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301492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住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深化语文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1月版中刊登了吴忠豪教授的一篇文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关于“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吴忠豪教授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他认为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如果我们能逐渐脱离“讲课文”的语文教学形态,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来展开教学,不光能提升课堂的“语文味”,更能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和方法技能上的长进。例如在教学四下桂林山水第二小节“漓江

2、的水”,我们的着眼点应放在作者是如何写出漓江水的特点,而不是纠结在它有哪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特点等,通过潜心默读,让学生体会明白作者匠心独运,三个特点各有手法,“静”是“感觉”,“清”是“视觉”,而“绿”则运用“比喻”,让学生感受到漓江水深、清、绿,仿佛一块无瑕的翡翠。再把三个特点放在一起揉读,发现“排比”的妙用。此时整体回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漓江的水,而先从大海和西湖娓娓道来,作者的用意何在?在交流和碰撞中让学生体会到“对比”的好处。第二小节虽然一共三句话,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却可以挖掘到很多的语文教学资源,教给学生很多实用的语文方法和技能,就近说可以让学生运用掌握到的学习方法来自

3、主学习下面一个写法基本相同的段落“桂林的山”,长远的来说学生能利用这一个小节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技能,初步常识把“比喻、排比和对比”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对话和写作中去。从这一单元的学生习作中我们可以窥斑见豹:九月,架上的葡萄成熟了。葡萄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葡萄真美啊,美得好似晶莹剔透的宝石;葡萄真大啊,大得赛过乒乓球。我流连过花展中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欣赏过颜色各异、形态万千的菊花,却从没看见过园子里这样生机勃勃的花。亭亭玉立的玉兰舒展开了洁白的花瓣,轻轻地在微风中摇曳;金黄的迎春花,绽开了笑脸,长长的枝条迎接着春姑娘的到来;野蔷薇缩在墙角、栏杆上,仿佛在说着悄悄话;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

4、这里一朵,那里一簇,好像在用心装扮着春天的大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后花园就成了花的海洋。如果我们在设计每一篇课文时,都有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都能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深化语文,促进生成和内化,一定能大大提高我们语文课的教学效率。读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2013-01-12 21:22:23|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2013年第一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期而至,其中吴忠豪教授的一文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最值得一读。 他说到,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和语文技能。非本体

5、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这类教学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这门课程。 (想法:现行语文课大多时候是在“教课文”,学生学到的真正的语文知识、策略、技能没有序列,都是零碎的。大多时候语文课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学科作用,自己的分内事没有做好,还在管着语文之外的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活。)语文课须明确本体性教学内容。 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确定本体性教学内容。比如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朗读等等,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

6、,务必将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的落实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中高年级课文教学除了落实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 依据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 现在语文课采用的教学流程大多是“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这样的教学流程有利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瞄准的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样设计教学流程,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往往是零打碎敲的,教师教过了,但学生往往没有学会。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都应该按照“认识实践总结”的流程设计。 (想法:说到底,语文还是要注重知识、方法、技能的习得,因为语文是工具。思想内容的理解也应该是建立在语言习得的基础之

7、上的,不能脱离语言谈思想。) 关于“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思考韩正文时下的许多教育弊端,孩子功课重,做不完的作业练习,补不完的课、并由此产生的厌学心理都和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假如,课堂教学效果好,该长的知识、本领与能力,都能在课堂里得到实质性的增长,还需要在课外去做那么多习题,连节假日时间都去补课吗?课堂学习轻松愉快,测验成绩优良,还有谁会厌学呢?孩子们对学校对学习喜欢还来不及呢!但成就高效的语文课堂,说得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教书的时间不短,但对课堂教学要教什么,怎么教,一直很模糊。读书、听课,参加培训,今天觉得这种教法好就学这种教法,明天觉得那种好就学那种教法,学来学

8、去,全是皮毛,真正核心的东西如梦中伊人,一直在蒹葭苍苍的彼岸。而在我的身边,对文字有着特别的感觉,热爱阅读、喜欢把诸般情感倾诉于笔端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大部分学生与语文学习、文学作品的关系冷漠,读不懂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或者即使是读懂了也不知如何表达出来,更别说是文字背后的内涵丰富的韵味了。错别字一大堆,写不出一篇语言流畅内容翔实表达真正实感的文章。难怪,教毕业班的老师常常感慨,这几年下来,都学到哪儿去了?是的,都学到哪去了?以一个学期20周,每周以6节语文课计算,6年下来就是1440节语文课,如果每节课都把功夫做实的话,学生应该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言修养,对文字有着灵敏的感

9、觉,喜欢并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已消磨殆尽,在感知语言、使用语言的领域里还是一盘散沙。而少数语文能力特别强的学生,经我观察发现,基本上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就,而得益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为什么语文教学如此低效呢?前不久在小学语文教师上读到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文章语文课应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吴教授在文章中说他“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是长期来我们将非主体教学内容当作语文课主要目标进行教学,造成语文课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错位,异化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我们曾经做

10、过两次语文课教学效率的调查,一次是调查教师教课文后学生对课文理解究竟有多少提高,结果三年级学生提高幅度是10%左右,五年级学生提高幅度仅1.5%。还有一次是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教课文两种方式教学同一篇课文,测试结果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自学效果都略高于教师教学效果。这两次抽查样本不大,但是至少可以说明教师讲课文的教学效率非常有限。”我很赞同吴教授的观点。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我和很多同行一样,饱受折磨倍感郁闷的不是平凡烦琐的工作,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庸碌中容颜衰退,而是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远越迷茫。今天,我要怎样当语文教师,怎样上语文课?怎样的语文课才能算得上有效或高效?精心备好了一节又一节的课,用心写

11、下一课一课的反思,一些老师还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制作大量的课件,颈椎腰椎都出了问题。以为自己付出的很多了,但每次考试,所教的班级成绩并不见得比别的班级更好。为此,很多人因此怀疑自己的能力。 其实,这不是能力的问题,也不是态度的问题,吴教授说得对,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内容错位“了。在吴教授看来,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而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都属于非本体性内容。“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这种本体和非本体教学内容颠倒或错位的语文课已经成为一种常用态。教学一篇课文,如果教师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到位,往往会引来批评或指责

12、,而教师在本体性教学内容方面究竟教了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在语文知识、方法或技能方面究竟有何长进,反而变得无关紧要。“两三堂课的教学内容错位,也许没有关系,但一千多堂课的教学内容错位,直接导致的就是学生对语文学科渐行渐远的冷漠,教师在失败面前的沮丧和不知所措,家长的担忧与焦虑,最后导致的是大批学生被迫放弃休息玩耍的时间参加补课,厌学心理开始形成。吴教授说:“现在语文课采用的教学流程大多是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这样的教学流程有利于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瞄准的是非本体教学内容,这样设计教学流程,本体性教学内容往往是零打碎敲的,教师教过了,学生也可能是理解了,但往往没有学会。”本体性教学内容因为

13、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没有学会,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得到了教师的重视,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学会了吗?我记得上个周末,上四年级的侄子来找我问问题,这是小语文第八册第 6课万年牢的一道习题:“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我在一年前教过这一课,也遇到过这个问题,我还记得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绕来绕去的不易弄明白。仅仅过了一年,我就把这道题的答案忘得一干二净了,我忙叫侄子拿来语文课本,翻到万年牢这一课,又把文章浏览了一遍,一时间还是想不出一个简洁漂亮的答案来。正思量着,突见课本一空白处,侄子笔迹草率地写着:“万年牢般的产品质量赢得生意的万年牢,而生意的万年牢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人品

14、”,这不就是那个绕来绕去的答案吗?我如释重负,却装作不动声色的样子:“你看,都把答案抄在这里了,还不知道回答。”小侄子不好意思地笑了,回家抄答案去了。打发了小侄子,我却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把答案忘记了?”我想着。也许因为答案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吧,舶来品,忘得当然快。同理,我们常常在语文的课堂上分析很多问题,让学生做很多的试卷,学生记下了答案,可能转眼间就忘掉了,语文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得到增长。常听很多老师在办公室里倒苦水:“这个问题我说了那么多遍,学生怎么还是不懂?”现在想来,其实很简单,我们能把答案给学生,却给不了学生能力,能力是来自生命的本体,不能嫁接。小侄子在课本上抄了老师的答案,但他并

15、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当他在练习册上再遇到这个问题时,却不能解答。我也如此。那么,在有限的课堂里,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给孩子的是什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吴教授用他的文章里回答了这些问题:要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那么,如何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呢?吴教授在文章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想,语文课本做为语文学习的范例,不同的体裁的文章在安排在语文课本里有不同价值和意义,其本体性教学内容应该不同。如古诗词类,除了识字、朗读、理解诗词意思的常规本体性教学内容外,还应该引领学生通过想像展示古诗词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学会含英咀华,对用得精妙的字词加以咀嚼,体会文字下面悠长的诗意,使学生在品尝美味之后喜爱上古典诗词。培养欣赏韵文的能力是古典诗词的很重要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记叙文在课本里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学生初学写作的参照物,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除去常规的本体教学内容外,引领学生注意其结构,学习其表达方法,为学习写作积累经验。而小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以节选的形式出现,其意义在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整本书、同类书,投向更加广阔阅读世界,最终热爱上阅读,并在阅读中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语文教学从此在一个生命身上生根发芽我有理由相信,每一堂指向明确、正确的语文课必定是高效与长效的,必定对无数的生命产生深远的影响。转载吴忠豪教授的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