮熟做成酸菜。还可把做好的酸菜切碎或制饼晒干,方便出门携带,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据羌民介绍,酸菜除了味美可口,食用方便以外,还具有消肿止痛,生津止渴,开胃键脾等药理功效。 (3)羌族的咂酒。在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商品经济不发达,所以羌民们饮食品种单一,饮料方面主要以大茶和自酿酒为主,在当地称自酿酒为咂酒。解放后羌区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现在羌区交通方便,市场繁荣,物资丰富,应有尽有。所以羌族人民也喝白酒、啤酒以及各种饮料。咂酒仍然是他们的主要饮液,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朝山聚会,招待宾客都离不开咂酒。按照羌族的民间
14、习惯,在喝咂酒时有较为严格的规矩和仪式,例如家族或家庭中咂酒起封,必须长辈先饮,然后以辈份高低依次饮用,平辈者可同时饮用;族长或德高望众的长辈在喝咂酒之前,还要以歌唱或朗诵的方式作祝酒词;如果咂酒是用于招待远方来客的,要请客人先喝,客人在喝咂酒之前也要表达感谢之意,否则有失礼节,并且会得罪主人家。由此可见,“咂酒”也能充分体现出羌族的饮食文化。2、服饰文化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是羌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勤劳智慧的羌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精心培育出来的,它在万紫千红的民族服饰文化大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据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记载,“羌族男子除常穿羊皮
15、褂子外,亦或穿汉装、或穿藏装。羌族妇女的服饰较男子复杂,穿棉制右开襟长衫,搭头帕,系围腰和腰带。衣服的襟边、领口用彩色丝线锈有图案。头帕用墨色棉布做成,两对角也锈有图案,用头发或假发与彩色毛线系在头顶,毛线上系有各种金银首饰。”现在大多数羌族男女都喜穿汉装,也有不少羌族男的仍喜欢戴皮帽,穿长衫,披褂子,缠绑腿,挂烟干,佩小刀。女的仍喜欢褡头帕,吊耳环,拴裙子、系花带。 (1)羊皮褂子。在羌族的服饰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羊皮褂子”和“刺绣”两种。“羊皮褂子”也叫“皮褂褂、领褂子”,是用绵羊皮、山羊皮和岩羊皮做成,其制作工艺和方法,是将已晒干的生羊皮拿来用冷水浸泡三至五天,全软后捞起加工,加工程
16、序:脱水,削刮,上油,踏扯,搓揉直至干燥柔软。在加工中不去毛,也不起层,只要达到使羊皮柔软适度即可。缝制皮褂子,按照羌民的传统习惯,针线活之类的家务事主要由家庭主妇承担,但羊皮褂子却一般由年长的男子来负责缝制。一件成人羊皮褂子需要两张完整的羊皮料才能做成,缝纫的连线一般使用獐子或麂子皮割成的皮筋线。缝纫时主要工具有:尺子、剪刀、锥子、皮针、皮线、木槌等。缝制要有较高的技巧,特别是在挖领口、开襟边、收腰围、编纽扣等方面的工艺都需要具备高超熟练的技艺,否则制作出来的羊皮褂子就会扇领耸肩,翘尾锁腰,既不合身、又不美观、不结实,也不经用。羌族的羊皮褂子正反两面均可穿用,在秋冬季节毛面贴身,以达到保暖御寒之目的。在春夏季节则将皮面向外,毛既防雨,又防晒。在劳动的时候,皮褂子是盖肩垫背的好工具,在休息的时候皮褂子又可以用来当坐蓐。假如在劳动中困倦了,还可将羊皮褂子铺地当毯子用,羊皮褂子的用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