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国敏:医疗业如何构筑资本平台.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304385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国敏:医疗业如何构筑资本平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施国敏:医疗业如何构筑资本平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施国敏:医疗业如何构筑资本平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施国敏:医疗业如何构筑资本平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施国敏:医疗业如何构筑资本平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国敏:医疗业如何构筑资本平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国敏:医疗业如何构筑资本平台.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开始,医疗健康行业各路资本纷纷跑马圈地,开始加速对中国健康行业的投资布局,大量的国际跨国制药公司也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中国医廖健康行业的投资与整合正蓄势待发。医药企业如何构筑资本平台、拓展融资渠道?2009年开始,医疗健康行业各路资本纷纷跑马圈地,开始加速对中国健康行业的投资布局,大量的国际跨国制药公司也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与整合正蓄势待发。医药企业如何构筑资本平台、拓展融资渠道? 本文将对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尤其是中国医药市场做一整理,并附以相关案例,希望能对投资者和企业家更好的实现产业对接有所帮助。高速增长的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至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增

2、长与变化相当惊人,无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一波生命科学热,还是国家的直接医疗健康支出。据国家有关单位的统计,2009年国民医疗健康投入已达到了约12580亿。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即使是10年前,刚刚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医疗健康市场也远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多的投资机会,尤其是近两年伴随着金融危机而来的是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表现出了非常良好的抗跌性,投资者的热情也一度超过互联网等其他传统与高科技行业。从消费层面讲,中国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而其目前所占世界医疗健康行业的消费却又是极低的。目前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比全球其他市场如美国、日本要小很多,但投资人对整个行业的增长与潜力非常看好,也都纷纷跑马圈地,积极地寻

3、找投资机会。虽然找到好的项目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是由于整个医疗健康市场的潜力是无穷的,近期也曾出现了好多规模达几十人、甚至超过百人的的投资机构。从政策方面来讲,目前能够影响、改变和长期促进这个市场增长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医疗环境,而新一轮医改的出台与相关的政策在很多方面为投资者铺平了路,并让大家看到非常诱人的投资机会。根据研究机构IMS Health对于目前西药药品销售的数据,中国已经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按国家排名,继美国和日本之后);如果加上传统中药的话,估计现在已经是第三大药物市场了。根据Bloomberg与我们的研究发现,可以看到,仅仅是西药药物市场,中国目前高达20-25%

4、的增长率大大超越了全球5%左右的速度(图1)。我们对近5年来在医疗健康行业(包括生物、医药、临床、医疗器械等细分行业)国内发生的私募股权投资、兼并收购与上市案例)做了一个统计(图2)。可以看到,尽管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2009年投资活动有所减少,但是2010年一季度,行业的热度又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也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会有更多的投资事项发生。医疗健康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医疗健康行业,特别是医药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有以下几个特征:一:相对较高的投入,尤其是药物研发,尤其是跨国公司巨头,对某种感兴趣药物动则就是数十亿美元的投入,即使是国内的药厂,其研发费用、加上临床试验各个阶段,往往也要

5、花费成百上万的资金。二:具有很高风险的投资,这主要是由于研发、研发终止、政府审批等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三:医药行业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并且常常跟GDP相关,由于中国目前GDP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对医疗的投入不断增加,行业将至少保持10年的黄金增长期。四:一旦产品上市之后往往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尽管有时候经销渠道会是个问题,我们也看到国内如沈阳三生的仿制药EPO也曾达到单药销售额接近2亿元的记录。国家对基本医疗层面上的投入增加可以让更多病人看得起病,并将医疗保险范围逐渐扩大;而对于投资人来说,往往也会更关注那些针对对常见病的基本药物,包括仿制药等;在医疗设备方面,一些低端的诊断和治疗产品

6、,可以更广泛的在农村或社区得到应用的产品也可能更有优势。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其它一些影响医疗健康市场发展的趋势。 一:高额度的医疗健康支出一直是发达国家的长期问题。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研发和生产外包到国外来降低成本同时加速了在中国的投资。过去几年,很多跨国企业如礼来、诺华和默克等都已经在中国建立生产厂房或研发中心。当无锡药名康德在美国上市之后,医药外包(CRO)一时变得非常火热。而经济危机的到来,我们又看到了行业的整合已经逐渐展开,我们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兼并收购与企业整合。二:我们认为外包生产与合同生产机构(CMO)上还是会有较多的投资机会。更多的中国企业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GMP厂房,并且会接

7、到更多的海外企业的生产外包订单。三、越来越多的海外华裔人才会选择回国。就像10年前的互联网行业,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海归人才回国,同时带来的是知识的创新。四:还有些民营企业原来是国企或者拥有研究院的背景,但可能通过股改或管理层收购(MBO)独立出来,并且期望需求机构或者战略投资。以前重要的研发和人才都是从这些机构产出来,只要有足够强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同时管理团队拥有一个开放态度的话,机构投资人会很愿意投资,并且协助新企业转变成一个具有竞争力和盈利的企业。 五:跨国企业也越来越对中国的兼并收购机会感兴趣。很多跨国企业除了努力为自身的产品获得市场之外,同时也在关注通过投资或者兼并收购国内企业来提供更

8、本地化的产品,这样可以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并拥有更广阔的经销商渠道,而且也可以获得需要几年才能批复的牌照,而新的产品也可以丰富他们本身的产品线或者是加快在中国的发展。上述趋势对于产业链的每一方都有着不同的意味。对于投资人来讲,他们寻找一个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希望能带来一个明确的退出方式。投资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机会:一:一个高增长和清晰的市场机会;二:相对较高的壁垒的进入;三:强大的销售渠道与经销商网络;四:企业拥有健康的运营指标;五:一个可预见的退出方式,如上市或者被兼并收购。当然,最重要的,一个经验丰富具有实力的管理团队,往往也是投资人非常看重的。我们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将在以下几方面会有投资机

9、会:一:原料药、仿制药与基本诊断或治疗设备的企业们将主要受益于政府采购的增加和市场的扩增,因为医改倾向于基本仿制药和基本诊断医疗设备相对于高端仪器或者价格较高的新药。这些行业也将是跨国企业非常感兴趣的目标。二:创新的医药企业或医疗设备企业并且拥有独有的知识产权将继续吸引到投资,因为这些企业能不同于其它竞争对手。拥有非常高的回报率,尤其是那些针对癌症、心血管,肝肾疾病与糖尿病的治疗。三:如果医疗设备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上等同于或接近相关进口产品,但同时价格相对于进口产品有明显优势的话,也是有非常大的潜力,因为他们可以进入到海外市场并且形成相对价格更高的产品的替代产品。最后一点,尽管我们一直在讨论医药

10、与医疗器械行业,但是那些专门服务于医疗健康行业的服务企业,如在经销渠道,物流,IT或其它相对比较独特商业模式的企业也会引起注意。类似与爱康体检、爱尔眼科、或者一些高端健康服务机构。医疗健康行业的兼并与收购医疗健康行业的兼并与收购买方往往是为了两个目的:1)市场整合;2)获得相关知识产权和执照。市场整合的目的通常包括三方面:一:减低成本和获得更好的规模经济。当整合发生的时候,规模相对大的企业会开始让竞争变得更收紧,这样会促使规模相对小的企业进行整合来应付新的竞争环境。虽然国内目前有数千家医药公司和数千家医疗器械公司,但是整体效率低下,非常散乱,只有少数还有能力与跨国企业在某一方面有所竞争。二:消

11、灭竞争者并且或者更大的市场份额。三:业务的多样化或者快速进入到某一个特定市场也是整合的原因之一。获得相关知识产权和执照也是一个常见的兼并收购的目的。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国企业需要丰富他们的产品线。而很多中国企业确实有很好的市场占有率、盈利率,并且拥有充沛的现金流,但未来的增长却受到限制,往往是因为产品线的单一。企业内部研发能力需要长时间建设并且耗费很多资源,而最快的方式就是并购。另外一种方式来丰富产品线就是寻找投资或者被跨国制药企业收购,这样跨国公司可以把他们的一些相对较老的产品带到中国,同时企业本身也可以拓展更多的国外经销渠道。而当更多的跨国企业开始在中国寻找他们的增长点的时候,投资人也会有更多

12、的退出机会。对于很多跨国企业来说,重新做临床和申请执照的过程非常困难和需要时间。很多跨国企业也在考虑并购那些相对低端,却具有很大市场的产品,同时他们也会考虑收购那些有可能威胁到自己产品的知识产品这样就能保持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这方面的案例非常之多。医疗健康行业的兼并与收购卖方则拥有不同的特点与目的:1)退休;2)继承问题;3)将企业卖给跨国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知名度,同时可以给创业家带来成就感;但是有时候,如果价钱合适的话,套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案例分析:医疗健康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通过这个案例,让企业家了解投资人的需求与企业双方在交易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我们帮助一个客户,北京科美东雅生物

13、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在2007年募集到500万美元的第一轮私募融资,2008年募集到1650万美元第二轮私募融资。科美是一家专业生产体外诊断设备与试剂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当时拥有超过150种诊断试剂包括化学发光类、放射免疫类、生化类等产品。企业还拥有大量的授权诊断产品,并且专注于高端化学发光类。科美的化学发光类产品的主要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外资企业,包括罗氏,雅培,贝克曼库尔特和西门子。尽管科美拥有很强的技术,并且在产品价格上有优势,它必须在下一阶段的企业发展中增强它的销售,科美决定在战略上效仿国际上的商业模式,以非常低的补贴价格提供设备,并从试剂的销售上获得盈利。为了能让企业执行这一模式,科美需要

14、融资来生产设备同时需要资金来发展其销售和经销渠道。最终将中经合、软银、西门子创投和中国健康医疗合伙基金吸引的是因为科美极强的竞争力、多样的诊断产品线与优秀的团队,仅仅这几点就需要竞争对手多年的努力才能赶上。同时,科美丰富的产品线也形成了一个市场壁垒。产品的强大市场潜力,成功的商业模式、被投资人认可的管理团队,使得科美获得了一个吸引融资并铸造企业快速增长的机会。对于科美来说,有如此多的知名投资人的加入,也让他们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可信度,尤其是西门子本身也有诊断业务。科美的成功融资可以让企业加速其增长,并且希望可以在未来给投资人更多的回报,按照目前的良好形势,在未来的几年内以上市的方式给投资人提供

15、了一个很好的退出方式。案例分析:医疗健康行业的兼并与收购这是另一个想与大家在医疗设备行业上分享的案例。目前我们还不能披露这家公司的名字或他的具体业务范围,主要是因为这项交易还在继续进行中。在这儿我之所以想分享这一案例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有跟这个案例相似的特点。公司的创始人在过去的十几年把其企业发展成其行业里的领先者之一,但是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继承人选后,决定退休。这位创始人最后决定想把他的企业卖给一个跨国企业,因为他感觉跨国企业对他的企业和员工来讲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对于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来说,将企业出让给一个跨国企业的同时,可以把自身的企业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目前,涉及这个交易的美国跨国企业在中国只进口其产品,并且只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销售。如果这家美国跨国企业希望在中国销售更多的的产品的话,他们的产品必须通过完整的临床试验和审批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时间将会是好几年。这家美国跨国企业对兼并收购这家企业有着很大的兴趣,因为其一是可以以本地生产相对较低价格的产品进入到二三线城市;其二是可以通过并购,获得一个本地团队;其三是可以拓展到其他经销商渠道;其四是加速其在市场的开拓。同时,这家跨国企业也可以利用目标公司的产品来覆盖其他国外市场如俄罗斯、印度、东南亚和南美。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考虑将企业卖给美国跨国企业,或者希望获得战略投资的话,这些美国跨国企业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