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30261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宗元讲稿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讲稿 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

2、烈的政治打击。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

3、,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没错,你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呢,我要告诉你的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一首非常优美的、我们说它是山水诗也好,抒情诗也好,在这样一首优美的诗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巨大的悲剧,隐藏着一段巨

4、大的落差,还隐藏着一种极度绝望的心情。 那我还真不是耸人听闻,还真不是故做奇异之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在哪儿呢?这还得从柳宗元青少年时期的极度的辉煌说起,柳宗元的青少年时代,那跟韩愈不一样。我们前面讲韩愈,觉得都挺惨的一个苦孩子,磕磕巴巴的,最后通过读书,然后终于考丨中了进士,考丨中进士半天又做不了官等等等等。(柳宗元)没有,咱们柳宗元“根正苗红”。 他第一大辉煌是,他有一个非常耀眼的家族(出身望族),就是柳宗元这个柳姓,在唐代是一个大姓,特别是柳宗元是河东人,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的运城市人。这个河东的柳氏,还有河东的裴氏,河东的薛氏,是三大著姓,就是三大家族。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之际,这几百年的

5、时间里,柳宗元的家族里边做官的,往大了说,不是大将军就是大都督,最小的怎么着也是个刺史,再小了都不好意思跟人说去。在唐代的初期,他就有两个祖先非常地厉害,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婿,算是个准驸马吧;还有一个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你看,人家这身世,多排场,多气派。这种显赫的家世,家族的历史,那无疑的,让柳宗元从青少年时代就是一个骄傲的人。 第二,柳宗元这个人,从小少有大志,聪明过人,而且在同龄人当中是一个佼佼者。何以见得呢?在唐德宗时期,有一个反叛的藩镇将领叫李怀光,朝廷平叛把他镇丨压了。有一个姓崔的高官,就想写一封给朝廷的贺信,他就找到了柳宗元,柳宗元就代他写了一封给朝廷的贺信,

6、这封贺信的名字,就是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这一年,柳宗元才十三岁。等于说,他替一个高级官员给朝廷写了一封祝贺打胜仗的这封信。有人可能说,我怀疑,不可能,哪儿那么多神童啊?你怀疑也是对的,可是你要知道,王勃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写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白居易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跟不用说那个李贺了,是吧,二十七岁他就死了,可是以他的地位,已经是唐代数一数二的大诗人。自古天才出少年,这话是丁点都不差,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柳宗元在十三岁写了这样一篇大文章。柳宗元自己曾经说过,我这个人,“始仆之志学也,甚自尊大,颇慕古之大有为者,”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我从

7、小啊,我就没打算把事做小了,我的目标就是瞄着那历史上有大作为的人去的。韩愈曾经有一段话,对柳宗元有一个精辟的评价,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怎么说的呢?说柳宗元这个人聪明能干,从小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就没有他不明白的道理,虽然年轻,但他成熟得早,二十一岁中进士,二十五岁通过了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他的才华是如此的卓越,他是个精明强悍的人,特别擅长发议论,每当他发议论的时候,往往是广征博引,出入于经史子集当中,他非常博学,他口才特别好,当他要跟你辩论的时候,他总是滔滔不绝,意气风发,所向披靡,想跟他辩论的人,就没法辩赢,必得给你辩得张口结舌,才算完了,这么一个人。而且柳宗元因此,这么小啊,才华超众,所以在长

8、安的时候,王公大人都特别地欣赏他,交口称赞,都恨不能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说柳宗元是我的门生。就是这么火,就是这么招人喜欢。 画外音:宗元的从政经历既简单又经典: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二十五岁通过博学宏词科后,任集贤殿书院正字,即皇家图书馆校对管理员。二十八岁任首都长安下辖的蓝田县尉,即县公安局局长;三十岁任监察御史里行,即国家监察部高级公务员助理。三十二岁任礼部员外郎,即文化部兼教育部的高级公务员,正六品。柳宗元用了仅仅十一年时间,便由一名普通的读书郎,成长为国家重要部委的高级公务员,这与在仕途之路上坎坷不断的韩愈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么为什么柳宗元的仕途之路会如此平坦呢? 康震:大家可能就会

9、问了,说凭什么呀?凭什么柳宗元年纪轻轻的,仕途就顺风顺水的,就一直能往上做呢,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我告诉你,这有国内的大气候,也有个人的小气候。就是柳宗元所处的唐德宗时期是个什么时期啊?对藩镇割据的势力有点姑息苟且,宦官们手握禁军的军权,还有,这个唐德宗,老是对宰相不信任,所以他任命那些宰相都像倭瓜一样,特别软,在他跟前唯唯诺诺的,所以整个的朝政处于万马齐喑的状态,没有生气,没有生机,当时像柳宗元这样的年轻的官员,都有着要改革朝政的这样一种愿望,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认识了他这辈子跟他的命运紧密相关的两个人,太重要了。第一个人,是他的同科进士刘禹锡,就是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

10、那个人。刘禹锡不但是他的同科进士,而且跟他在一生当中都是最亲密的朋友,他们俩在政治上、在文学上、在哲学上、在思想上,很多的想法都非常地接近。还有一个人,就是通过刘禹锡,他认识的王叔文王叔文?大家可能对这个人就非常陌生了。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王叔文,王叔文是越州人,就是现在的绍兴人,他出身很低微的,他下棋下得特别好,所以皇帝召他为棋待诏,就是说,我有功夫,叫你来陪我下盘棋,就这个活儿,这地位是很低的,就是杂耍一类的,是不是?可是这个人喜欢读书,当时的太子李诵,特别地欣赏他,经常叫他跟自己一起读书,这个王叔文很有政治头脑,他经常劝太子说,你应该多多地网罗人才。经常跟他说,你看这个人,将来您要是登了大

11、宝之位,这个人可以做宰相。您看那个人,将来他可以做将军。有一次这个李诵,他不是太子吗,他召集手底下的门客,说咱们应该集思广益,给咱们现在当今的圣上,就是我的父皇,提点政治上的建议。大家一听都特别高兴,非常踊跃,你一嘴我一言的,就提好多建议。只有王叔文,坐边上不吭声,耷拉个脑袋。这会议完了之后,李诵就非常地纳闷儿,就问他说,哎,你今儿是怎么着?有状况啊?你怎么不说话呀?王叔文说您傻呀?您做为太子,主要应该关心皇上的健康,和他的身体状况,您怎么能够在他跟前说长道短,说您的朝政这儿不成,那儿应该提点建议。您知道当今圣上,在位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的疑心又那么重,您要是这么做,皇上到时以为您要收买天下人

12、心,对你有什么好处啊,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李诵当时听了以后非常感激,跟他说哎哟,多亏先生提醒啊,我这儿大梦方醒啊,说着说着眼泪都掉下来了。从此更喜欢王叔文了,这就成他的死党了。当时刘禹锡做什么官呢?刘禹锡在太子的东宫里边做官,所以他跟王叔文就认识,他就又把柳宗元介绍给王叔文,就这么认识了。你想,在当时那种政治形势下,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一批年轻的政治家和官员,早就渴望着要竖起革新和改革的大旗,早就对政局不满了。所以他们都聚集在王叔文周围,我们姑且把他们叫做“革新集团”。 画外音: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病逝,太子李诵却突发中风,各方势力开始觊觎皇帝宝座。危急时刻,以王叔文

13、为首的“革新集团”果断出手,成功拥立李诵登基,这就是唐代第十位皇帝唐顺宗。唐顺宗即位后,王叔文先后担任翰林学士、度支等职,成为朝廷最主要的决策者,而柳宗元等人也分别被委以重用,他们大胆改革前朝遗留下来的弊政,例如废除苛捐杂税,罢免贪官污吏,召回被贬忠臣,废除扰民害民的“宫市”,还将上千名宫女放出皇宫,让她们自由选择生活等等,史称“永贞革新”。这些改革措施深受民众的欢迎,史料记载“百姓相聚,欢呼大喜”。可是谁又能想到,仅仅八个月的时间,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就失败了,主要的参与者或者被杀,或者被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作为“永贞革新”的重要成员,柳宗元的人生之路又将走向何方呢? 康震:可是我要

14、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呢,我们刚才前面说了,说那首江雪的诗背后隐藏了一个很大的悲剧和落差,这个落差和悲剧就慢慢地开始酝酿了。第一, 改革推进了,但是有一点你注意到了没有,这些改革都是皮儿上的,没有触及到藩镇割据这个要命的话题。这王叔文他们当时一掌握政权之后,就有一些割据的藩镇势力跟他们套近乎,拉拢他们说,你看,你把我的地盘再扩大一点,我就支持你,我就力挺你。王叔文不吃这一套,差点把(藩镇)派来的官员给杀了。但是这样一来呢,这些藩镇的将领一看,王叔文的(来头)不对,他们就转而去联络那些宦官,跟那些宦官勾结起来,共同地对付改革派。所以第一,他们没有能够真正从实质上触及到藩镇割据的势力。王叔文他们也没有办

15、法,只能有时候派些使者去安抚安抚他们,没有什么具体的强力的举措,这是第一条。第二,你要知道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改革和革新的主要的对象是谁?一个是藩镇,还有谁啊?宦官嘛,这很清楚啊。当时我们知道,宦官手里是有军权的,什么军队?就是皇家的禁军。你不把皇家禁军的军权拿到手里头,那皇上人都在他的控制之中。王叔文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倒是派人去想把这个军权夺过来,人家不给,不给怎么办?王叔文也是奈何奈何,没办法,他们没有强有力的措施能够把军权夺过来。因为什么呢,军队都在人家手里头,都是人家的人。所以宦官这一块,他摇不动,宦官的军权也拿不走。第三,还有一个很要命的地方,唐顺宗是个什么人啊,是个说不出话来,行

16、动不便的一个半身不遂的人。所以他坐着皇帝(位置),全国人民跟着担心。就有一个强烈的诉求,什么诉求啊?想尽快地立一个太子。这太子立谁啊?就是当时的广陵王李纯,就是后来的英明神武的唐玄宗。可是你知道,这家伙很危险,为什么呢,王叔文等人他们一块儿拥立了李诵唐顺宗,现在这个太子要立了的话,太子的心思肯定是跟他们不对付的,而且太子身边也有另外一拨宦官,就是那帮掌握军权的宦官,他们早就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太子拉到了一起。这样一来就很麻烦,你知道为什么吗,本来王叔文等人进行的革新运动,他的目标是针对谁的?宦官、藩镇、朋党、种种的弊政,但是现在如果要立了这个李纯为太子,矛盾就转变成什么了?转变成你想不想立他为太子,你想立谁为太子,这直接就关系到说你想将来让谁当皇帝的问题,这麻烦可就大了,这就变成个政治问题了。你知道柳宗元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吗?柳宗元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六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