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案例匡河中学汪质飞.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306337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乙己》案例匡河中学汪质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孔乙己》案例匡河中学汪质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孔乙己》案例匡河中学汪质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孔乙己》案例匡河中学汪质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孔乙己》案例匡河中学汪质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乙己》案例匡河中学汪质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乙己》案例匡河中学汪质飞.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精品课案例参赛作品案例参评作品孔乙己教学案例分析罗田县匡河中学 汪质飞一、教材简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他最满意的一篇小说,鲁迅先生后来亲自将它译成日文。孔乙己一文虽然不足三千字,但结构的完整、情节安排的巧妙、思想的深刻、语言的精炼,历来被人们称道不已。今天,我教学这篇文章,再一次被它的艺术魅力迷住,被它在戏剧的氛围中展示悲剧的内容,以“笑”写泪,折服了我。二、挖掘“笑”的内容,以“笑”为线索组织教学。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然后分角色朗读,感受文中孔乙己惹人笑的一面。接着让学生进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从而学文明

2、理。 教学问题设计时分层次思考。 教师提示:1、衣着可笑 2、名字可笑 3、动作可笑 4、神态可笑5、语言可笑 6、事情可笑A: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B:这些笑说明了什么?C:从这些可笑的地方,反映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点?教师提示“我”,众人,小孩,掌柜A:分辨他们的笑有什么含义?B:从他们笑的含义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C:从中挖掘出孔乙己悲剧的根源。分层次教学的优势:根据我所教班级的现有基础,特划出三个层次:A:20%左右的学生对学科基础较差,或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学习方法不良,而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作为A类层次对待。C:30%左右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较扎实,对所学知识有一定迁移

3、能力,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C类层次对待。按学生不同程度分层次教学,这是贯彻了孔孟的“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一)孔乙己笑声中“粉墨登场”孔乙己一上场就让人忍俊不禁:“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既不是“慢慢地踱进隔壁的房子里”坐喝的长衫顾客,更不屑于做“短衣帮”靠柜台站着喝酒,他既不属于短衣帮也不属于长衫客,与他们两种人都有距离。孔乙己一出场就显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角色,让人发笑。当然,惹人发笑的不光是他的身份、穿着,还有他的肖像、语言、绰号,展示了他的现实处境与思想意思的矛盾、可笑。 二)孔乙己笑声中强自表演 孔乙己已进入现实社会,他就变得尴尬,

4、就与周围环境对立起来。这不,他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围着他笑。孔乙己面对一群围着他笑的人,只有拼命争辩了,而他争辩的内容则与他读书身份有关了。“窃书不算偷”,这是他为自己开脱罪责的一个托词,强词夺理罢了;“君子固穷”之类的话纯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在肆意的笑声中没有身份的不同,只有挖苦和不屑,在这里短衣帮也有了优越感,自然大笑不已。孔乙己与大人谈话没有优势,便向孩子说话,寻找知音,以求得心灵的安慰,但小孩子并不热心他的教字,对他“之乎者也”也报以嬉笑。孔乙己这样一个迂腐、落魄的知识分子在大人小孩心目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不受人尊敬。他的存在只是别人取笑的素材,显示了他的寂寞和悲凉,当然也

5、反映了人们的冷漠、麻木、薄情。三)孔乙己在笑声中惨然谢幕 乐极悲极,人们开心到极点的时候也是孔乙己悲苦到顶点的时候。当孔乙己再次来到咸亨酒店的时候,他的外形已经大为改变:脸色黑瘦,穿一件破夹袄,两腿盘坐在一个用绳子挂在肩上的蒲团上“走”来。外形的改变,正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写照,说明他不仅精神被毒害、摧残了,连肉体也被摧残得不成样子。他到了这般境地,剥削阶级不会同情,自然仍对其嘲笑,但贫苦的短衣帮们也随声附和地“笑”了,这就更深刻地表现出社会的悲凉,人们的“凉薄”。这样的境地,孔乙己还有活路吗?所以他只有一个结局死亡。 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最后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着全篇。这阵阵笑声跟

6、孔乙己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它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这种以喜写悲的写法,使小说的主旨表现得更突出,更深刻。教学中深刻领悟“笑”的内容,那么文本的理解就引刃而解了。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颇有感悟。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学习,真正地走进文本主动学习,敢于质疑问难,从而学有所得呢?我觉得应该这么做: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只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教师不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适当地引导。学生在

7、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见解。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谈课文的写法,有的心灵的感悟。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就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2、凸现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的学习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

8、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3、体现开放式教学思想。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多角度、多方位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现阶段的学生没有那种被摇动、被推动,更没有灵魂被唤醒的感觉,却感到越来越像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同样的产品,生产力在不断的提高的同时,学生的生存空间去却越来越小。现在的教师大多没有承担起灵魂导游者的责任,更多的充当的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担当起引导学生灵魂的责任。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