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308410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鄙之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文言文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蜀鄙之僧是一篇浅易文言文。它短小精悍,文字浅显,学生易学易懂。文中蕴含的哲理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同时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设计特色:诵读第一 以读代讲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句读之美。2、借助译文理解课文的意思。3、关注古今义差别大的词的意思以及“之”字的用法。4、体会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义,读出不同的语气。5、感悟“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勇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教学重点:1、根据译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2、能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教学难点:体会富者两次说

2、“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义,领悟文中能蕴含的哲理。教学程序:一、营造气氛,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示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2、师生共读,引入“文言文”。3、板书课题,读题,释题。【设计意图:出示为学中的第一段话,为课文主旨埋下伏笔,营造文言文学习的环境,以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1、指名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法。2、全班读通课文。【设计意图: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学生能把文言文读通,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三、理解文意,关注词义1、学生自由读译文。2、对读课文,理解

3、课文的意思。3、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语”、“恃”、“买”、“顾”等古今义差别大的字的意思。4、体会文言文“之”字的不同用法。5、回归整体,学生诵读去掉标点的文言文。6、标出节奏,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句读之美。7、配乐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文后面的译文,学生从整体入手理解文言文,这比从字词入手琐碎地理解文言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通过对读,促使学生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同时能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运用不同形式朗读课文,这是教学重点之一。】四、研读“对话”,领悟道理1、过渡:“书读有遍,其义自见”过蜀鄙二僧皆欲之南海,结果如何呢?生:穷和尚自南海还,富和尚犹未能也。2、师根据学生的

4、回答相机板书:(贫 至)、(富 不能至)、(立志)3、这贫富二僧凭借什么去的?师板书:“一瓶一钵”、“欲买舟而下”。4、朗读对话,体会“子何恃而往”中“?”和“!”的不同含义。5、师:贫僧凭借“一瓶一钵”去南海就真的“足矣”了吗?6、小组合作交流“足矣”还是“不足”。7、创设情境朗读“对话”。8、师:假如你就是那位贫僧,此时的你会对富者说些什么? 生:有志者事竟成。生: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设计意图:“自南海还”一句简练之至,贫僧的心理活动和具体行动,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学生以此深入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五、照应开头,升华主题1、课件出示开

5、课第一段话,全班齐读。2、教师总结: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勇于实践是成功的关键。【设计意图:出示为学中开篇第一段话,首尾呼应,在经历了蜀鄙之僧一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对这段话不求甚解中更多了一份理解。】板书设计:贫一瓶一钵至立志富欲买舟而下不能至蜀鄙之僧说课设计高安市黄沙中心小学 余佳丽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是彭端淑为学中开篇第一段话,蜀鄙之僧的故事便是这句话最好的例证。这个故事是语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教学程序三个方面来谈谈

6、本课的教学。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蜀鄙之僧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小故事,节选自清代学者彭端淑的白鹤堂诗文集为学一首示子侄。文章通过进述蜀地边境的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结果穷和尚去成了,结果富和尚没去成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勇于实践,是成功的关键。文章虽篇幅短小,但说理深刻,语言精炼,是古汉语学习的典范,所阐述的“事在人为”的道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言文学习,在小学阶段不是第一次,但由于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而且从词义和表达方式上都与现代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做老师的总会把学习的困信和障碍放大,甚至把学生置于“学习文言文的零起点。”而细读之下,我们不难

7、发现,课文的生字不多,故事性很强,字词有注释,课文有译文,这些都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在接触课文之前,只听老师的范读,多数学生能听出课文是在讲一个穷和尚和一个富和尚之间的故事,少数学生甚至能基本听懂课文内容,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于是,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句读之美。2、借助译文理解课文的意思。3、关注古今义差别大的词的意思以及“之”字的用法。4、体会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义,读出不同的语气。5、感悟“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勇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教学重点:1、根据译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2、能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教学

8、难点:体会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义,领悟文中所蕴含的哲理。说教法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面对这样一篇短小精悍、文字浅显的文言文,多余的讲解是苍白的,“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最传统也是最现代最先进的方法。正如课标所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节课我确立了“五读剥笋”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意思就是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的读,使学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说教学程序按照“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流程:一、营造气氛,导入课题;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理解文意,关注词义;四、研读“对话”,领悟道理;五、照应开头

9、,升华主题下面我就结合教学流程,谈谈我是如何采用“五读剥笋法”落实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初读,读准文言文上课伊始,导入课题,重点指导书写“蜀”、“鄙”,再读题、解题。之后,从整体入手。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我相机指导读准“语”、“数”、“还”、“恃”等字的读音,引导学生留意“?”“!”的读法。二、对读,读懂课文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我想:教材在课文后给出译文,就是希望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解文言文,这比从字词入手,琐碎地理解文言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因此,我设计了别开生面的“对读”,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思

10、考每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在整体理解文言文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古今义差别大的词,如:“语”、“买”、“犹”、“恃”、“去”等,以及“之”字的用法。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一个字相当一现在一个词的意思。”也可能说:“文言文有些字古今义相差很大!” 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体会文言文用词的精炼。三、诵读,读出韵味难懂的字词理解了,再次回归整体,出示没有标点的课文,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标出停顿记号,教师范读,做到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配上音乐,学生自然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至此,已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四、研读,读出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蜀鄙二僧皆欲之

11、南海,结果如何呢?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顺势引出二僧的“对话”。研读“对话”,体会富僧“子何恃而往”中的“?”和“!”的不同含义,体会贫僧凭借“一瓶一钵”去南海是“足”还是“不足”。结合相关资料,小组合作交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学生有的说“足”:他认为,穷和尚表面依靠的只是“一瓶一钵”,其实他内心有无比巨大的力量支持他。有的说“不足”,因为:路途遥远,地形复杂,出入困难,仅凭一瓶一钵不可能达到。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同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在理解中读出不同的语气。五、引读,读出感悟通过教师引读,自然过渡到“贫者自南海还”。这一句简炼之至,“假如你就是那贫僧,此时,你会对富僧说些什么?”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文章空白处想象,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突破了教学难点,此时,我再出示这段话,相信,学生在不求其解中更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我想就以这句话结束我今天的说课:“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