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赏开明国语.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30178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赏开明国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再赏开明国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再赏开明国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赏开明国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赏开明国语.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赏开明国语上期说到“开明国语,语文经典”,开明语文贴近生活和孩子的开放精神,确实值得当今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深思。其实,开明语文课本远不止这一个特点,开明国文课本是民国时期对语文教学的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索。这部教材立足于青少年读者的自学,一百四十余篇选文按文章体裁由浅到深,由此及彼,于平实中体现创意。青少年读者只要认真自学,勤于思考,就能学会阅读和写作的一般方法,掌握简明的中国文学史常识,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其创新精神也是它的突出特点。 开明国文课本的主编者叶圣陶,他不仅是著名作家,更是杰出的教育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当过老师,做过校长。对孩子和教育可谓是了如

2、指掌,由他来主事编教材,既能把握语文的特点,又能掌握孩子的心理,很好地调动学生求学的积极性。孩子往往对知识充满渴望,对外部世界也充满向往,所以,他们一般都无所畏惧,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这种心理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如不好好加以引导就有可能铸成大错。叶老针对这一特点,在编写教材时就选用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取名叫做“一个实验”。王先生讲起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学说,同学们都不很明白。还有人说:“知比行难,我们不相信。”王先生说:“做个试验来证明一下,你们总可相信了。”他拿了一面小国旗,升到旗杆顶上,叫大家设法拿他下来,但手不准碰到缚旗的绳和旗杆。大家望着杆顶的国旗,静静地思索。但是许久许久,谁都

3、想不出方法来,大家都摇摇头,说道:“手不准碰到旗杆和绳,怎么拿得下来呢?这实在是很难的。”最后,陆爱华忽然跑去拿一把剪刀来,把绳剪断,国旗便掉下来了。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嚷着说:“这是很容易的啊!”于是王先生笑着说:“知道了方法再去做,本来是很容易的。可是做的以前,要想方法,却很难很难。否则,为什么大家想了许久,还只有陆爱华一个人想到呢?现在你们相信知难行易的学说了吗?”“相信了!相信了!”大家很高兴地回答。这样一个小故事,把它引入课本后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不但明白了“知难行易”的道理,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例文在开明国语课本中是很常见的。从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我们也

4、可以看到开明国语课本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循循善诱,那种生硬的教条式东西很少见,更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认知是有个特殊过程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方式把各种知识和技能在短时间内强加给他,更何况它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叶老等编者就非常注重这点,采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因势利导。这种记叙类的文章在开明国语课本中是很常见的,在下面的赏析中我们也会有更多的体会。这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今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妨从开明国语课本中也能吸取些精神养料,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在教法上多循循善诱。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你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同时也给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在学习中

5、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寻到求知的兴奋。有人从中国或世界的角度来分析成绩卓著的华人或华裔,认为他们大都接受过中国传统的旧式或新式教育,唯独不是现代的。这一现象确实值得现代教育界的反思。我们在高喊素质教育若干年之后的今天,其实早已有人走在了我们的前头。 【例文赏析】一、中华职业学校工场记上海有个中华职业学校,校里附设各种工场,学生半天上课,半天做工,在那里实行“工读主义”。这职业学校,有四个工场:第一是铁工,第二是木工,其次是珐琅和钮扣工。铁工场,有煤油引擎一座,全场机器都靠它来发动;那出品的精良,制作的迅速,自然要胜过单靠手工的好几倍了。木工场做的是西式家具,价廉物美,颇受社会欢迎。珐琅工,在本国却

6、是一种首创的艺术。钮扣出品种类很多,也是他们校里的新工业。他们的营业很发达,出品的销路极广。据说在民国九年的时候,铁工场定做的货,有两千四百多件,价值达三万元;钮扣,木器和珐琅的定货也很多,都有应接不暇的样子。那些学生,在工作的时候,个个着了工服,尽心竭力的作工,好像不觉得有什么劳苦,实在使人非常钦佩。我国从前的读书人,自己看得身份很高,不屑做农工商那些职业。后来学校里的学生也不免受了这种影响。等到卒业之后,往往谋不到适当的生活;因此社会上便又添了些失业的人。现在看到职业学校的情形,知道我们国里的职业教育,渐渐有人注意,将来大有振兴的希望,这要算可喜的一回事了!【赏析】非常平实的记叙,也是非常

7、真实的生活,没有高喊民族工业的口号,也没有就业率与失业率的困惑。从这一简单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的尊重与敬仰,也可以感到作者对振兴职业教育的渴望。可惜啊,我们有些人到现在仍然抱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旧思想,往往把“自己看得身份很高,不屑做农工商那些职业”。读了此文,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好好想想自己该做何打算,要不要成为一个失业的人?作为记叙文,前文“叙”,后文来点“抒”或“议”,不但表达方式多了,更主要的是写此文的目的更明确了。作文时,你也可以借鉴试试。二、知难行易(1)略一动手今天我和马立群到儿童图书馆去看书,书上有一个故事这样说:有一个主人,住在天津。他家里的自来水

8、管子坏了,就自己动手修理;修理了四天,自己还是修理不好。到了第五天,他叫自来水厂里的工匠来修理。工匠略一动手,自来水管子立刻修理好了。那个主人问工匠说:“你的修理费,要多少钱?”工匠说:“我的修理费,要十元零四角。”那个主人说:“你只略一动手,怎么要这许多钱?而且要的钱,为什么又不是十元的整数,却有四角的零数呢?”工匠说:“十元的整数,是我的知识钱,四角的零数,是我的手工钱。如果你嫌太贵,我可以情让手工钱,只要一笔知识钱,你说好不好?”那个主人想了一会说:“值得,值得!你的一笔知识钱固然要照付,就是手工钱也不必情让了。”他这样说着,就付给工匠十元零四角的修理费。(2) 知识钱我和马立群看完这个

9、故事,不知道什么叫“知识钱”,便去请问周老师。周老师说:“这是说一件事,做起来很容易,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却很难。自来水谁都会用,只要把水龙头一转,水便流出来了。可是自来水管子的构造,用的人都不知道。工匠因为知道自来水管子的构造,所以他才会修理。那个主人看见工匠略一动手便修理好了,起初觉得他不值钱,后来想了一想,才知道这个工匠要是不明白自来水管子的构造,那能修理呢?觉得这工匠的知识,是很值钱的。不但修理自来水管子是这样,我们日常做的事,也是这样。我们日常做的事,只会做,不会懂得其中的道理的,正多着呢!这就是知难行易。”(3) 为什么要吃饭我和马立群对周老师说:“你说的知难行易,我们还不大明白。请老

10、师举个例子给我们听。”周老师说:“譬如吃饭这件事,吃起来非常容易;就是才生下来的小孩也会吃奶,可是有多少人会懂得这里边的道理呢?现在,我问你俩,人为什么要吃饭?”马立群说:“人不吃饭,就要饿死了。”周老师说:“为什么人不吃饭,就要饿死呢?”马立群说:“不知道。”我也说:“不知道。”周老师说:“你俩不知道吃饭的道理,可是你俩天天都会吃饭,这便是不知也能行的意思。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做起来很容易,懂得其中的道理却很难!”我问周老师:“那么,你知道人不吃饭,就要饿死的道理么?”周老师说:“我有一个比喻,人好像是一个火车。我们要想火车跑得快,必须把煤和水上足。火车所以能够前进,便

11、是因为他吃了煤和水,发生了一种活动的力量。再比喻说,人又好像是一盏煤油灯,我们知道煤油灯没有油,是燃不着的。我们要想煤油灯能发光,一定要上煤油给他喝。火车要吃煤和水,煤油灯要喝煤油,这正像人要吃饭一样。火车若没有煤和水就不会走;煤油灯若没有煤油,就燃不着;人若没有了吃的喝的,也就不能活了。”【赏析】 有同学可能听说过哥德巴赫猜想,1+2或是1+1,这命题也太简单了吧,可你能证明它,你就是数学家中的数学家了。现实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太多,也往往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委,甚至于你也没有能力去了解它的原委。当然,上文没有给我们出哥德巴赫式的猜想,但它从一件事情中让我们明白了三个道理。如果遇事都能多问个为什么,你掌握的道理可能会更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这是求学路上、求生途中必备的优秀品质。在前文赏析中我们已经提到“知难行易”,读了此文你也许会对“知难行易”有更为深切的体会。小事情往往蕴含大道理,这似乎是对“知难行易”的另一种诠释。写记叙文不要以为只有那些惊天动地或是大悲大喜的事才可以写,选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写,同样可以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写作时如遇到较为复杂的事,你也可以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来处理,但请你先审清楚题目,看它符不符合作文的要求,一定要做到有所取、有所舍。成章中学周秋笙2011年12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