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2008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测试二(文基).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305766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阳市2008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测试二(文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揭阳市2008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测试二(文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揭阳市2008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测试二(文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揭阳市2008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测试二(文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揭阳市2008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测试二(文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揭阳市2008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测试二(文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阳市2008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阶段测试二(文基).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揭阳市2008届高三毕业班第二学期阶段测试文科基础(二)注意事项:本试卷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共75小题,每小题2分,共1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中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选项填在下面的答案栏内。答案栏:题号123456789l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题号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题号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答案1当前在社会上,存在着等饭碗、找饭碗、造饭碗等各种不同的就业观念。在当前就业形

2、势逼人的情况之下,结合右图漫画,你觉得劳动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择业观念 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择业 社会主义国家,择业要靠政府 工作一定要体面,不要让人看不起 不断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A B C D2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增长过快和物价涨幅过高”等问题,200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的调控目标锁定在“既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目前的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两防”目标上,“货从紧”为“从紧”,再加上仍然“稳健”的财政政策。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速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进行宏观调控所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税率

3、,增加财政支出 B提高银行存货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C用行政手段控制投资、限制消费 D扩大出口,增加投资3近年来符合都市人回归自然心态的“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流行起来。人们利用双休日或长假到田野山庄过农家生活,城市周边农户也适时推出“农家乐”服务项目接待城里人。这表明: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A B C D4上世纪80年代,广东经济腾飞,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但各地面临一个迫切问题:科研技术人才紧缺,而且分布极不合理,10万人集中在广州,“星期六工程师”因势而生。最初,一些科研院所的少数科研人员,

4、利用节假日时间为企业担当技术顾问,并从中获取适量的报酬。对他们获得的报酬的认识正确的是 A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B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C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D违背了当时的法律法规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全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6善政,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期盼。善政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善行政,一个是行善政。可见,要做到善政就必须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依法履行国家职能 A B C D7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

5、性义务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崇尚民主与法制 D参与民主决策8陈彦宏因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各地政府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建议而获得“公众建言献策奖”。陈彦宏是通过_参与民主决策的。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社会听证制度 C社会公示制度 D舆论监督制度9针对朝鲜核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朝鲜半岛无核化、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反对加剧半岛紧张局势等主张,积极推动六方会谈。中国政府之所以做出上述外交努力,是因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中国需要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朝核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朝鲜的国家利益为

6、出发点 A B C D10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B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C乡政府、镇政府、自治州和自治区政府 D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所有国家机构11.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历时两年深入采风,创作了舞蹈云南映象,风靡全国。这说明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采风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12.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民族精神 A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B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集中表

7、现为艰苦奋斗精神 D是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13.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凡是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人文化。”许多旅居海外的潮人心中仍有一个永恒的潮州音乐情结,仍保留着喝潮汕功夫茶的习惯。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14.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电脑打字方便、快捷,有人提出可以放弃汉字的书写。但学者指出,在电脑时代,我们还是要多写字,写好字。当汉字逐渐地在我们手下变得生疏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遗失的时候。这是因为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汉字是世界上运

8、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汉字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B C D15.“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16.我国要按照“重点突出、补助合理、体现差别、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大分类施保力度,建立完善临时救助制度。“重点突出、补助合理、体现差别、量力而行”体现了 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要坚持适度原则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B C D17.随着股票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一些人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担忧。应该承认证

9、券市场存在一些投机行为,但总体上看,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是在健康发展。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8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普,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19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侯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佃

10、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20中国封建社会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主要有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 家庭手工业 工场手工业 A. B. e. D.21下列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D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22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2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

11、国有权决定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24从洋务运动实践看,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 A军事技术 B机器生产 C科技教育 D议会制度25.1912-1919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A重工业发展迅速 B轻工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D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26.1957与1960年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 该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12、 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27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 B C D2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 C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D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29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等农作物,能够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主要得益于 A郑和七次下西洋 B世界人口的流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